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君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小學美術剪紙教學也需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切入點,通過教師的引導去培養(yǎng)學生對剪紙教學的熱情,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素養(yǎng)。美術學科的開設可以讓學生對圖像識讀、文化理解以及創(chuàng)意實踐等多方面都有更全新的認知和提高。因此,為了讓小學美術剪紙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學生心里真正地落地生根,需要對現(xiàn)存的一些教學模式做出新的改變。
【關鍵詞】小學美術;剪紙課堂;核心素養(yǎng);學生
低年級的學生普遍對一些能夠動手操作的教學項目較為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審美能力也都能得到顯著的發(fā)展。此外,在《美術新課程標準》中也同樣提出,通過學習美術課程,讓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并且具備初步的探索能力,為以后的社會發(fā)展可以做出個人決策,提供一些能力上的支持,幫助學生形成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是,目前的小學美術剪紙課堂的教學模式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弊端,不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學生在課堂中不能掌握應有的技能和知識。因此,將核心素養(yǎng)理念融入到小學美術剪紙課堂教學當中尤為重要。
一、剪紙教學的重要性
(一)增強成就感和幸福感
為了進一步推進小學美術剪紙課堂的教學效果,首先需要明確該課程的開設對學生有何意義。由于剪紙是中國傳統(tǒng)而又古老的一種民間工藝產(chǎn)品,通過運用剪刀能夠將一些花鳥、人物以及一些富有吉祥寓意的圖樣剪成工藝飾品裝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同學們之間的討論,能夠成功地剪出一些簡單的圖樣,內(nèi)心的喜悅感溢于言表。同時,由于剪紙的實用性較強,也能增加生活中的幸福指數(shù)。特別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讓父母欣賞自己做成的每件手工藝品,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而父母內(nèi)心自然也會為孩子的成就而感到喜悅。因此,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讓家長為孩子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在開展美術剪紙課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能夠掌握整套剪紙的制作流程以及體悟剪紙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和藝術價值。通過運用剪刀、硬紙板膠水等材料,讓學生從小就能夠養(yǎng)成愛動手操作的好習慣,真正地做到學以致用。并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能夠對各種材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未來走向社會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將會大有裨益。
(三)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
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剪紙藝術需要新一代青少年繼承和發(fā)揚。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剪紙教學課程,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是為了讓他們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瑰麗,感受其中的藝術魅力。這樣,學生從小開始接受這方面的教育,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自然而然地會得到樹立。
二、目前剪紙教學的教學情況
(一)課程開設缺乏目的性
目前,許多學校的美術剪紙課程開設普遍缺乏目的性,只是為了湊夠美術的教學課時而盲目地進行開展,并沒有真正地將開設意義和目的得到貫徹落實。大部分學生在剪紙課堂上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能夠展開想象的翅膀去進行操作,而是與同學們之間竊竊私語,或者做一些其它的事情。這就使得美術剪紙課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課程設置流于形式化
在部分家長的教學觀念里,美術課堂的開設并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許多學生在家長的錯誤觀念下將精力和時間投入在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上。這就導致他們在剪紙課堂上并不能真正地沉下心投入到剪紙活動。此外,臨近期末時,部分其它科目的教師也會選擇占據(jù)美術、音樂的課程,進一步地壓縮美術的課時,使得該課程的設置逐漸形式化。
三、剪紙課堂具體實踐策略
(一)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境
為了讓學生對美術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享受美術課程帶來的愉悅,除了要利用一些簡單的教學方式,還需要運用投影移動媒體音樂等現(xiàn)代教育手段,幫助學生進一步的展開學習。
例如,在一年級的《海底世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尋找一些關于海洋的相關片段,作為新課導入視頻讓學生對新課的學習產(chǎn)生足夠的熱情。之后再運用課件來介紹海底世界中的一些魚類、貝殼類的剪紙資料,并向學生們講授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寓意,鼓勵學生開動大腦設計剪紙圖案。在學生進行剪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放一些歡快的音樂,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二)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由于美術課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日常教學當中,教師在進行講解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認知和感悟,能夠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內(nèi)涵,并養(yǎng)成認真思考和觀察的習慣。由于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依舊不足,可以通過小組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例如,在學習《母子情》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所見的表達母愛的方式有哪些,你能通過剪紙的方式去呈現(xiàn)出來嗎?讓學生在小組之間進行相互討論,可以將目光放在動物上,如,母雞與小雞等等。之后鼓勵學生任意選擇一種剪紙紋樣展開制作、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及時地給予指導。然后,將學生的作品發(fā)給家長,或者讓學生自己帶回家里。看到孩子的成果,家長內(nèi)心自然也會感到寬慰。這樣也讓學生能夠體會父母養(yǎng)育自己的不易,從而逐步地體諒父母,理解父母。
(三)教師展開科學指導
在小學美術剪紙課程當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指導者的角色,能夠在課堂上及時指出學生剪紙動作的錯誤并給予糾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剪紙過程中會運用到剪刀、刻刀等一些較為尖銳的器具,所以教師需要提前讓學生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以免劃傷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隱患。此外,學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剪紙技巧,以及需要研究不同的折法。例如,在剪樹葉時,首先需要讓學生能夠了解樹葉的紋案和形狀。之后讓學生嘗試模仿學習剪紙方法,從簡單的圖形開始鍛煉學生的手、眼、腦等多個器官的協(xié)調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剪紙技巧。部分剪紙的圖案較為復雜,學生可能一時間難以掌握,需要教師能夠循循善誘,幫助學生逐步深入展開學習。切記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功虧一簣。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耐心和細心。
(四)激活學生探究思維
小學剪紙教學活動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剪紙技巧,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心智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小花園》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折疊和剪紙方法去感受不同類型花紋的多變。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添加花紋和變換對稱方向,給學生提供一些靈感和創(chuàng)新方法的指導。當然,為了進一步鼓勵學生學習剪紙內(nèi)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作品展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之間也相互評價,從而更好地展示學生的個性才華,讓他們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所在。同時,在相互評價當中也實現(xiàn)了借鑒學習,提高了設計意識。久而久之,學生在潛意識里對美術的學習觀念就會逐漸改觀。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到教學的全過程。教師通過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靈感,從而把剪紙這一古老而又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不斷地灌輸給學生,讓新一代的青少年可以更好地感悟文化藝術,并在觀看和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動手能力所帶來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參考文獻:
[1]陳愛華.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策略[J].家長,2020(16):152-153.
[2]陳小琴.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小學美術剪紙教學初探——以《剪紙喜花》教學為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2):200.
[3]趙麗杰.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美術剪紙教學策略[J].文淵(高中版),2020, (7):942-943.
[4]任勝男.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美術剪紙藝術教學[J].安徽教育科研,2020(5):108-109.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