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鍶齊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人們的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精神世界也日益豐富。在此背景下,人們開始關注生命價值,特別是對學生的生命教育。由此,如何將生命教育與初中生物教學有機結合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種趨勢。文章對為何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做出解釋,及結合實際提出在初中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滲透;實踐
如何讓學生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價值,對生命有著更深的體悟,是每一位生物教學工作者應當思考的問題。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教師的一個選擇,這能讓學生更易吸收生物知識、體悟生命價值。
一、 初中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目的和注意事項
(一)初中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目的
初中是一個學生思想形成、體悟生命價值的重要階段。因此,如何使學生在這個階段得到正確的生命教育是教師生物教學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初中學生都需要學習生物,因為這不僅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生物知識,還能培養學生正確的態度去面對自然界的種種生命,最終提高學生方方面面的素質。但教師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以單一的方式去傳授學生知識,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加以生命教育,那教師的教學內容將是多元的,也更具吸引力。初中教育滲透生命教育,能讓學生更加深入更加正確的認識生命,也能讓學生理解到生命背后存在的價值。除此以外,學生也將明白如何正確的去對待不同生命之間的關系,即尊重每一條鮮活的生命。生命教育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需要接受的教育,因為學生只有理解到了生命的真正意義后,才能知道生活和學習是為了什么,才能形成自己的格局觀和為人處世的態度。
(二)初中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注意事項
為了更好的使初中生物教學和生命教學有機融合,初中生物教學工作者需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需要考慮到學生對生命的現有定義的正確與否以及他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接受生物教育和生命教育,才能讓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價值,這也就要求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能一成不變,而應與時俱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讓學生充分明白生命教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責任感的目的。當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還需要教師生物教學工作者充分了解與把握教材知識和課外延伸知識,以便教師更好地去做好生命教育工作。
除此以外,作為教學者的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生命體驗和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只有這樣,初中生物教學與生命教育的結合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初中生物教學和生命教育都講究學生的體驗和認知程度,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感情,生命教育更是如此。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應對此充滿感情,而教師只有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明白生命的價值才能激發他們最純真的感情,才能使得初中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是有意義的。另外,教師還應考慮到學科知識能否應用到現實中的問題,知識的積累往往是通過選擇再保留下來的,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有人文中的感性。初中生物教學與生命教育的結合也必須考慮到這個問題。生命教育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把握人生命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價值和在社會中存在的形式。對于不同的人來說,生命存在的意義都是不同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只有讓生物科學更具人文價值,讓學生對生命的體悟更加深刻,初中生物教學才能更好地與生命教育結合。
二、 使生命教育更好的滲透到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做法
初中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不應該是從單一的角度切入,教師初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應該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歷,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切實有效的方法:
(一)提前制訂課程安排,更好的進行生命教育
只有在教學方案上精心準備,適時地進行生命教育或者以生命教育為核心進行課堂教學,才能使生命教育更好地滲透初中生物教學當中。初中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需要人文與科學結合,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工作者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悟生命,以達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目的。這就需要初中生物老師自己要清楚教學內容、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再結合學生接受生命教育能力的不同制定合適的課程安排。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內容的單一重復和結構上的不清晰,否則學生不僅不能在課堂上得到相應的收獲,還會導致學生對生命背后的價值理解不到位,也就是說生物教學工作者沒能達到讓生命教育滲透到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因此,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身感悟生命,理解生命的含義和背后的價值,就需要教學工作者在課程安排上精心準備,結合實際情況,讓生命教育滲透到初中生物教學當中。
例如,在學習“人類的起源和進化”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再結合相關的模型進行知識的講解。在學習的過程中,穿插與“生命起源”有關的圖片或者適時的播放一些與“生命起源”有關的紀錄片。以這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學生能從理性和感性的角度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對生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當學生對知識掌握熟悉以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在體悟生命的過程中理解生命的含義和生命背后存在的價值。
(二)引導學生進行生物科學探究,感悟生命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開放式的探究性課題,這也就意味著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避免這些生物科學探究。生物科學探究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對周圍環境中生物的觀察能力,這與生命教育在本質上有很大的相同點。因此,在生物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生命,思考生命的內涵是初中生物教師的一個必然選擇,這也能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生物知識,培養其自主思考能力,讓教師的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初中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無法避免生物科學探究與生命教育的有機結合,因此,初中生物教師應該在這些探究活動上狠下功夫,以幫助學生在生物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生命教育。
例如,學生周圍的環境中有大量的生命,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讓學生對周邊生物的觀察,思考這些生物存在的意義和這些生物背后的價值,便能讓學生對生命的感悟更上一個臺階。校園內隨處可見的樹木的樹皮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對象,外表皮是樹木最外層部的死組織,由角質化的細胞組成,樹皮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蟲害之外,主要是為了運送養料,這是樹木能茁壯成長的重要原因。對校園內類似的生物進行觀察和思考,學生就更能明白生命的強大和生命的含義。初中生物教材中類似的科學探究活動還有很多,教師合理的利用這些探究活動,結合生命教育,學生在獲得相應的生物知識以外還能對生命有更深的認識,教師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