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芳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和深入實施,教師需要不斷調整初中歷史教學方式,改變教學重心,教學中更加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對初中歷史有效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摸索出符合學生學習要求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導致他們的學習效率比較低下,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本文從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困境入手,并提出了具體的培養策略,希望可以為教師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有效教學方法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的能力,對于他們全面理解歷史學科知識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要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既向學生傳授必要的基礎知識,又不斷加強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所以要摒棄以往的教學手段,轉變教學狀態,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學科知識,核心素養也能得到順利培養。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困境
從初中歷史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都比較單一,而且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過分關注,給學生帶來了錯誤引導,使其只專注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科能力的提升。目前填鴨式教學方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是比較普遍的,受此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氛圍也比較沉悶,關于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更是難以實現。由此可見,教師對核心素養還是缺乏一定認識。所以需要調動教師和學生的力量,為有效教學的開展創造條件。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教學已經從單向的過程變成雙向的過程,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質的培養也需要依托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如果教師缺少了對歷史核心素養的全面了解,教學成效也可能不太理想。
二、核心素養培養下初中歷史有效教學方法運用
(一)通過比較分析,引導學生把握歷史脈絡
初中歷史學科中涵蓋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其中還有一定的關聯性,為了學好歷史,學生要縷清脈絡,對歷史發展有清楚的認識。為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歷史學習體系,使其可以全面掌握歷史知識,并形成良好的學習觀念。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比較分析的方法,讓學生把握事件的時間、人物以及影響等,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構架,為學習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礎。而且通過對比分析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大提升了,對于歷史的理解更加透徹,能快速找到其中的關聯性。
比如,在學習《鴉片戰爭》這一歷史事件時,學生需要了解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和危害,還需要掌握為了維護民族利益,我們采取了哪些應對方法,以及簽訂的《南京條約》對中國的影響。進行對比分析教學時,可以把中國、英國當時所處的環境做對比,如政治背景、經濟發展狀況、軍事力量、外交等方面,這些都是需要學生掌握的內容,通過對于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歷史知識,從而了解了歷史事件的本質。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讓他們先自己分析和對比,這樣可以達到良好的預習效果,對于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通過合作教學,培養多向思維
歷史在初中階段是一門全新的學科,也是比較基礎的學科,是學生了解歷史,認識我國發展過程的主要途徑,所以不要單純的把其看做考試科目,要深入理解。歷史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窺探歷代興衰史,明白許多道理,通過對歷史的通觀分析,可以認識到事物的真相,所以說“讀史使人明智”。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核心素養入手,培養學生多向思維,使其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各個歷史事件,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力,還能進一步挖掘歷史真相,了解事件的發展意義。鑒于傳統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環節,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歷史的興趣。
比如,在講解《北宋的政治》這節歷史知識時,需要改變之前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并收集一些北宋時期的有趣故事,然后利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可以集思廣益,集合大家的觀點,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北宋的建立和統一,以及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此時教師的引導作用也要發揮出來,對他們的思維進行循序漸進地引導,由淺到深,達到深入探究的效果,多向思維模式的培養也能快速實現。
(三)通過實踐教學,培養人文精神
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短時間內能實現的,為了獲得顯著效果,教師要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束縛,對其進行有效延伸,利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創新思維能力。實踐教學的開展,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這樣才能滿足他們的根本學習需求。
比如,在學習《抗日戰爭勝利》和《內戰爆發》這些近代歷史事件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抗日紀念館,或者向學生講述紅色經典故事,讓學生明白今日生活得來不易,激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歷史課堂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增強學生文化認同感的主要陣地,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內涵,發揮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結束語
總之,初中歷史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也是培養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教師要抓住初中這一關鍵時期,運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技能,為其綜合素養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通過學習歷史知識可以使學生了解歷史事件的真諦,并從中得到啟發,懂得更多人生道理,進而提高了自身的修養和品質。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學內容,制定出符合其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湯金玲.核心素養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研究[J].家長,2019(8).
[2]周牡.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2):0035-0035.
[3]高洋.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歷史有效教學方法探析[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05):19-20.
[4]史調林.淺談核心素養視域下如何提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21(4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