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瑩瑩
摘? 要:教師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可視化,幫助學生優化知識結構提高自主性,突破教學難點,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加強復習和鞏固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高段數學;應用方法
信息時代,小學數學教學和學習融合了大量的生活信息、邏輯推理、深度思維的綜合性知識,小學高段數學學習更是如此,有效利用思維導圖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性并優化學習方法。教師若是借助思維導圖教學引導學習者打開數學思維的大門,把系統的思考路徑可視化,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教會他們主動地學會“想”,將非常有助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對內容深層次的理解。
一、思維導圖的定義及其可視化理論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通過圖形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把各個內容之間通過圖形、顏色等形式展現連接起來、呈現出來,具有發散性、非線性特點。
二、利用思維導圖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學習者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初步利用思維導圖教學和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補充完整一張思維導圖,將知識點進行串聯,以圖示的形式表現出來,將思維和方法可視化,進而優化知識結構,給學生直觀、易懂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幫助學生自主整理知識點的同時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利用思維導圖突破教學難點,在比較策略中幫助學生學習新知
小學高段數學知識點之間具有相通性和類比性,往往學完前面的知識點之后,相似的思考方式及路徑可以應用到下一節課的新知學習,這種思維方法在數學學習中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示出來,利用思維導圖突破教學難點,進而在比較策略中有效幫助學生學習新知。
四、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習題分類,在融會貫通中提高學生作業效率
小學高段數學學習離不開必要的習題練習,學習者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根據知識的內容進行習題分類。將圓的周長和圓的面積相關習題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出來,將這些習題從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已知周長求面積、圓環的面積、巧用r2的值計算圓的面積五個方面歸類整理,把靈活多變的習題融會貫通,讓學生清楚地了解相應習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對照練習,在精講精練中理解所學公式如何在習題中應用,提高作業效率。
五、利用思維導圖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在整體布局思想策略中加強復習和鞏固
可視化的思維導圖能用圖解的方式將知識系統化,將數學書本中的知識進行串聯,使知識點更加系統、直觀、全面地展現出來,在整體布局思想策略中能有效幫助學生學習,加強復習和鞏固。
小學高段學生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漸漸向形式運算時期過渡,需要具體內容及中間媒介的支持。在數學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數學內容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莉. 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21(11):95-96.
[2]李呈. 思維導圖在小學高段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智力,2020(35):71-72.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