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玲

摘要:目的:研討中期妊娠羊膜腔內注射利凡諾+口服米非司酮的引產效果。方法:采用平衡序貫法將2015年5月~2020年8月68例中期妊娠引產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給予利凡諾引產,觀察組給予利凡諾+米非司酮引產。觀察兩組引產情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出血量較少,宮縮開始時間較短,引產成功時間用時較少,P<0.05。結論:與單一羊膜腔注射利凡諾相比較,聯合使用米非司酮的引產效果更好,且能有效減少患者出血量。
關鍵詞:中期妊娠;羊膜腔;利凡諾;米非司酮;引產效果
隨著產前診斷技術的發展,中期妊娠(14~24周)引產在近年來發展成為避免先天性缺陷兒出生的有效措施[1]。本研究旨在研討中期妊娠采用羊膜腔內注射利凡諾+口服米非司酮引產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采用平衡序貫法將2015年5月~2020年8月我院68例中期妊娠引產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年齡22~41歲,平均(33.47±5.33)歲;孕周15~23周,平均(19.22±2.14)周。觀察組年齡22~40歲,平均(33.26±5.26)歲;孕周15~24周,平均(19.33±2.26)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產前診斷胎兒異常;符合引產指征;多原因所致的無生育意愿者;孕16~26周要求終止妊娠。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羊膜腔內注射利凡諾(國藥準字H45020606)引產:完善各項檢查,重點檢查肝腎功能,肝腎功能無異常者才可進行,后做好健康宣教并開展心理疏導,有效緩解并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引產前進行B超檢查,進一步明確羊水深度,在B超引導下穿刺,羊水最大深度≥3 cm。指導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臥位,常規消毒后將利凡諾100 mg注射于羊膜腔內。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米非司酮(國藥準字H20000648),與羊膜腔注射同時開始,單次劑量為50 mg,每日2次,中間間隔8~12 h,至有宮縮為止。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子宮出血量、宮縮開始時間、引產成功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借助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出血量較少,宮縮開始時間較短,引產成功時間用時較少,P<0.05。見表1。
3討論
調查發現,部分孕婦受遺傳因素、胎兒畸形等多種因素影響,不適合繼續妊娠。因此,需要借助藥物或人工手段終止妊娠。在整個妊娠過程中,中期妊娠屬于特殊階段,這一時期引產難度明顯增加,并發癥較多,因此引產風險大,危險系數高。對中期妊娠引產患者尋求科學且有效的引產方案至關重要。
利凡諾羊膜腔內注射是臨床中期妊娠引產的常用手段,用藥后可促使胎盤變性、壞死,在促進子宮收縮的同時進行引產。但隨臨床研究的深入,發現宮縮是由藥物刺激引起的,并非自然發生的,因此如利凡諾藥物過量,極易導致協調宮縮出現,使宮頸撕裂,從而造成流產失敗、不完全流產等情況。米非司酮是一種受體抗孕激素藥物,服用1 h后藥物濃度即可達到峰值,可降解子宮頸組織內的膠原纖維,誘導宮頸成熟和擴張,有效縮短引產時間,提高引產成功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出血量較少,宮縮開始時間較短,引產成功時間用時較少,P<0.05。這提示中期妊娠羊膜腔內注射利凡諾+口服米非司酮的引產效果較佳。羊膜腔注射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引產方法,一般用藥后36~48 h即引產成功,而在其基礎上聯合使用米非司酮,會明顯加快引產時間,一般在36 h即可引產成功,并且患者出血更少。
參考文獻
[1]楊璐,王瑞華,李佳澮.利凡諾聯合米非司酮在瘢痕子宮孕期引產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醫,2020,34(3):57-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