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務巧
【摘要】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小學學科教學標準與要求越來越嚴格,強調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計算不僅是一種數學技能,而且是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與數學學科素養的有效手段。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以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認知能力為基礎,讓學生學會簡化算式,發散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計算能力與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一、引言
數學這一科目作為學科教育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重視實際應用性與重視計算性的特點,關系到數學學習思維與學習意識、數學計算能力與技巧等內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與奠定堅實的數學知識基礎的重要階段,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應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本文將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育策略進行分析與闡述,旨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培養計算能力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育學生的計算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主要體現為以下兩點。
一是數學計算能力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計算能力具有實際應用性與基礎性的特點,對于小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未來學習有直接的影響。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數學計算能力,就會對以后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意義。
二是數學計算能力關系到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對于小學數學這一科目來說,計算在實際教學中所占據的比重較大,并且數學計算是考試考查的重要內容,普遍出現在數學應用題之中。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直接影響到數學教師的教學成效與學生的學習質量。
三、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缺少計算能力的教學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不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特別是在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之下,只重視數學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更不要說數學計算能力的培育了。因而很多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不足,在數學學習中無法形成數學思維。
(二)學生過于依賴計算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器等電子工具逐漸被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之中。再加上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愛玩心理與好奇心理比較強烈,因此很多學生都喜歡在數學學習中借助計算器這一工具。但是對于計算器的過分依賴限制了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雖然部分學校與教師要求學生不要在計算過程中使用計算器,但是在實際學習中依舊有部分學生堅持使用計算器,從而導致學生的計算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三)學生學習習慣不好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在實際學習中,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比如在做計算題時,經常會出現落下解題步驟或者書寫比較凌亂潦草的問題。有些時候學生的解題結果雖然是正確的,但是解題步驟與程序存在問題。這些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小學生對于數學計算題的學習與計算能力的提升存在很多問題,限制了數學思維與學科素養的形成。
四、計算能力培養策略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耐心
部分小學生之所以對于計算學習缺乏積極性,對于數學中的計算題沒有做題的欲望,是因為年齡比較小,在做計算題的過程中缺少一定的耐心。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應該培育小學生的耐心,讓學生靜下心來仔細想一想,算一算,一道題一道題地循序漸進地計算,進而提升做題的積極性。
要想有效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計算的耐心,最好的方式就是打造多樣化的數學課堂,開展多樣化的數學教學活動。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數學計算比賽,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組別,觀察哪一個組別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快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小學生的競賽意識與好勝心理比較強,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中,學生會認真計算。長此以往,小學生的耐心得到增強,計算效率也得到提高。
(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小學生在進行數學計算的過程中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方法。
例如,有的學生為了貪圖省事,在計算過程中偷工減料,隨便減少計算步驟,養成了不良的計算習慣,很容易導致計算結果出錯。面對這種情況,數學教師應該及時對學生進行糾正與引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計算習慣。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談話交流,或者在作業本上寫出對學生的評語等方式,巧妙地使學生認識到計算中的錯誤,從而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避免類似錯誤。
還有的學生會出現計算過程混亂的情況,這是因為學生的計算習慣較差,在平時的學習中沒有意識到計算的重要性。面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及時進行指導,在學生的內心種下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的種子,推進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與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
(三)壘實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是學生進行計算學習的重要前提,學生只有掌握了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才可以切實提高數學計算能力。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應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來促進小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首先,數學教師應該從數學計算公式、數學運算法則、解題過程等方面入手,使學生將基本的計算規則牢牢記在心中,從而更加快捷全面地進行計算。
其次,教師應該提高學生數學計算的準確度,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降低出錯的概率。只有提高計算的準確度,才能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效果,提高數學成績。例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重視學生的計算結果,而且應該關注學生的計算過程,如果學生的計算結果正確,但是計算步驟存在問題,依舊不能拿滿分,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掌握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四)創設趣味課堂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缺少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能力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綜合全面考慮,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與相關教學內容,打造一個充滿趣味性與活躍性的數學課堂,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中主動地學習,自主探索研究數學知識,感受到計算的樂趣與數學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加減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在備課階段可以準備一些小卡片,在卡片上分別寫下1~9的數字,并將小卡片全部放在準備好的箱子中,在課堂上完成加減法的具體計算方式教學以后,讓學生到講臺上抽卡。之后教師在黑板上列出一些不完整的數學計算題,如“4+5=______? ?6-3=______”等。當數學教師指向某一道題時,與題目結果相對應的學生就要立刻站起來展示相應的卡片。在這種趣味游戲中,看看哪些學生的計算能力與反應速度又快又好。對于完成效果比較完美的學生,教師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與表揚,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在數學游戲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與一些表現較差的學生進行談話交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計算學習感受,并且引導學生反思,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而又重要的工作。小學數學教師要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開展的基礎,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數學課堂,引入數學比賽手段,壘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與數學思維能力,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曹有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以部編版教材為例[J].學周刊,2020(33):157-158.
張文水.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0(88):75-76.
黃四靜.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5):34.
田洪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試題與研究,2019(34):145.
薛群.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9):82-83.
宋昭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9(06):36.
張美珍.淺議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