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程
◆摘? 要:當前時期,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如何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儼然已經成為了教師所要重點關注的教學問題之一,基于此,提出以繪本來拓展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以期能夠以這樣的教學方式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繪本教學;意義;策略
繪本教學方式就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運而生,繪本就是通過繪畫的形式,將一些復雜的數學知識更加通俗易懂地展示到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這樣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時候,就會變得更加高效,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提高。
一、小學數學繪本教學的意義
1.能使學生不斷思考
運用傳統教材教學的時候,我發現最大的一個弊端,就是學生總會在有意無意間被老師的思想牽著走。老師的教案設計,肯定也會無意中摻雜自己的一些意愿和思考,有時候這些會影響到學生的深入思考,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不利。在是在運用小學數學繪本教學時,我發現學生能在那些圖片的引導下,主動進行思考,主動探索知識,他們會時不時問:“為什么?”不要小瞧這個“為什么”,它會不斷地讓學生思考,也逐漸教學生探索,對學生思考力的提升作用明顯,對數學教學來說也是一種促進。
2.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與教材以及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小學數學的繪本設計更尊重孩子的心理,抓住孩子好奇心和學習需求,設計出更具有童趣、童真的數學繪本,使學生的學習更有趣,同時也使課堂教學更加有趣。它采用的圖文并茂的形式,串連一個故事,使數學知識都蘊含在一些生動的故事中,趣味十足,使學生的學習不那么枯燥。
二、策略
1.利用繪本展開創新繪本教學意識,不斷調整優化活動內容
數學繪本本身適合所有學生閱讀,但是繪本閱讀教學內容極為有限,在展開教學時,學生的數學思維很可能會被限制在繪本之中,無法鍛煉學生的靈活思維。數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展開繪本教學時,教師還需要具備創新型教學意識,優化教學活動內容,讓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在講解有關于分數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過生日》繪本展開教學活動,繪本中將小明的生日蛋糕共分成了10份,所以每一份蛋糕為原本的1/10。為了能夠讓學生對分數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劃分為4、5、6、7人的不同人數學習小組。為每一組學習小組分一張圓形的彩紙,將這張彩紙作為蛋糕來進行模擬,學生將“生日蛋糕”平均分給小組內的每一位同學,讓學生除了1/10以外,能夠靈活運用分數性質來展開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平面的繪本故事變得更加立體,平淡的教學活動趣味性更強,讓數學知識轉變為學生的實踐經歷,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數學知識。
2.巧借繪本故事,提高課堂成效
小學生都是比較活潑好動的。有學具的課堂,學生更是迫不及待的動起手來。控制不好,學生就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難以真正對知識進行學習。如果能借助繪本故事,將一些動手操作的學習環節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去完成任務,這樣的課堂便能事半功倍。例如,在一年級的學習“認識整時”一課中,教師利用繪本故事《時鐘爺爺》開始導入,時鐘爺爺在人們需要的時候變身成為時鐘,提醒人們時間。故事是這么說的:早上雞咯咯咯鳴叫,農夫問:“時鐘爺爺幾點了?”時鐘爺爺變身為時鐘,呈現一個大鐘面。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鐘面進行觀察,鐘面上有什么?學生便會跟著指令拿出鐘面進行探究,鐘面的12個數和兩枚指針。繪本故事中還會出現時鐘爺爺從早上7點出去忙活,在不同的時刻幫助不同的人們提示時間。此時,教師便可以根據故事設置撥時鐘任務,讓學生撥動學具鐘面顯示出9時、12時、3時、6時等。如此一來,讓一年級的孩子熟練的了解數學“整時”的特點,并利用故事情節反復鞏固“鐘面整時”的知識。
3.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繪本
在數學繪本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方法指導學生有效的閱讀,從而慢慢地能自己讀懂這繪本蘊藏著的數學知識。說明性圖畫重理解:說明性圖畫是指圖畫與文字一一對應,起到了對文字解釋說明的作用。對于這類圖畫,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看著圖畫理解文字,了解故事情節。擴充性圖畫重想象:擴充性圖畫是指圖畫和文字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然而那頁并沒有文字僅僅是圖畫,是對文字的一定擴充。規律性圖畫重觀察:規律性圖畫是指蘊藏在故事中具有規律的圖片,是整個繪本的主線。通過教師不同方法的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的主要內容,從而讀懂了故事背后隱藏的含義。讓學生領會到原來這樣的圖片閱讀可以學到更多!在學會看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助于理清故事脈絡,為探究數學知識打好基礎。
4.將活動體驗化,讓探究更有意味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之中,老師需要注意讓學生做一些課外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融入數學學習當中,讓他們從活動中找到一些數學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老師在讓學生參與活動的時候,要注意繪本教學的應用,通過一些繪本圖形,讓學生有更多的動作展示,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當學生遇到一些不懂的數學問題時,老師需要鼓勵學生去動手操作,找尋數學問題的答案。這需要老師多注意給學生組織安排一些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活潑和好動的天性得到釋放和發展,這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會起到很大的幫助和推動的作用。
三、總結
總之,數學是一門集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于一體的學科。小學低段數學學習要結合學生思維和學習特征,根據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多一點人文性和形象性,促進數學能力提升。數學課堂上融入繪本能夠更好地展開低年齡段的數學教學,利用繪本的發散思維和靈活布題的特點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何施央.借助數學繪本拓展小學數學課堂[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05):11.
[2]黃曉波.“繪”出數學學習的另一面精彩——小學數學繪本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8(25):22-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