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林
摘 要:游戲教學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重視游戲教學,將游戲與導入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展活動性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實踐,創新游戲形式與內容、調動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組織知識性游戲、將枯燥的教學內容趣味化。合理運用游戲教學,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游戲教學;教學效果;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9-0108-02
游戲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注意力最為集中,思維最為活躍,記憶也最深刻,將游戲引入教學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師設計的游戲環節之中。教師將知識與游戲巧妙地結合,能夠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吸收知識,通過游戲鍛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了解語文知識的作用。
一、轉變教育理念,重視游戲教學
為人師者,是站在學生前面的導航者和站在學生腳下的人梯。因此,教師要格外重視教學方法。語文教學中運用游戲的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然而部分教師并未重視游戲教學,只是將游戲當做教學的手段而不是方法。部分教師還會認為游戲的目的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無關。這種情況使得游戲教學流于形式,使部分教師產生游戲教學無用的錯誤認知,從而始終堅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因此,語文教師應該轉變教育理念,通過互聯網等平臺重新認識游戲教學并重視游戲教學,了解游戲教學的積極意義。摒棄自己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
游戲教學之所以被部分教師認為作用不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教師未能掌控好游戲的時間,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出現游戲時間短、內容簡單的情況,學生還未完全明白怎么回事游戲就結束了,教育意義不明顯。二是游戲時間過長。游戲時間過長會讓學生忘記學習的重點,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游戲之中,如果教師采用多個游戲教學,那么就會出現學生沉浸在上一個游戲環節之中,對于下一個游戲理解能力降低的情況,也會出現學生在做游戲時注意力過于集中,而導致游戲結束后注意力的迅速降低,使得教師講授的知識部分被忽略。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學習其他教師采用游戲教學的成功經驗,研究游戲教學合理應用的方法,并通過反復實踐來不斷改進游戲教學形式,借此提高教師運用游戲教學的能力。
二、將游戲與導入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一個好的導入就相當于教學有了一個好的開頭。語文教師可以將游戲與導入相結合,這樣能夠在第一時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主動跟隨教師的節奏去學習語文。要想保證游戲與導入相結合能夠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就要在備課時認真設計游戲形式與時間。因此,導入游戲的時間一定要合理,不宜過長,此外游戲環節要簡單,讓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游戲規則。
以《小青蛙》的教學為例,由于這是一年級學生所學習的內容,因此,教師設計的游戲就需要簡單一些。教師可以選擇“擊鼓傳花”的游戲作為課堂導入,首先向學生講明規則,將事先準備好的紅花交給第一名學生,讓學生以龍擺尾的形式傳遞。然后開始游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事先準備的音樂,然后等音樂停止,紅花傳到誰那,誰就站起來朗讀課文。采用游戲的方式導入,既能讓學生感覺到語文課堂學習的樂趣,又能讓學生不自覺地主動進行課文朗讀,從而達到有效培養學生語感的教學效果,也能讓學生學習心情得以放松。
三、開展活動性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實踐
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課程目標的新要求,語文教師應從新的課程目標入手,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實施活動性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實踐。學生活潑好動,對一系列能夠離開課桌的內容都十分感興趣,教師在設計游戲時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設計一些活動性游戲,這不僅能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也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擁有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實施活動性游戲時要考慮游戲的時間以及教學內容,同時保證全體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為此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保證每組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相近的,然后將活動性游戲形式與規則告知學生,讓學生做好準備。教師也可以將活動性游戲與競賽相結合,利用學生的好勝心來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游戲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以《狐貍分奶酪》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還原整篇文章。角色分配由學生自己決定,然后給予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到臺前表演,由教師評比出表現最好的小組,可以予以這一組學生一些小獎勵,借此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印象。
四、創新游戲形式與內容,調動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傳統的簡單游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此類游戲卻不能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運用所學知識參與游戲。就像前文提到的“擊鼓傳花”游戲,對調動學生積極性有作用,但是有局限性。因此,語文教師若想讓游戲作用更明顯就需要創新游戲形式與內容,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同時也要對學生參與的結果予以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參與性極強的游戲,如“小導游”、課本劇展示等。課本劇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比較適用于高年級的學生。課本劇的內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之中,需要學生以組為單位去編排一部完整的舞臺劇,劇本、服裝、演員、演出形式等都需要學生自己決定。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內容都并未寫出故事結局,具備很多想象空間,教師在教學這樣的內容時就可以采用課本劇游戲的方式進行。首先可以采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對文章的基本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將學生進行分組,告知學生課本劇游戲的一些規則,讓學生明確需要完成的任務,并在文章感情基調的基礎之上進行續寫,再將故事完整地表演出來,角色分配由學生自行決定。在學生表演完成后可以評選出“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配角”等,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