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康
摘要: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并掌握閱讀文章中的表達技巧,而語文的寫作教學又恰好是對表達技巧的應用和實踐,因而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正符合新課改下語文學科教學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需求。閱讀與寫作融合在一起的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而如何讓這種促進效果發揮至最大,實現閱讀與寫作課程實效性的提升則是廣大語文教師持續探索的課題,需要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實效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要點
(一)群文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雖然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合為一體,但由于教師和學生都習慣了以往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分開開展,所以如何將二者有效結合是當前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問題核心。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對閱讀與寫作間聯系的分析。事實證明大量的閱讀可為寫作帶來豐富的素材記憶,因而群文閱讀便是寫作素材積累的良好契機。而為讓群文閱讀的開展能夠與寫作練習形成良好的連接與結合,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主題,并根據寫作的需求搜集圍繞該主題開展的不同素材,以豐富學生在同一主題中的素材積累,讓學生通過閱讀從不同角度進行對寫作練習的審題。從群文閱讀到針對性寫作練習,教師可完成學生學與練的自然過渡,而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的積累當堂便得到釋放也有效體現出了小學語文教學“學”與“練”的緊密連接。
(二)深度閱讀提升寫作技巧
深度閱讀是相對快速閱讀而言的一種閱讀教學形式,教師往往會在這一閱讀教學形式中引導學生展開對重點詞、句的分析和品味,以加強學生對于文章結構和詞、句雕琢的理解,并提高學生對于情感表達的領悟。而寫作練習正是對學生文章組織能力的考察和對學生詞句應用水平的呈現,同時學生的情感表達方式、技巧也能在寫作練習中得到突顯。因而深度閱讀教學的展開可謂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提升大有益處,在具體的結合中,教師可從深度閱讀中抽取一段最適合作為寫作練習的內容,可以是故事情境,可以優美敘述,也可以是一段環境的描述,但要保證截取內容在獨特處能在寫作練習中得到充分的運用,如此,深度閱讀教學的效果才能在寫作練習中得到檢驗,而學生的寫作技巧也會因對深度閱讀內容的運用而直接得到提升。
(三)材料寫作開發閱讀興趣
以往學生碰到材料作文時通常靠自己的積累和理解進行自由發揮,但由于小學生文學素養有限,所以其文章往往存在較多理解不到位、不深刻的情況,對此,教師可以嘗試在閱讀與寫作課程中講解材料作文的審題分析,并以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各抒己見,而學生在知識儲備的交流中和容易觸發到自己的知識盲點,此時教師予以適當的引導,就會令學生閱讀、求知的積極性得到大大提高。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實效性提升策略
(一)開展同類型素材閱讀
群文閱讀本身就是通過確定閱讀主題而對主題相關的閱讀文章展開快速閱讀的一種閱讀教學形式,其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捕捉文章重點內容的能力。而學生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中或許無法獲得詳細的文章講解,但卻能得到很多的素材積累,這不僅是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更是對其寫作的開展形成了一定的促進。群文閱讀帶動寫作練習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先通過教材或網絡搜索確定閱讀的主題,再圍繞該主題補充上閱讀素材,借助課上前20分鐘的群文閱讀開展,讓學生對將要進行的寫作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進行寫作。
(二)精讀內容延伸作文練習
精讀教學的開展重點在于對閱讀內容重點部分分析與講解,使學生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表達手法和遣詞用意,學生在別人的文章里打磨文字運用技巧,這對于他們寫作技巧的聯系也十分有幫助。在具體的教學開展中,教師可以在上半節課上圍繞一篇文章展開精讀教學,并以設置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文章重點詞句展開分析和拼讀,將重點詞句的應用技巧傳授給學生,使他們能夠吸收并學會應用在表達與寫作中;后半節課是寫作練習,學生圍繞教師選出的精讀片段進行寫作,經過段落分析和講解后,學生基本都可以在寫作中融入所學。
(三)增加材料作文討論練習
除了用閱讀帶動寫作教學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課上開展寫作教學,圍繞材料作文或看圖作文進行對材料的分析,讓學生在討論課堂中交換彼此的觀點,并通過拓展自身的認知與理解,提升自身對于求知的渴望和展開閱讀的積極性。基于寫作的前提是廣泛閱讀和積累,所以筆者在以寫作為主的課堂教學中引入名著或者著名文章的片段,讓學生根據作文材料展開分析,并以課堂討論的形式交換意見,一些諸如名著的選段讓學生忍不住想要了解名著文章的具體內容,而聽到有學生對自己讀過的文章進行分享,則更能增進們學生們的求知、探索欲望。
(四)促進多元讀寫平臺的搭建
基于當前教學對以生為本觀念的倡導和小學生重視學習體驗的身心特征,多樣化教學形式的引進對于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開展必然更具有促進性。鑒于學生對線上教學都不陌生,以線上平臺的構建轉變學生閱讀積累和寫作練習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相關教師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線上和線下的劃分,例如將閱讀素材提前一周發布,讓學生以每天一篇的頻率對閱讀素材進行積累,并逐漸形成閱讀習慣,而將具體的閱讀分析放置到線下的課堂中,不但能夠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令學生在勞逸結合中實現良好習慣的養成,還能使學生的教材外積累得到無限的拓展,讓學生的寫作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
結束語
綜上所述,面對如何增進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的結合,提升閱讀與寫作課程的時效性等問題,教師應從二者間的結合要點著手,通過讓二者充分發揮對彼此的促進作用,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范慈來.探析小學閱讀教學中如何落實讀寫結合[J].當代家庭教育,2021(15):41-42.
[2]韓小彥.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探討[J].新課程,2021(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