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鈴
摘要:在初中,受素質教育的推進影響,美術教學逐步受到了更高關注,因此要求各教師能重視美術教學,積極做好教學設計。在美術教學中,鑒賞教學是一項重要活動,它對學生藝術視野的拓展、美術基礎的鞏固均十分有益,在豐富的美術鑒賞中,激發學生靈感,實現其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能力培養;創新能力;鑒賞教學;初中美術
引言:鑒賞教學是帶領學生欣賞美、分析美,為其美的創造打基礎的過程,而完善、全面的鑒賞教學,無疑能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溫床,使其在對美的吸收中,不斷汲取更多美的知識,在基于個人美術基礎、鑒賞經驗或個人生活等的前提下,實現有效的思維創新或作品創新。受傳統教育所影響,此前的美術教育不受重視,教師教學長期按部就班,對教學效果的重視不足,更不能充分關注美術教育對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影響。要讓美術教學實現創新,滿足新的教學需要,教師便應首先對美術教學改變認識。
一、初中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意義
(一)幫助學生打好創新基礎
在鑒賞教學中,鑒賞的基礎是內容及類型豐富、創作手法不一的各個藝術作品[1]。藝術作品包括中西方、從古至今、各流派及各類型的作品,無論何種作品,對學生而言,都能開拓其美術眼界,使其對美的認識不斷豐富,讓更多作品創意被學生所了解。在豐富的藝術作品中,部分作品的用色大膽,部分作品的造型別致,在長期的作品鑒賞中,學生能打好堅實的美術知識基礎,而在此基礎下,當學生面臨藝術創作時,知識基礎便成為了他們創新的源泉,讓學生擁有了獨特、無窮的創意。
(二)引導學生掌握創作技能
在美術鑒賞中,帶領學生欣賞作品的美,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其次,帶領學生嘗試分析作品的美、為何而美,也是教師的重要任務[2]。在美術藝術的創作中,不同的創作技巧,均能讓作品造型、畫面等呈現獨特的效果。例如傳統水墨畫的用色追求雅致,通過對水墨濃度的合理選擇,最終表現出遠近不一、抽象的水墨花鳥或人物。而在西方的油畫作品中,厚涂技法讓畫面更顯厚重,它和傳統國畫在技法上存在明顯差異。帶領學生在鑒賞作品時,對上述創作技能的不同詳細了解,最終,能讓學生積累豐富的技能基礎,進而在作品創作時,實現技法的融合,達成獨特的藝術創新,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初中美術鑒賞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一)優選鑒賞作品,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帶來啟示
在鑒賞教學時,為向學生提供創新能力培養的優質環境,教師應對鑒賞作品合理選擇。各作品是學生鑒賞、吸收的基礎,教師展示時代、作者、流派、技法等不同的優秀作品,能為學生積累豐富的美學知識、鑒賞經驗,讓學生了解更多藝術家在表現美時嘗試的創作手法,進而讓學生獲得創新的源源動力。在初中,教材中可用的鑒賞作品有限,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搜集更完整、多樣的藝術作品,以鑒賞資源庫的組建和不斷豐富,為鑒賞教學提供資源支持。
以“神奇可愛的動畫”為例,為幫助學生豐富動畫視野,了解動畫的豐富表現形式,在本課教學時,教師便可以為學生組織鑒賞教學。在動畫鑒賞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日漫、國漫、美漫的不同風格。在日漫作品的展示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經典日漫動畫的截圖、日漫宣傳畫等,引導學生了解日漫的魅力。其次,在國漫展示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水墨風格明顯的國漫、結合西方審美的國漫等。在不同類型的動畫作品展示中,學生能發現,即使是相同的“人、樹”等創作目標,不同類型的動畫,也能通過迥然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豐富形象的動畫作品展示,為學生的思維創新提供了溫池,初中生的思維活躍,學生自然而然便能想到“結合不同動畫優勢”等的創意,以此實現創新能力發展。
其次,為幫助學生拓展鑒賞經驗,了解更多藝術之美,豐富其創新的源泉,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持續搜集創意十足、風格獨特的藝術作品,通過整理后展示給學生,讓創意作品能持續影響學生,為他們的創造創新營造適宜環境。
(二)和諧鑒賞氛圍,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環境
在美術鑒賞中,帶領學生鑒賞、鼓勵學生鑒賞均同等重要。帶領學生鑒賞,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鑒賞模板,通過長期的鑒賞分析,能為學生豐富鑒賞經驗。而鼓勵學生鑒賞,是真正要求學生基于個人鑒賞經驗、美術知識或審美能力,對鑒賞知識、美術知識的實踐應用。但對中學生而言,學生會因能力問題影響而羞于鑒賞,此時,為解決此類問題,教師要借助鑒賞氛圍的和諧營造,為學生鑒賞提供環境,使其在鑒賞中“靈機一動”,以自主鑒賞,不斷發展其創新能力。
以“點與線的魅力”為例,在教學中,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了解點和線在藝術創作中的應用,促使學生能嘗試將點線運用進藝術創作中。而對點線的運用,各人基于其美術基礎、審美能力等會產生不同想法,為幫助學生創新,教師可以展示如線繩藝術品、簡筆畫、國畫、油畫等類型作品,鼓勵學生嘗試鑒賞分析。
在鑒賞活動中,教師能明顯發現,學生的鑒賞意愿不強,對鑒賞語言的表達較為生硬。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做出鑒賞示范,在此基礎上,通過趣味幽默的語言,讓鑒賞活動輕松起來,無論學生提出何種鑒賞意見,教師均要表揚學生的鑒賞態度,以客觀溫和的語言,評價學生的鑒賞內容。當鑒賞氛圍已經足夠和諧輕松后,參與作品鑒賞的學生會更多,而在輕松環境下,學生的鑒賞壓力也會減輕,思維壓力能被緩解。此時,學生能真正投入進作品分析、鑒賞語言的運用中,在思維碰撞中,催生學生的創新創意,使其創新能力實現有效發展。
(三)確保合理鑒賞,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
在鑒賞教學中,優質的鑒賞課堂,不但生動、有趣,也能帶領學生學習更多的鑒賞知識。為此,在追求教學趣味、豐富的基礎上,教師也要保障鑒賞教學的有質量、有內容,通過具備一定專業性的鑒賞活動,為學生夯實美術鑒賞、藝術創作的基礎,使其創新能力的發展獲得優質環境。
以“向畫家學構圖”為例,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多類構圖方式,進而豐富其美術知識,讓學生打好藝術創新的基礎。為帶領學生了解不同構圖,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如《星空》、《圣母壁畫》等優秀作品,并通過合理的鑒賞語言,讓學生了解藝術創作的不同技巧。例如在鑒賞中,教師要對作品使用的S形、中心式、水平式等構圖明確指出,并為學生講解各構圖方式的優點特征。借助專業的鑒賞語言,讓學生對構圖有所清晰了解。而當學生積累一定的構圖經驗后,他們所掌握的構圖技巧、創作技法或者藝術審美,便會得到巧妙融合,最終發展為學生的創新創作能力。其次,在對各構圖方式的講解中,學生也能通過舉一反三,對構圖產生創新理解。
結束語:在美術教學中,鑒賞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創作能力等的發展十分有益,它是引導學生了解更多優質作品的有效途徑。而在對各優秀作品的了解中,學生也能在知識整合中實現思維創新,達成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為此,在鑒賞教學時,教師要關注它對學生能力發展的特殊作用,為學生營造創新能力、創作能力等發展的優質環境,通過全面鑒賞、合理鑒賞,促使學生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薛孟松.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方法[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000(011):31,34.
[2]陳紅.淺析初中美術鑒賞教學[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7,000(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