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博 楊海濤
關鍵詞:互聯網+;新媒體;基層黨組織;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1 — 0030 — 03
高校作為我國人才聚集地,接受的新知識和技術的速度和時機也是最快的,這對于高校的黨建工作有著很大的幫助,極大地推動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只有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黨建工作中去,才能更大限度地開展黨建活動。與此同時,隨著高科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時代的高校黨員的思想和工作內容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高校黨建工作內容和目標也有所轉變。隨著新技術廣泛地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高校黨建工作希望可以借助這些契機來使黨建信息化建設工作更加完善,逐步形成黨建工作虛擬和現實世界的緊密結合的狀態。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很多網絡資源逐漸被大家所熟知和使用,這也促進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我們快速地進入新媒體時代。但是,在我國的高校中黨建工作仍然采用的是傳統的工作模式,導致工作效率極低,黨員對黨建工作不上心,意識薄弱,高校黨建工作落實比較困難,這些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高校黨建發展的前進步伐。
(一)高校對黨建工作意識和重視不足
在我國的大部分高等院校中,仍然一直延用傳統的工作模式,阻礙了黨建工作的快速發展,而且各個高校領導對黨建工作的關注度也不是很高,這也直接導致高校黨建工作方式比較落后,效率低下。首先是高校的黨建工作者對于黨組織活動重要性意識不足,甚至有些黨員同志認為黨建活動都可以不開展,每年把各個黨員的黨費收齊就可以了,其他活動開不開展無所謂;還有一些同志認為整理黨建文件和材料太過麻煩,浪費時間。這些同志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也是不正確的,我們處于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應該積極地利用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便利來開展黨建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的手寫和讀等最基本的工作方式。高校作為國家師資和人才的聚集地,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利用新媒體環境下的便利,開展黨建活動。還有一些高校領導更是對黨建工作置之不理,弱化黨組織在高校工作中所處的位置,錯誤地認為黨建在大學生活并不重要,工作中往往只是走個形式,華而不實。大多數的領導在利用新媒體的優勢上略顯欠缺,黨員思想覺悟不高,甚至一些領導帶頭犯錯誤,對于黨建工作相互推諉,消極對待,更不要談對黨建工作形式和內容有所創新和改進。在當今時代下,出現了很多便捷高效的新媒體式的網絡平臺或者工具完全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中信息的共享顯得尤為突出,這也涉及到了黨員之間的交流和分享資料的渠道和方式。
(二)黨組織活動缺乏規范性
在黨建工作中,黨組織活動一定要規范,組織實施起來有實際操作性,并且要能調動黨員同志的工作積極性,完善高校黨建工作的規章制度。就目前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而言,應該需要加強學習型黨組織的制度,豐富黨組織活動內容和形式,深入學習我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高黨員同志的思想覺悟和理論素養,增強黨員的認同感。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黨組織活動的時間都被用來搞科研創作,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去完成黨建工作。此外,目前高校在黨員同志的培訓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審查不嚴,培訓內容和形式不夠細致和規范。這也就使得很多黨員同志在加入組織之后,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此外,對于一些特殊黨員的管理并不是很嚴格,常常會忽視了黨章中的一些重要制度和原則,更有甚者,高校黨建工作者在組織生活會時不去通知外出交流或者出國訪問的黨員,導致這些黨員對于一些重要的黨建思想不知情,不了解,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
要想高校黨建工作在新時期下取得非凡成就必須要結合新媒體技術和互聯網資源,發揮新時代的優勢,豐富黨建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提高黨建工作在高校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高校的黨建工作者應該積極尋求一些信息化建設比較好的機關單位的幫助,借鑒別人的寶貴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黨員同志的特點進行黨建工作信息化的建設。比如:有些省市的黨建工作就很好地發揮了新媒體環境和互聯網的優勢,打造出比較有特點的黨建品牌;利用網絡平臺創建了黨建交流論壇,還開發了學習黨課的交流軟件,增強了黨建工作的開放性和透明度。
(一)利用互聯網資源打造黨建專屬門戶和平臺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傳統黨建工作模式早已不適應,甚至已經阻礙了高校黨建工作的發展。因此,高校黨建工作者要在新媒體環境下努力尋找黨建工作的突破口,結合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資源開展有意義的黨組織活動,對過去的工作模式進行創新。一方面,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創建策劃專屬黨建網站門戶,并在網站上創辦符合學校實情的黨組織活動展示版塊。這樣的工作方式的該變可以使得黨建信息宣傳更加快捷且有針對性,更能促進黨員干部內部黨性理論的交流和互動,將以往“死氣沉沉”的黨建工作激活,釋放了黨員同志的思想包袱,激發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提高了黨建工作的效率,使得黨員和黨員之間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工作交流和互動,方便了黨員和黨組織的實時互動,第一時間掌握每個黨員同志的想法,有利于后續黨建活動的開展,為黨建活動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黨建工作者還可以在專屬門戶網站上設置黨員任務,建立黨員網上知識競賽,調動黨員的積極性,還可以在網站內建立一些資料閱讀版塊,以供大家在閑暇時進行瀏覽和學習,從而使黨員同志深深意識到的黨建工作的重要性,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此外,還可以專門建立視頻分享的主題模塊,促使黨員同志分享一些有深度、有思想的黨建視頻,達到圖文結合的效果,讓黨員同志感受到黨組織生活的豐富多彩和趣味性。
(二)結合信息化技術創建良好和諧的黨建工作氛圍
高校黨建工作有了專屬的網站門戶之后,就需要對創建的平臺進行維護和改進,不能有一絲的放松和懈怠。不能簡單地認為搭建了網絡交互平臺就萬事大吉,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高校黨建工作者一定要認真總結,認真防范,以防有緊急情況的發生。高校黨員同志一定要努力維護新建立的網站,打造出良好和諧的網絡交流環境,確保黨員和黨組織可以輕松愉快地進行工作和交流,讓彼此感受到一種“家的溫馨”。此外,黨務工作者還要鼓勵黨員同志多在門戶網站上進行交流,在遇到分歧時不要急躁,平心靜氣地和他人陳述自己的觀點,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別人更好地理解你的觀點,營造一種“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工作交流氛圍。另外,黨務工作者還應該呼吁黨員一起愛護我們黨員自己的交流天地,不做損害黨建平臺的事情,為黨建工作和網站門戶的發展發揮自己的一份力量。總之,在網站交流的每一位黨員都應該為黨建工作發展獻計獻策,努力發現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反饋于黨組織中去,將我們自己的網站做大做好,更好地服務于每一個黨員同志,為高校黨建工作添磚加瓦。
(三)創新網站版塊內容,實行網絡監督機制
在過去很長時間里,高校的黨建工作都只是隨意地將黨建工作內容通過書面形式印發出來,其中的內容枯燥單調,這些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于當今的時代,更引不起年輕黨員的注意和興趣。因此,我們在擁有了門戶網站之后,不應該簡單地將工作內容和形式羅列,應該認真分析黨員同志的真正需求和感興趣的地方,一切要以激起黨員同志的積極性和興趣為出發點,展現出黨建工作的特色。其次,還應該在一些比較流行的交流軟件中建立交流群或者論壇,適時地在這些平臺中發布一些最新的黨建資料和黨中央的思想路線和方針政策。比如:可以在QQ交流群中發布一些黨建問題,讓大家一起討論和研究,增加黨員參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體現黨建民主和透明化的發展思路,還可以在微博或者微信中進行視頻會議,討論后續黨務工作的思路和發展,并總結當前黨建工作的不足和可借鑒之處。這樣不僅促進高校黨建工作信息化建設的速度,更能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和影響力。此外,高校黨建工作網站還有建立網絡監督機制,保障網絡黨建工作的公正廉潔,做到黨建經費透明化,甚至可以追蹤到每一筆經費的來源和去處。只有將網絡黨建工作完全“暴露”在大眾的眼前,才能保證黨建工作的公平公正,才能不被有心之人有可乘之機,破環黨組織在大眾心目中的形象。發揮網絡監督機制的作用,讓高校黨建的信息化建設更加快速且全面,這樣的機制可以讓更多的信息化工具應用于黨建工作之中,比如:微博,微信以及視頻平臺等等。另外,高校黨建工作者還應該在網站上增設信訪和舉報等主題模塊,讓廣大的民眾積極監督黨務工作,提高民眾對黨務工作的關注度,借此可以了解民意和學生的心聲,不斷完善網絡平臺的信訪和匿名舉報功能,努力打造出高校黨建工作特色品牌。
(四)突出“互聯網+”的教育性,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黨組織信息化建設需要在網絡及“互聯網+”中表現出相應沉著冷靜的態度,這種態度正是來自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者對自身工作及對教職工的真誠。在具體的高校基層黨組織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要充分結合當前“互聯網+”的時代背景,突出“互聯網+”的教育性,高校黨建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化傳播,充分利用好這個思想傳播陣地。通過與“互聯網+”相結合,高校基層黨支部通過運用網絡語言,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教育網站,將經典的馬克思理論宣傳教育通過通俗、淺顯的網絡語言傳遞給相應的用戶群。通過運用“互聯網+”進行信息化建設,將馬克思理論中的經典轉換成受眾群體容易接受的圖片與視頻;馬克思經典理論本身就是來源于大眾,是對大眾生活進行提煉的產物。通過“互聯網+”在網絡上實現經典理論與受眾群體的有效結合與融合,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通過創新的方式,使得“互聯網+”對高校的基層黨組織工作形成有效的協同作用。從而使得高校基層黨組織活動更具吸引力,更好的實現對基層黨建工作的宣傳作用。
(五)突出“互聯網+”的監督性,提高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
通過運用“互聯網+”的監督性作用,能夠有效的加強相關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凝聚力。在運用“互聯網+”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進行建設過程中,除了利用“互聯網+”高效、便捷的宣傳作用與推廣作用外,“互聯網+”的監督作用也在高校基層黨建工作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加強對信息安全的監督與管理。除了在技術層面上要進行嚴格管控外,同時要對整體運行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管理和嚴格監控,及時應對網絡風險,確保黨建工作能夠健康安全的運行。通過與“互聯網+”有效結合,高校基層黨組織要科學運用的手段,加強高校突發事件中網絡輿情傳播的管理與控制。實施線上線下聯動引導控制,有效化解輿情風險;通過新聞發布會、專家講解、校園討論等方式引導輿論。利用“互聯網+”建立科學完善的數據庫,對接高校相關部門信息資源,整合各類門戶網站資料。通過運用“互聯網+”來加強對大學生的黨建工作的管理,更好的進行相應的黨務工作,通過科學、全面的分析每個黨員、黨支部的實時情況,為高校黨建工作提供科學、有效的大數據支撐,從而更好的實現“互聯網+”的監督性作用,最終實現有效提升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
總而言之,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高校黨建工作信息化建設已是迫在眉睫。只有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黨建工作中去,黨建工作才能更加高效,更加透明化,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黨建工作的廉潔公正。只有利用新媒體時代下的各種網絡資源和交流平臺,才能更好推進黨建工作有條不紊地發展。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黨建工作中,更是能夠最大程度地聽取不同的建議和發展黨建的思路。
〔參 考 文 獻〕
〔1〕陳俊,王蕾.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基層黨支部建設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02(19):133-133.
〔2〕范冰潔.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新生基層團組織建設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5,(05):50-51.
〔3〕信潤海.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黨員的組織生活方式探究〔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3):19-20.
〔4〕薄舜予.新媒體視閾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4.
〔5〕郭禹宏.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D〕.長春:長春理工大學,2019.
〔6〕張珍榮.在強化黨建中筑牢高校思想堡壘〔J〕.人民論壇,2018,(23):116-117.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