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友
摘 ?要:新課改深入推進,使教師更關注教學創新問題,以提升授課效率,促進學生具有探究學習意識,增強他們的知識學習獲得感,開闊學生的眼界。為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可通過優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接受認知、理解與消化知識,使其具有核心素養與學習興趣。為此,筆者依據工作實踐經驗,淺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引言:《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指出,“應更加注重以德為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為了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教師應運用有限的課堂時間,重視對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的培養,優化施教策略。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意義
基于新課改工作深入實施背景下,教師為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和諧發展,應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法治意識、理性精神與公共參與能力[2]。從而避免學生在單一的知識講授課堂中,產生昏昏欲睡之感,造成授課效果難達預期。只有圍繞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靈活施教,才能讓他們產生學習興趣,具有探究意識,展開互動探討,實現知識內化。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策略
(一)促進信息教學,提升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是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當中的關鍵內容。為此,需教師摒棄知識宣講式教學,使學生具有進取精神,了解黨的發展,具有身處新時代的幸福感、滿足感與獲得感,形成使命感,并擁有愛國愛黨意識[3]。通過政治認同感的有效培養,能讓學生在學習當中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并能夠從自身做起,積極擁護與追隨黨的領導,主動加入少先隊,并認識到自身責任所在。在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例如:在《我們神圣的國土》課堂中,可以微課教學,使學生認識守衛邊疆、保衛祖國的英烈及其感人事跡,促進學生形成愛國愛黨情懷,明白“生活美好,是因為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使其具有制度認同,形成紀律意識。
(二)聯系社會新聞,調動探究熱情
針對道德與法治學科,其本身具有思想性、綜合性特征。為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促進學生關注社會熱點,使其具有學科核心素養,教師還應引入相關新聞,這樣才能夠將課程的價值充分的展現出來。
例如:可通過案例教學法,出示“9歲女孩被認‘老賴”“12歲男孩游戲充值4萬”“13歲未成年人殺害6歲男童”等相關新聞,結合民法典內容,展開師生探討。可以讓學生針對多樣性社會新聞,闡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其具有自律能力、防范意識,提高他們的辨識力。在師生交流中,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其關注熱點新聞,具有核心素養。
(三)立足實際生活,培養法治意識
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當中,理性思維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應當讓小學生站在理性、客觀的角度下對事物展開分析,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在當前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立足于實際生活帶動學生理性思維的提高,對學生的成長形成助推作用,使其具有法治觀念。
例如:在低段《可愛的動物》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法》相關內容的滲透。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述一個小故事:某天桐桐同學在野外看到有人在售賣鳥類的動物,便央求爺爺為他買了一只。回家后便將其放在籠子當中圈養了起來,而他買的則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紅隼。在故事完畢之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出“你覺桐桐的行為有什么不妥嗎?”“我們遇到有人出售野生動物,應該怎么做呢?”等問題,促進法律知識滲透,讓學生懂得分辨是非,使其在保護自我的情況下,具有輔助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意識。
(四)理論結合實踐,提升公共參與
除了上述三點內容,公共參與素養也是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中,對社會資源有效地進行整合,秉持著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原則,更好的推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綜合活動中獲取到知識,形成正確價值觀。
例如:在三年級下《愛心的傳遞者》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助人意識,使其奉獻愛心,感知生活美好。可以積極地運用多方教育資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們展開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走訪附近的幼兒園或養老院,幫助工作人員清掃公共區域的垃圾、給小朋友或老年人呈現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亦或與小朋友一同講故事、做游戲;關心老爺爺、老奶奶,將愛心傳遞。在多樣性實踐活動中,使小學生參與勞動,具有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這樣才能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化,將“尊老愛幼”變為實際行動,使小學生感受民族傳統美德,真正的促進知識內化,使其關心社會公共事務、具有學科核心素養。
三、結語
總之,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進一步明確了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的前進方向,需要教師不斷地提升自身授課能力,突顯學科育人優勢,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德育課程,對于學生身心成長、未來發展、自我修養提升等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教學實踐更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重要載體。所以,應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去聚焦落實學生核心素養,這樣教學工作才能更生動、更鮮活、更高效。
參考文獻:
[1]馬盼盼.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道德與法治》課深度教學研究——以揚州市五所中學為例[D].揚州大學,2019(6).
[2]徐少忠.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N].汕尾日報,2021(1):5.
[3]王貢福.立足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