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娜 李俊寶
摘 要:立德樹人是新時期教育的根本任務,而音樂作為教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也需要按照自身特點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理念。為此,小學音樂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三觀,另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音樂教育;策略
音樂既傳承了前人的思想和藝術精華,又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創新,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學科,對于陶冶人的情操和品格具有重要意義。“立德樹人”理念在音樂教育中的落實,不僅可以充分發揮音樂的育人功能,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1]。本文針對“立德樹人”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落實提出了幾點策略,以供參考。
一、更新教學觀念,發展學生素養
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身教育觀念,時刻謹記“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和教學需求,并根據教育規律及音樂學科特點組織教學[2]。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能抓住音樂教學的本質,更要根據教學需求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帶領學生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燦爛文化,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進而樹立做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接班人的崇高理想。
二、全面育人,健全學生人格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而社會普遍認同的健康人格則是真善美,為了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教師要從能力、心理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人格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傳遞的信息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認同音樂藝術家的成就或者優秀音樂作品中所傳達出的對美好品格的歌頌,進而以此為標準,有意識地進行自我監督和控制[3]。
三、改革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良好課堂氛圍和學習熱情是提高音樂教學成效的重要途徑,為此,教師需要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改革考核評價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和成就感。其評價方式可以包括:
(一)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技能等方面的評價被稱為形成性評價。在對學生音樂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可以采用演唱、提問、討論等方式進行。對某一階段學生音樂學習成效進行總結、考核的評價方式被稱為終結性評價,該評價方式一般在學期末或學年末進行。對音樂學習的評價可以采用新課標所提出的聆聽、演奏等方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綜合利用上述考核方式。
(二)定性述評與定量測評相結合
定性述評是種描述性質的評價方式,主要用于評價一些難以具體量化的內容,如音樂學習中,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等掌握程度。而對不同教學領域內容水平進行量化評價則需要采用定量測評,比如在評價學生對音樂表現要素的認知和掌握程度時,可以采用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識讀樂譜程度等方式進行評價。
(三)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
學生的自評多為描述性評價,其評價可以用于自我發展的縱向比較上,如采用成長記錄冊等形式按時間順序記錄自評,并通過回顧和比較觀察自己的進步和不足。而同學間的互評則可以組織音樂才藝展示等形式進行,讓學生在相互點評中交流音樂看法,促進對音樂的理解。教師點評作為他評的重要主題,可以通過點評學生的成長記錄冊、課上點評學生的表演等方式對學生音樂學習做出客觀公眾的點評,幫助學生發現不足。教師在點評時要注意多鼓勵學生,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四、用好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益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可以用的教學資源日益增多,為此,教師要具備課程意識,努力挖掘和利用好各種教學資源,包括多媒體資源、鄉土資源等。并通過合理利用一種或多種資源來豐富自己的課堂內容,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幫助學生開闊其音樂視野。比如,教師在學習歌曲時可以通過播放歌曲MV等方式將音樂中所承載的情感以畫面的形式更加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思考。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落實,教師要意識到音樂教學在“立德樹人”方面的作用,并通過巧妙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推動“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落實。
參考文獻:
[1]王祝鈞.以樂化人立德樹人:試論小學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必備品格的基本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6):227-228.
[2]劉君.立德樹人,“音”你而美: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音樂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674(2):220-221.
[3]江亦海.以美育德,以德育人:探析小學音樂課的美育與德育的融合滲透[J].青春歲月,2019(2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