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忠
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他們獨立思考,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在快樂體驗中積極投入數學教學活動,推動教學的高效開展。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數學學習中讓學生快樂學習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快樂學習;課堂教學
一、精心組織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規律”這節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歡快的節奏尋找其中的規律,在唱歌的時候可以巧妙地設置一些動作與節奏,促使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快樂地學習。這樣不但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在學習乘法這節數學知識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編寫趣味十足的順口溜。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利用“上山打老虎”的歌曲——一只老虎兩只眼四條腿等,以此延伸歌曲的含義,在歌詞中融入乘法口訣,促使學生在游戲中更快、更準確地掌握乘法法則,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忱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基礎知識點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結臺起來,突出重點,并強調課后復習和預習的作用以及課后指導的意義。對于不同的知識點,教師應運用與之對應的教學手段。如此一來,知識掌握牢固的學生能夠深化對已學知識的認識,而學習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也可以漸漸理解換算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情境幫助學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識。對于小學數學課堂而言,教師要盡可能多地創設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與記憶,推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
例如教師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可以創設一些相關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余數”的含義。可以準備60個雞腿,讓學生充當小小打飯員,在保證公平的情況下,給班里的28個同學輪流發雞腿,每人發了2個之后,還剩下4個。此時,可以提問同學們“一共有多少個雞腿?”“我們班一共有多少人?”“每人分得幾個雞腿?”“還剩下幾個雞腿?”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答案列出“60+28=2余4”的算式,讓學生在切實的生活情境中加深對余數的認識,掌握相關的計算方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在快樂體驗中展開學習,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思維活躍的情況下進行深入思考,有利于促進教學活動深入開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內容,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充足的探索空間中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提升探究能力,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從而推動小學數學多樣化教學的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曹鵬,符方健,鄭春雨,等. 營造快樂和諧的數學課堂氛圍——海口市小學數學課程調研報告[J]. 教育教學論壇,2013(32):80-81.
[2]沈書平. 激活課堂 誘發興趣——小學數學快樂教學淺談[J]. 決策探索(下半月),2013(04):47.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