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母
摘 要:在當前立德樹人的教育要求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面臨著全面的調整與優化。閱讀是語文學科的重要內容,而如何創新閱讀理念、設計閱讀方案,促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成長則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群文閱讀理念為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提供了思路。相較于傳統的單篇閱讀,群文閱讀更加注重篇章之間的聯系,也更強調閱讀育人的作用,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點探討
引言: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有了突飛猛進的改變,從曾經的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的課堂已不復存在。在現今的教學方法當中,教師以創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個性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呈現在教學課堂中。那么對于小學語文閱讀來講,群文閱讀理念,以創新化的教學手段和多樣化教學方式相結合的體系,更高效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學習。
一、改善教學理念
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他們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對外界的新鮮事物充滿了許多的好奇,并有著濃厚的探知欲望。因此,在教師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耐心解答,并讓小學生集中注意力。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以多樣性的教學方式,更好地學習教師所傳授的內容。在傳統的教學過程當中,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參與度較低。而現今社會正導向于應用群文閱讀的教學理念,將死板的教學變得豐富多彩。
例如,教材中《草船借箭》這一課,教師可以在講課的過程當中,采用PPT、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以動畫片的形式放映《草船借箭》的視頻,讓他們對這個故事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文章產生一定的興趣,再讓學生回到教材當中,解讀草船借箭的具體內容和含義。教師在學生看視頻的過程當中,相應地解讀、講解關于《草船借箭》的其他課文以及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更扎實地記住文章所講的知識點及難點,從而加深他們學習的認知度。讓他們在讀后進行續寫,發揮學生的創作力和寫作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高效地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融入群文閱讀的思想。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讓他們互相之間介紹,并講解自己閱讀過后的感想。將學生分成小組,以戲劇舞臺的形式,讓他們自己分配角色,以舞臺劇展現出來,從而加深學生的記憶,吸引他們的閱讀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興趣。讓他們可以更好地借助群文閱讀的方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水平。
二、運用群文閱讀加強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語文閱讀的課堂上,學生是最直接的“感受者”。所以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的課堂上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并且建立了立體緊湊的閱讀課堂結構。不同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在這樣有趣的課堂上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在這樣的人文滋養中,教師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凝練其終身受益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絲綢之路》一課的學習中,關于絲綢之路對于中國的意義,學生可以通過搜集文中優美的句子深入學習了解。教師還可以從課外找出絲綢之路的相關故事和背景,將這些資料放在一起和教材課文同步。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大膽交流分享,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跟其他同學講出自己對絲綢之路的“所見所聞”,延伸課堂的教學內容,不斷發散學生的思維擴展視野。以“絲綢之路”作為此次學習的主要議題,結合教材內容和課外的知識擴展相對應,整合課內外的知識點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理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下“絲綢之路”的地圖,讓學生深入思考一下這是一條怎樣的“路”,其中的特別之處在哪里,然后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和學習課外知識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中“偉大的路”的含義,然后通過課外資料的延伸詳細“琢磨”一下這句話的深意。課文中關于“絲綢之路”的描寫篇幅相對于課外的資料較少,但還是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課文中的內容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閱讀課文我們能看到的“絲綢之路”是什么樣子的。張騫出使西域,安息國將軍熱情地迎接中國使者,然后雙方交換禮物,這當中張騫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這次出使西域的貢獻和經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談一談。教師要敢于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在課堂中也體會一把“教師”的感覺學生做主的時代“來臨了”,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思考,從而打造高效率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
三、利用問題啟發,指導閱讀方向
在群文課堂上,教師應明確閱讀思路,合理安排不同文本的閱讀過程,并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有序閱讀,思考不同篇章在情感表達中的特點以及彼此之間的情感聯系,凸顯閱讀主題。例如,在“鄉愁”這一主題的課堂指導中,教師首先利用余光中的《鄉愁》這首詩營造情境,提出問題:在這首詩中你能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鄉愁”的主題。接下來,結合《祖父的園子》《月是故鄉明》《梅花魂》的內容繼續提問,要求學生根據預習說一說對閱讀的體驗,學生不同的觀點相互碰撞,讓文本主旨逐漸呈現。最后,教師繼續追問:在這三篇文本中,你能夠體會到怎樣相似的情感?從哪些角度能夠建立文本之間的聯系?這樣的問題啟發將學生的視角從單個篇章轉移到多個篇章,為學生深化閱讀主題、把握文本情感內涵提供了支持。
結束語:
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提高其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對學生日后的學習、成長、發展都具有重大的影響。小學教師要充分挖掘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有利作用,讓群文閱讀充分發揮作用,幫助學生逐漸把握有效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從而使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園園.群文閱讀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智力,2020(24):99-100.
[2]張曉君.群文閱讀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藝術,2019(02):63.
[3]俞維葉.群文閱讀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上),2018(07):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