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慕蓉
【摘要】音樂是人類交流思想和感情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樂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教師要積極開展德育活動,可以通過組織學生看軍事題材的電影、唱嘹亮軍歌、參觀軍事部隊以及練習軍事技能等方式,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關鍵詞】嘹亮軍歌;小學音樂;民族精神;社會責任心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軍歌嘹亮:小學軍旅特色文化課程的建設與開發”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文號:T-b/2020/17。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也是最具感染力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音樂是人類交流思想和感情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音樂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音樂也是人們傳承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它通過不同形式將所要表達的文化傳承發揚。
什么是紅色文化?紅色文化是指以紅色作為時代精神內涵的象征,核心在于呼喚學生學習革命精神,勇于挑戰自我,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對社會有責任心等優秀品質。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通過學習中華民族音樂,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華夏民族音樂傳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教學生學唱紅色經典歌曲,弘揚紅色文化,學習紅色精神,有助于學生增長音樂方面的知識,增強愛國情感,深刻認識到現今國家的繁榮昌盛是由無數先烈流血流汗換來的,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與吃苦耐勞的精神。
一、唱響國歌,增強民族自信心
我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代表著祖國的尊嚴;我國的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國歌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載體,代表著中華各民族團結一致的信心。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要認識國旗,會唱國歌,擁有一顆愛國之心,愿意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規定中小學應當將國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要組織學生學唱國歌。在教唱《義勇軍進行曲》時,教師先介紹音樂背景故事。當時正值抗日戰爭,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因其積極向上、引人奮進的詞文和激昂的曲調,迅速在祖國大地上傳播,鼓舞著人們努力抗日,對提升抗戰士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學生聆聽《義勇軍進行曲》,積極學唱歌曲。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讓學生理解附點、三連音、重音記號、漸強記號等音樂符號的運用上。比如教師提問:“作者聶耳為什么在‘中華民族上用重音記號?他想表達什么感情呢?”請學生分別用帶記號和不帶記號來進行演唱對比,讓學生在反復吟唱中逐步體會歌詞及重音的作用。同樣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作者用了重音和休止符,讓學生一遍遍反復歌唱對比,進一步體會作者用意。在討論“國歌什么時候會響起”時,大家集思廣益,展開思考。有的說升國旗時會響起國歌,有的說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得了金牌時廣播里會奏響國歌。是的,國歌就是中國的象征,不管身在何方,只要聽到國歌聲,中國人血管里的愛國熱情總是沸騰不止。隨著中國日益強大,國歌聲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在邊疆,在奧運賽場上響起。因此,教師教學生學唱國歌,引導學生了解國歌產生的背景,教學生遵守國歌奏唱禮儀,在升旗儀式上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大家一起唱國歌,不僅讓學生領略到國歌的風采,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二、唱響軍歌,弘揚紅色精神
現在的學生生活在新時期,不愁吃不愁穿,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從小被呵護嬌慣著長大,不能吃苦,意志力薄弱。對學生弘揚紅色文化,最顯著的作用是讓學生聆聽革命故事,唱響軍歌,學習革命先烈面對敵人不畏嚴刑拷打,堅定信念,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與不怕吃苦、堅韌不拔的精神。軍歌泛指軍隊歌曲,從抗戰年代到現代軍隊建設時期,誕生了無數經典的軍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相應的曲目,讓學生利用課堂及業余時間學唱軍歌,弘揚軍隊文化,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參觀海門市烈士陵園,用歌聲相互激勵
根據學校的合理安排,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一次遠足活動,去烈士陵園參觀,目的是讓學生不忘先烈,繼承與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發揮不怕吃苦的精神,勇于面對一切困難。一路上,孩子們發揚了互幫互助的風氣,有的幫助背書包,有的相互提攜著走。每當同學們出現倦怠意識時,在班級“金嗓子”的帶領下,大家引吭高歌,唱起《我是一個兵》《一二三四》《團結就是力量》《共產主義兒童團團歌》等。激人奮進的歌聲響徹云霄,在軍歌嘹亮聲中,孩子們忘記了疲憊,邁開大步向前走。參觀烈士陵園,開展重溫紅色記憶活動,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傳承紅色文化的精神。
(二)看紅色教育電影,激情演唱紅色歌曲
中國電影發展到現在,涌現出了許多經典的抗戰題材電影,同樣,紅色電影中的優秀插曲也被廣泛傳唱,比如歌曲《微山湖》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微山湖》雖然不是進行曲,但是這首山東民歌曲調帶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很好地表現了游擊隊員在困難時期擁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的情懷。電影值得孩子們觀看欣賞,歌曲值得孩子們傳頌學唱。《江姐》是一部經典的舞臺歌劇電影,人物性格鮮明。在激情燃燒的歲月,共產黨人懷有赤膽的忠誠、火一樣的熱情,不懼敵人的威脅誘惑,用鮮血染紅旗幟。其中插曲《繡紅旗》,曲調優美中帶著奮進,歌曲描寫了江姐與獄友一同繡紅旗的情景,飽含著對祖國的深情,將對革命成功的期盼都繡進紅旗中,革命先烈用熱血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孩子們看著電影畫面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面對槍口面不改色,不由產生敬佩心理。有的說,感謝《江姐》,為自己樹立了榜樣,使自己對人生的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有的說,自己也想成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三、參觀駐軍部隊,樹立遠大志向
海門,南倚長江,東鄰黃海,這里駐扎著人民解放軍,每當發生重大自然災難或者特殊事件時,駐海門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力量,總是奮勇在人前,積極參與抗洪、抗冰雪、滅火、搜救遇險船只等,保家衛國,令人印象深刻,為學生們做出了良好的榜樣。
在教官的帶領下,孩子們走進部隊大門,遠處傳來人民解放軍嘹亮的軍歌聲,映入眼簾的是人民解放軍整齊劃一的步伐。孩子們參觀了部隊生活區,看到了整潔的軍營、有序擺放的物品;孩子們參觀了槍械展覽區,知道了槍械不能隨便拿,很危險,但是槍械在關鍵時刻能救人于危難;孩子們參觀了射擊館,看到了苦練射擊的戰士。解放軍就是親人,就是人民的保護傘。面對西方列強的咄咄緊逼,只有苦練本領,增強國防力量,才能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參觀駐軍部隊,許多孩子樹立了崇高的理想,有想當解放軍扛槍上戰場圓自己英雄夢的,有想當醫生為人們解除病痛的,也有想當科學家為祖國經濟騰飛搞發明創造的。樹立理想,振興祖國是孩子們崇高的信念。
四、軍歌嘹亮,培養愛國精神
軍歌的特點就是引人奮進,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具有巨大的推進作用。耳熟能詳的適合小學生演唱的軍歌有很多,比如《北京的金山上》《東方紅》《紅色娘子軍連歌》《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團結就是力量》等,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內容積極向上,旋律優美和諧,適合反復吟唱。
(一)開展軍歌音樂比賽
用歌聲傳達情感,用音樂演繹經典,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下,軍歌嘹亮音樂節開始了。每個年級、每個班級都組織了音樂隊參賽。有的是集體大合唱,有的是小組唱,有的是領唱合唱,還有的表演經典紅色電影片段,迎來了大家的陣陣掌聲。軍歌嘹亮音樂會旨在通過音樂傳達愛國信念,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百折不撓、戰勝困難的精神,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讓民族精神代代傳承。
(二)開展軍事技能訓練
在參觀了部隊后,孩子們萌發了學習軍事技能的熱潮。在校長的支持下,學校邀請來了部隊教官,教大家基本的軍事技能。比如400米障礙跑,將部隊的一米矮墻換成小學生跨欄,降低了難度,即使這樣還是有學生不能通過,這一下更加堅定了學生學習軍事技能的興趣。在過獨木長橋一項中,教官一腳輕踏,健步如飛,看得孩子們頻頻拍手,輪到自己時,將獨木橋降低,又縮短了距離,經過大家合作努力,才勉強通關。在射擊訓練中,教官將射擊槍換成兒童玩的投擲飛鏢,先固定標盤,讓學生自主練習,再移動標盤,目標位置不固定,隨機出現,學生們遇到了挑戰。“快速投擲”指令剛出,孩子們紛紛投擲。趣味性的軍事訓練不但滿足了學生學習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訓練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熱愛解放軍、崇敬解放軍的熱情。
教師要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和利用紅色資源優勢,用紅色文化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音樂能凈化人的心靈,音樂的基本價值就在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欣賞音樂中的美,感受其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軍歌以其獨特的魅力被孩子們所喜愛。教師要積極引導孩子們學習革命先烈不怕吃苦的精神,讓孩子們懂得遇到困難不輕易退縮,要用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克服前進路上的障礙,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
總之,教師要積極開展學校德育活動,通過組織學生看軍事題材的電影、唱嘹亮軍歌、參觀軍事部隊以及練習軍事技能等方式,培養學生愛祖國的情感。同時,教師要發揮音樂的教育功能,用軍歌激發學生繼承革命傳統、立志成人成才的熱情,讓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培養正確的感恩意識與責任意識,展現自己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葉帥.傳統文化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8):262.
任艷.情感體驗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思考[J].當代音樂,2020(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