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志超
摘 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通過學習,能提高小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擴散性思維,有助于他們對知識進行深入而持久的理解,進而可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但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當小學生出現疑惑時,教師并沒有給予他們太多思考與探究的時間,而是直接給出問題的答案,這導致小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對知識的理解并不到位,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的基本要求。為此,在核心素養下,教師應貫徹深度學習理念,并采取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建立模型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以剖析數學知識的本源,培養起小學生整體性、系統性、綜合性的思維方式,從而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以數學學科核心內容為載體,以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為目標,通過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狀況,引發他們認知沖突,進而促使他們深度探究、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核心素養下,提出深度學習的理念,能促使小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發展和再創造的過程,可實現學習內容的深度構建,能滿足小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發展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一、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意義
(一)有助于探尋知識本質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小學生具備主動探究和學習的意識,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深度學習是小學生主動發現知識的過程,它能撥動小學生的思維,激活他們的求知欲,充分喚起他們的好奇心,進而能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這有助于他們發現數學知識的本質,可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
(二)完善學生認知結構
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需要小學生用綜合的眼光發現、認識和掌握相關知識。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較大,畏難心理時刻存在,尤其是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結構并不完整,這導致他們嚴重缺乏學習的自信心。而在貫徹深度學習理念的過程中,能將小學生的現有學習建立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關注到了知識的整體性、結構性和關聯性,并能建構起數學概念和方法之間的聯系,進而可促進小學生結構化思維的發展,從而有助于他們認知結構的完善與水平的提升。
(三)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在傳統教學理念下,小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較差,常常是教師要求他們做什么,他們就做什么,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也較為機械化,學以致用的能力較差。而隨著深度學習理念的深入,學生意識到學習是為自身服務的,是自我需求的一種,這能促使他們自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能在思考、質疑、批判等中發現新的問題,進而可提升他們的創新精神,便于他們建構起屬于自身的數學思維。
二、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有意義情境
知識只有融入具體的情境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基于小學生的經驗和背景,創設有意義的情境,能促使他們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知識,并能架構起已有經驗和新知識之間的橋梁,進而有助于小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部分內容時,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能在具體情境中掌握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以體會分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創設中秋節分月餅的情境,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對新知識產生探究的欲望。即中秋節有吃月餅的習俗,現在有2個月餅,要平均分給小明和小紅兩個人,每人可以分幾個?小學生能快速得出答案1。可當只有一個月餅時,又應該如何平均分呢?生活經驗較為豐富的小學生能給出一人分一半的答案,此時教師可順勢引入12的概念,小學生學習的興致較為高漲,課堂整體教學效果較好。
總之,創設有意義情境能消除傳統課堂教學的緊張感和壓迫感,隨之而來的是輕松、愉悅的情緒體驗,從而可進一步強化小學生的認知動機,促使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二)提出啟發性問題
隨著核心素養下深度學習理念的不斷滲透,很多教師潛意識里認為深度學習就是把課堂完全交到小學生手中,由他們自主發現和探究知識。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知識較為抽象化,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完全獨立自主的探究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依然離不開教師的啟發和引導。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置啟發性的問題,以促使小學生在大膽質疑的過程中,探尋到數學知識的本質。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學習《三角形》部分內容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圖形,是后續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知識學習的基礎。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觀察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其高和底的概念,并能借助自主探究掌握相應的周長和面積公式。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借助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教具,提出如下啟發性問題“把它們兩個拼一塊,可以得到什么圖形呢?”由于小學生已經學習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的相關知識,他們能在拼一拼的過程中,發現新學習圖形和已有圖形知識之間的聯系。此時教師可引導小學生進一步思考三角形的面積應該如何計算、能否借助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進行推導呢?小學生討論的積極性較高,并能快速投入到動手操作活動中。
總之,借助啟發性問題能增進小學生的智力,活躍他們的思維,促使他們在層層遞進中掌握新知,從而可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三)建立數學模型
核心素養下,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應該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以促使他們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數學是一門建模的科學,很多知識在學習后都將變成一個定理、一個概念和一種方法。而通過深度學習,能促使小學生建立與數形結合、數學符號、字母表示數等相關的模型,從而可使他們掌握更多的數學規律,以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