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緒澤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語文素養作了明確的要求,“口語交際能力”就是語文四大基本能力之一。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并沒有真正重視這一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普遍較低。文章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些較為可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農村初中;口語交際;策略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庇纱丝梢钥闯?,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了“口語交際”課程總目標:“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這些目標,從現代社會對未來公民素質的要求出發,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
但是“口語交際”教學的落實并沒有真正得到一線老師的重視,大多數把它當成教學的附庸,課堂的點綴,變成了可有可無的一項內容,尤其是農村中學,更是如此。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教師認為考試不考,只要抓住閱讀理解和作文就可以;第二,教師缺少耐心,學生表達時如果結結巴巴或者含糊不清,老師就會覺得耽誤時間,就不再讓其繼續說下去,更不會去糾正和訓練學生的表達了;第三,農村學生見識少,再加上正處于青春期,多了許多羞澀感,不愿意主動表達,即使是老師點名,他們也是能少說就少說,以詞代句,敷衍了事。
面對目前農村中學口語交際教學困境,教師必須探尋科學的教學路徑,研究有效的教學策略,努力完成《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培養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
一、 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上好口語交際課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非常重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將“口語交際”與“綜合實踐”穿插在各單元后,并有明確的主題:八年級上冊“講述”“復述與轉述”;八年級下冊“應對”“即席講話”;九年級“討論”“辯論”。根據這些主題的設計可以看出,口語交際的訓練講究“序”,有計劃、有層次,體現了由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由低級到高級的規律,并都與單元內容緊密聯系,也與學生的成長密切聯系。
在講授過程中,教師針對各個主題要避免過多地對口語交際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而要重點關注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教師在課前應廣泛收集材料,選擇貼合學生生活的素材,科學安排訓練的步驟,適當進行方式指導。
例如,在教學《口語交際——講述》時,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首先,在課前準備好六個話題,上課時讓學生從提供的六個話題中任選一個講給同學聽。在學生講述前,筆者對話題進行分類(講述人物、講述故事),并對學生進行指導(1. 講述人物,可以選一些方面,如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要突出人物的某種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質。2. 講述故事,要交代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還要把故事中的人物、時間、地點等要素表述清楚),讓學生列出講話提綱。
其次,講述階段。先成立評委組(教師指定部分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明確評判標準,然后以合作小組為單位,任選一名學生上講臺講述。評委打分,給每一位選手寫出評語。
最后,展示選手成績,讓大家討論得分原因,這個過程中擔任評委的同學要能準確解釋給分的理由。其實這個環節就是教給學生講述時的注意事項和技巧。這樣設計既沒有按部就班地為技巧而講授技巧,又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重新反思自己在講述后發現哪些不足,進一步在討論中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 強化規范技巧培養,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其實無所不在。因此,口語是強調交際性的,既要注重言語本身的表達訓練,又要注重人際禮貌、身份協調和語境對象等交際規則的領會。也就是說,口語交際非常重視在語言能力訓練的同時加強規范和技巧的培養。
比如,語文閱讀課的教學,師生、生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這時就是最好的鍛煉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但是課堂上的學生表達大多數是單向的,老師問學生答,問題集中話題明確,針對這樣的情況,對學生表達就要重視“規范”的要求。筆者在課堂上對學生回答問題或者交流討論有三點要求:說話流利、言簡意賅、規范得體。說話流利是讓學生講話時不能用詞語來回答,要用句子,前后連貫,語意通順;言簡意賅就是說話要簡潔明了,重點突出,意思明確;規范得體就是指要用規范語言來回答問題或者反駁其他同學意見,如:“我是這樣認為的……”“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我認為……”“我對某某的想法有補充……”等等。
但口語交際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的應用,更多體現的是一種“互動性”,這個時候除了要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外,還要能體現主動性,與他人的應對和根據語境調整的能力。這種情況就重視“技巧”的培養。如“勸告”的話題,在人際交柱中,勸告是一種常見的口語交際形式,它是一種由心理置換到心理相容的說服過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勸告一方”說什么,讓他“能言善勸”,還要引導他怎么說話,在與對方的交流中讓對方心理能相容能接受。指導學生交流活動中要做到以下幾點:1. 有“禮”,即說話時要有禮貌,得體,分清場合和對象;2. 有“物”,即表達內容要具體、完整;3. 有“序”,即說話有合理的順序,不顛倒混亂;4. 有“度”,即有分寸,說話講究方式。
三、 創設口語交際情境,給予學生鍛煉機會
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生活交際的實踐中形成的。只有重視日常生活實踐,積累口語交際的經驗,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活動展開學習和鍛煉,同叫還應該采取多種方式,有針對性地組織活動,給學生增加交際實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