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雪萍
摘 要:文章主要以培養學生反思能力,靈動學生思維為重點進行闡述從影響小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因素、培養學生反思能力,靈動學生思維的有效對策幾個方面進行深入說明并探討,意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小學生;反思能力;數學教學;靈動思維
一、 引言
數學教學中的反思,主要是學生對思維過程的一個顯著段落點,或者針對某個問題的思維結果加以分析與檢查,對原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重新思考,是小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如果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對學習實踐加以時效性反思,保證學生在反思過程中,體驗和構建知識點,能夠靈動學生思維,樹立學生反思意識,培養學生反思能力,最終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起到積極影響。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反思能力,靈動學生思維是教師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二、 影響小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因素
(一)小學生數學學習情況
學生存在反思意識薄弱的情況,缺少自主探索精神,可能和教師采取的教學手段存在關聯,然而最為關鍵的因素是學生反思意識不足。在實際學習中,大多數的學生僅僅在乎一道數學題目的對錯,沒有意識到解題技巧掌握的重要性,此種學習模式影響,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不能及時找到自己學習的錯誤,沒有及時反思和思考,影響學生反思能力培養。除此之外,小學生具備的反思能力不足。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無法正確地判斷學習結果,淡化學習問題的存在,不能改正學習目標、學習方法與學習過程,難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學習習慣,制約學生思維潛能的發揮。
(二)學生反思性學習的阻礙條件
首先是淡化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習慣層面上的反思總是表現就是反思的主動性,僅僅存在教師的反思過程是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的問題。反思包含教學手段、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效果,沒有真正地貫徹“學生的學”反思內容,此種做法存在局限性。教學是動態化的活動過程,教和學應該是統一的、相輔相成的,然而教師在培養學生反思能力過程中,尚未把學生的學落到實處。其次是教學過程過于注重合作性,學生反思時間不夠,造成學生被動化的學習狀態,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創新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方法
第一,總結類反思。在學生學習單元知識點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進行總結,把之前掌握的知識點連接起來,使得學生頭腦中存在整體概念,了解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巧妙地把知識點運用在實踐中。比如數學題:20+4×6-(2+12)=( )。學生在計算時容易出現錯誤,也就是先計算20+4,形成整體概念后,學生會利用運算法則得到結果,先計算括號里面的,然后計算乘除,最后按照順序進行加減。這樣在知識點總結反思之后,學生不僅鞏固現有的知識,還能夠把之前學習的知識規范化與條理話,起到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作用。
第二,疑問類反思。在數學教師教學中,應該善于給學生提出問題,在課堂上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把不了解的知識提出來,尋求教師或者其他學生的幫助,直到完全把知識點掌握為止。做題也是相同的,了解計算題目方法的原因,逐步形成舉一反三的良好學習習慣,做到數學學習觸類旁通,這樣靈動學生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反思能力。
第三,對比類反思。題型之間的對比是比較重要的,學生解決問題期間會遇到相同題型的數學問題,可是條件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審題時要掌握條件,明確相同類型,數學題目的不同條件區別,以免出現錯誤。在日常的訓練中,可組織學生把容易混淆的題型進行總結,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在下次計算數學問題時不再出現錯誤。比如數學條件:甲和乙兩人在P、Q兩地相對而行以及甲和乙兩人在P、Q兩地相向而行,顯然兩個條件是存在差異的,一個是相對而行,另一個是相向而行,所以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要掌握條件的具體含義,確切地進行數學問題解答。
(四)組織學生善于反思
第一,組織學生課堂反思。小學生在接觸數學時,尚未具備反思的意識,所以教師要巧妙地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給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和實踐,完善反思過程。比如在學習“幾何圖形”內容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幾何圖形包括哪些內容?怎樣把兩個三角形進行正方形組合與平行四邊形組合?觸動學生思維運作,給學生提供一定時間動手實踐。在學生拼湊之后給學生細致的講解,三角形面積與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在此期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不知不覺地形成反思意識。
第二,組織學生課后反思。教師以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為目標,不僅要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反思,還應該要求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自主反思。給學生布設具備挑戰性的課后作業,注重課后作業難度適中,包含容易出現錯誤的題型,要求學生在計算問題之后,標注問題的關鍵詞和解決問題的原因,加強學生對容易混淆的數學概念了解與掌握,規范解題思路,由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習慣,強化學生反思能力培養。
第三,組織學生集體反思。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把大多數學生書寫錯誤的數學題目當作典型例題進行討論,不僅可以把關鍵詞當作入手點,還可以把一題多解的方式當作入手點,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各自表達自己的建議,在思考中反思,在交流中進步,全面靈動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反思能力。比如對于數學問題:兩個數的乘積是120,這兩個數可能是多少?在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深入溝通之下,學生得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即1×120=120、2×60=120、3×40=120、4×30=120……。這樣學生進一步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在解決類似的數學問題時,思路更加開闊,得到完整的數學答案。
(五)注重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反思
數學教學一直發展到現在,注重的不僅僅是結論,而是學生探索與發現的一個過程,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創造反思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得學生深刻地掌握知識點。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的日常學習活動內容,可以通過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