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相坤
【摘要】本文基于筆者的實地調查,以云南省保山市某縣的苗族鄉調查數據為基礎,對苗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苗族傳統體育項目;少數民族文化;現狀
一、苗族傳統體育項目
傳統體育項目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漫長的苗族歷史發展中,熱情淳樸的苗族人民根據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生產生活,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體育項目來豐富物質和精神世界。苗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種類繁多,大致可以分為娛樂、節慶和競賽三個大類。但隨著大量西方節日和全新娛樂方式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苗族傳統已經陷入到了衰退的境地。本文主要就云南省保山市某縣的苗族鄉為調查目標,主要就當地的苗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情況進行調查,從而為幫助苗族傳統體育項目傳承提供依據和參考。
二、關于苗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的現狀調查
1.調查區域。某縣地處云南省保山市,面積約3800平方公里,該地區人口總數35萬,某縣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混居,漢族、苗族、彝族、傣族、白族、壯族等多民族融合混居,其中某縣的彝族苗族鄉位于某縣東部,毗鄰瀾滄江,主要以農業人口為主,苗族人口約有2000人。本次調查人群為不同年齡層的苗族群眾,主要分為30歲以下(50%,共100人,其中多為學生)、30~40歲之間(35%,共70人)和40~50(15%,共30人)之間三個階段,其中男性受訪者為113人,女性受訪者87人。調查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體育項目的開展情況,采取的調查方式為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共200份,收回來的有效問卷為19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為95%。
2.調查數據。調查數據顯示,有63%的人參與國苗族傳統運動中去,并且通常在節假日或者周末的時候參與,但是總的參與頻率不高,有一大半的人都親身只參與過一兩次。在苗族傳統體育項目中,射弩是參與最多,開展最為廣泛的傳統運動,約有45%的人都曾參與過射弩的相關比賽或者大型的活動表演,舞龍、舞獅分別是參與次數第二和第三的,說明大部分人都只是為了慶祝慶典才參與到運動中,并不是單純的出于興趣去了解、學習和傳播。同時調查還顯示,有近70%的人對于學習苗族傳統體育項目還是有興趣的,說明人們對弘揚傳統文化和塑造健康生活都有一定的向往,就需要為弘揚苗族傳統特色體育項目提供很好土壤。
3.數據分析。從以上數據來看,苗族特色體育項目的開展并不理想,我們可以從某縣苗族鄉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
(1)地理情況。某縣地處云貴高原,最高海拔2875m,屬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貌,交通相較于平原地區更為困難,所以居住于此的苗族人口多以村寨形式聚居,各個村寨的傳統體育項目因為缺少交流的緣故所以發展的較為緩慢。同時早期我國發展主要集中在經濟建設方面,對于民族文化的發展無法通過充足的資金鏈來保障,所以當地傳統的苗族特色體育運動項目就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下慢慢消亡。
(2)經濟情況。某縣苗族鄉的苗族家庭整體經濟情況不是很理想,有40%的家庭選擇外出打工,50%的家庭選擇農業和畜牧業,這就使苗族家庭都選擇為生計奔波,沒有多余的時間來參加到苗族特色的體育項目中,所以即便是每年一次的節假日運動,大部分人也只是參加過一次或兩次。同時經濟狀況不理想的另一個弊端是當地沒有相應的配套場地,即使有可供鍛煉的場所,也往往被更為大眾化的足球、籃球等運動所擠占。雖然云南省每年都會調撥經費用于開展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但因為某縣多民族混居的緣故,分到單個節日的經費就顯得杯水車薪,所以在節假日組織一些比賽或者活動都很難施行。
(3)宣傳情況。首先某縣的苗族傳統體育項目宣傳缺乏政府的引導,政府作為弘揚本地傳統文化的推手和引導者,卻常常因為缺乏相應的人才、資金和技術而無法發揮出作用,這就使得基層的宣傳缺少統一的指導,出現了各自為政的情況。其次雖然云南省很多院校都開設了民族傳統體育專業,但因為某縣條件較為艱苦、薪資方面缺乏相應的吸引力,所以民族傳統體育的指導和傳播對于人才方面缺乏吸引力。
(4)自身情況。因為苗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較為封閉,所以有很多體育項目較為落后,所以相關人員在進行苗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宣傳時也要注意傳統體育項目的創新,才能保證苗族體育項目的健康發展。
三、苗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優化措施
(1)政府方面。某縣的政府應該結合某鄉的實際情況,從現實層面來對苗族傳統特色體育項目進行發展和改進。政府應該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適當投資民族傳統體育設施,增加社區街道的健身器材。除了大型民族節日之外,政府應該在雙休日或是法定假日增加一些苗族特有體育活動,扶持民間體育社團,讓人們對本民族的體育項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2)宣傳方面。在宣傳層面上,某縣應該突出體育項目的民俗性和文化性。只有當人們真正參與進來,認識到苗族體育活動本身的魅力和好處之后,才會從平時聽說、看到的一些理念宣傳轉變成自發性的主動學習、主動實踐、主動保護。只有政府與民間上下聯動,共同參與,逐漸形成項目開展扎實的群眾基礎,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民族體育缺乏保護的現狀。
(3)學校方面。傳統體育文化項目的弘揚離不開學校的引導和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年輕的學生群體是接受傳統文化最直接的載體,教師通過言傳身教能夠把傳統體育的文化內涵教授給學生,讓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對民族傳統體育產生興趣,所以說一支有責任心的教師隊伍關乎民族體育的未來。
(4)發展方面。將民族體育文化和旅游項目結合也是一種有效的發展模式,既能夠產生足夠的社會效益,也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效益。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旅游業已越來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在旅游資源類別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資源配置。
參考文獻:
[1]滕曉雯,滕曉芬.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健康養生有效融合研究——以湘西州鳳凰縣苗族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88+87.
[2]駱靖,江炎.靖州苗族傳統節慶體育文化傳承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8,39(02):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