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予萍
摘 要:對小學勞動課程進行創新,是為了創造出更加符合學生勞動實踐特征的教育環境,使學生能夠切實參與到勞動實踐過程中去,以直觀的體驗發展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最大化地實現勞動目標。為此,教師應該首先做好對傳統勞動課程的反思工作,以此為基礎從內部機制的優化著手,由內而外地推動課堂整體教學模式與組織形式的創新實踐。真正使學生能夠以自身的勞動能力參與到勞動教育實踐環節之中,最終實現勞動素養的有效發展。
關鍵詞:小學勞動;創新實踐;勞動素養
勞動課程是小學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實踐之中起著培養與發展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教育價值,是素質教育下推動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重要課程內容。然而現階段的小學勞動課程中尚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例如課堂勞動教育模式偏向理論化、實踐模式缺乏創新呈現出較強機械化的不足,都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勞動素養的有效發展。為了使勞動課程能夠更好地響應素質教育理念的號召,教師應該在對傳統教學模式反思的基礎上,結合勞動素養教育目標對課程進行進一步的開發,以此制定科學的課程創新策略,實現對課程的創新研究。
一、結合校園環境,優化勞動主題
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班級范圍之內,而是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更加綜合且全面的勞動環境,使學生的勞動能力能夠在開放的主題模式下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與優化。為此,在小學勞動教學實踐之中,教師可以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走入校園環境之中展開特定的勞動實踐,以此提高學生的勞動范圍,優化勞動教育的主題,使學生能夠在更加綜合的勞動環境與主題之下實現勞動觀的進一步發展。
例如在《打掃校園》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之中,筆者即在課程主題的引導之下組織班級學生走出班級,來到了校園環境之中,使學生展開了勞動實踐。這使得課程內容不再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而是使學生能夠真正以自身的實踐行為踐行課程中的教育觀點。通過在校園環境對勞動主題的具象化優化,學生能夠通過勞動過程中更直觀地看到清潔勞動對校園環境改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勞動過程中直接地體驗勞動的價值,并使學生能夠在最終對校園環境的優化成果進行審視的過程中感受到勞動的成就感。通過這種方式,課程的教育主題真正得到了具象化的優化,使學生在體驗模式下切實形成了熱愛勞動的意識,并在實際的實踐中掌握了清潔戶外衛生的勞動方法,為學生未來的勞動實踐奠定了主觀與客觀基礎。
二、挖掘德育價值,開展勞動教育
在勞動教育實踐之中,教師還應有意識地結合學生的勞動實踐,向學生展開勞動相關的德育教育,使學生在發展勞動實踐能力的同時,能夠得到勞動意識的有效發展。為此,教師應該在小學勞動教學實踐之中充分對勞動教材中課程內容進行德育價值的挖掘工作,建立起勞動實踐與德育勞動觀點之間相互轉換的錨點,由此使學生能夠真正在實踐中體驗德育觀點,進而完成對德育觀點的內化。
例如在《洗餐具》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之中,筆者即在引導學生開展了班級范圍內模擬洗餐具的同時,引導學生對餐具中存在剩飯的現象進行了思考,使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剩飯行為,并思考在洗餐具如何處理剩飯。在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之后,筆者引導班級學生對媒體資源進行了觀賞,使學生能夠直觀地看到我國存在的鋪張現象真實地展示,進一步具象化學生對現階段食物浪費的概念。接下來,筆者借助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了勞動德育觀點的延伸教育,使學生能夠在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挖掘作用下,將自身的生活實踐與德育觀點進行結合,以此更加直觀地理解德育觀點,并對杜絕浪費,尊重他人勞動的德育觀點完成了內化,使學生形成了更加明確的道德價值認知,將對學生未來的勞動實踐起到指導作用。
三、創設自主條件,組織勞動實踐
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勞動實踐技能,教師還應在小學勞動課程中為學生創設開放自主的勞動實踐環境,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實踐模式下發揮出創意勞動思維,以此使學生的勞動實踐更具趣味性,并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勞動模式,使學生能夠將勞動思維與勞動實踐進行緊密地結合,促成二者的同步發展。
為此,教師在課程中應該結合課程主題為學生準備充足的實踐材料,以此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空間,使學生能夠按照自身的想法自由地開展勞動實踐。例如在《串珠星星》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之中,筆者在課程中為學生準備了充足的資源庫,使學生能夠通過結合教師提供素材的方式,自主地設計勞動制作成品,并投入到實踐中去通過對資源的自由利用,將創意轉化為具體實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在具象化思維的實踐過程中發展自身實踐技能,還能通過實踐檢驗自身勞動思維的可行性,使學生真正得到思維能力與勞動實踐能力的雙向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勞動課程中教師應該真正結合勞動素養的具體目標從內部推動課程的整體化創新,真正創造出符合小學學生現階段勞動實踐特征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切實參與到勞動實踐過程中去,從體驗中深化對勞動知識的理解,以此真正發展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
參考文獻:
[1]趙春燕.實踐創新素養下的小學勞技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小學版),2017(12):330-330.
[2]戴靜秋.打造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理想化課堂[J].新作文:教研,2018(11):58-58.
★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勞動課程創新實踐研究》編號:JCJYC20LJ002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