湯倩
摘 要:新課標要求小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就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欣賞音樂和用音樂進行表達自我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都離不開節奏的練習。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練習;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的音樂節奏練習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培養良好的節奏感,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除此之外,節奏練習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創新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
一、通過游戲激發學生對節奏學習的興趣
學生活潑好動,不愿意乖乖坐著。因此,如果在音樂課堂中一味進行節奏訓練,教學效果勢必不佳,甚至會造成小學生失去對音樂學習的興趣。一線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在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入游戲,進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進行節奏學習的興趣。
比如,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節奏訓練的時候可以通過玩“聽節拍數抱團”的游戲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用雙手拍,拍的次數即為學生應該抱團的人數。在這一過程之中,音樂教師可以不斷變化拍手的節奏,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節奏感。這樣的拍手游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瞬時反應能力,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二、通過朗誦詩歌訓練節奏感
詩歌自帶節奏,是訓練學生音樂節奏感的優秀資源庫。很多詩歌簡單,但又具有良好的韻律感,通過朗誦詩歌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是一種雙贏。它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節奏感,還能為小學生的詩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一線音樂教師在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通俗易懂的詩歌來進行節奏訓練,逐步提升學生的節奏感。
比如,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誦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音樂教師在引導學生誦讀的時候,還可以引導學生一邊誦讀,一邊按節奏拍手。這樣的節奏訓練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培養節奏感,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已經學習過的古詩,感受優秀的歷史文化。
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在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積極通過朗誦詩歌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培養節奏感,并且在這一過程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利用生活中的聲音訓練節奏感
音樂這一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節奏訓練的時候,可以通過生活中的聲音來幫助學生訓練節奏感。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學生進行節奏練習時的焦慮感和不安感,更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拉近音樂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比如,音樂教師在教授《春天來了》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春天時大自然中的聲音,來幫助學生感知節奏。教師可以自主選擇一些有節奏感的鳥叫聲來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在鳥鳴之中逐步提升自己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切切實實地感受春天的律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關系,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小學音樂教師可以積極通過生活中的聲音來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種聲音,并且找尋這些聲音之間的節奏感,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幫助學生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節奏感。
四、通過樂器輔助訓練節奏感
音樂的學習離不開樂器,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訓練學生節奏感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樂器來輔助節奏感訓練。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利用樂器來給學生建立節奏的概念,引導學生仔細聆聽這些樂器內在的美妙。
比如,音樂教師可以選擇快板、沙錘、鈴鐺、腰鼓等樂器來參與到學生節奏感的訓練過程之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之中,音樂教師可以通過敲打腰鼓來完成一段音樂表演,讓學生在實際的敲打過程中體會節奏的美妙。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幾乎全部吸引過來,還能夠向學生展示節奏的魅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認知。
小學音樂教師在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樂器輔助來引導學生進行節奏感訓練,讓學生在不同的樂器聲音之下感知音樂和節奏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潘寒.小學音樂課堂中的節奏練習[J].參花(下),2020(9):144-145.
[2]李燕蓉.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節奏創編的方法初探[J].北方音樂,2020(15):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