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德君 胡蝶
◆摘? 要:高校畢業生就業事關廣大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隨著高校畢業學生數量不斷增加及社會經濟發展環境等因素影響,畢業生就業面臨很多新情況和新挑戰。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要多措并舉做好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確保就業大局穩定”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部有關工作部署要求,高校要將學生就業工作始終放到重要位置上,就業工作作為輔導員常規工作之一也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幫助學生在畢業后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穩步提升學生的就業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就業觀念;就業困難;就業政策
一、做好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
臨近畢業,學生可能會因為畢業論文、就業、個人情感等多方面事情困擾,這時作為學生成長引路人的輔導員要陪好學生順利游過畢業前的“最后一公里”,做好學生思想和心理各方面的輔導。我們要用“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的慈愛關懷、用“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熱情勉勵、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激發為畢業生上好“最后一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自覺把實現個人理想融入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去。通過畢業生年級大會、班會、座談會等形式,分析研判所帶專業學生的目前就業形勢,讓學生充分認識當前找工作的緊迫感。幫助畢業生合理調整就業方向和預期,強化畢業生就業意識,激發主觀能動性,鼓勵畢業生把握機會、主動就業。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和擇業觀念
正確引導畢業生都能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客觀地、認真地審視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結合本專業特點,明確就業方向,消除迷茫。努力使學生都能夠明白就業在他們人生當中的重要性,引導他們要時刻關注著就業,通過多種形式使學生能夠多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和進入社會,把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萬眾創業的時代同時鼓勵學生開發自主創業,做好創業教育,宣傳國家和學校有關創業的優惠政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省市和學校的各種類型創業比賽,提高創業技能,發動各方力量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這樣一來通過創業來帶動就業,不僅解決了學生自身的就業問題,還為其他同學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引導學生克服從眾的就業心理,建立起理性的就業期望值,指導學生打破“一次就業定終身”的錯誤觀念,指導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先立足,后立業”的新型擇業觀。在學生求職受挫時,努力幫助他們盡早走出失敗陰影,教會他們學會自我調節,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下次求職成功做好更充分的準備。
三、鼓勵學生掌握好就業技巧 提高就業能力
全面摸排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意向,建立未就業畢業生就業檔案,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需求進行精準指導,開展考研、公務員、三支一扶、特崗教師招考以及職場禮儀、面試技巧等專題輔導。針對擬應征入伍畢業生,精準宣傳推送相關政策,并邀請學校武裝部負責征兵的老師為意向學生進行解讀。發動院領導、系主任、專業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等資源,了解對接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積極推介畢業生就業。教會學生學會如何與用人單位溝通,如何進行自我推薦,如何參加面試等就業技巧。通過擇業經驗交流和邀請有經驗的老師做講座等活動,對學生進行就業技巧的培訓,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根據畢業生在校期間的各項表現做好畢業生的個人鑒定,寫好推薦信。配合好學校招生就業處老師做好校招工作,與用人單位做好溝通聯系,提前把場地和設備都安排妥當,保證學校招聘都能按期正常舉辦。
四、積極投入到就業信息的搜索當中
通過多種渠道搜集就業信息,為同學們推薦相關的求職微信公眾號和求職網站,例如:高校人才網、應屆生求職網、沈陽人才市場、遼寧省大學生就業市場;華圖、中公、科信等微信平臺;58同城、前程無憂、BOSS直聘等主流APP;同時第一時間發布校招企業資訊,使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新的就業信息,正確引導學生及時關注各方面的就業信息,積極投遞簡歷參加應聘。此外通過召開就業經驗交流會邀請以往畢業生把特悶的就業方法和技巧介紹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綜合分析本專業的就業優勢,增強學生就業的自信心,正確分析出自身的特點和優勢,結合用人單位的要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五、對學生進行就業政策 就業形勢和就業法規指導
向學生宣傳我們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最新就業政策和學校就業政策,使學生充分了解這些政策,并為自己所用。通過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的教育,幫助畢業生了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激發其自身潛在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提高他們找工作的積極性。畢業生社會經驗少,求職就業容易陷入招聘陷阱、受到欺詐,我們要向學生滲透有關《勞動合同法》的內容,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在就業過程中自覺遵守法律規范,提高警惕性,遠離傳銷組織,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好自己的權益。
六、加強對就業困難學生的幫扶
針對就業困難的畢業生畢業生,發動各方面資源積極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努力確保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率不低于學校平均水平。積極創造有益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條件,進一步增加為學生就業服務的崗位和服務范圍,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加活動來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自我推銷能力。建立就業困難學生檔案,加強同就業困難畢業生、家長聯系、溝通,尤其是要注意思想的溝通、引導,及時了解就業困難的原因、就業的意向和學生的特長、亮點,多渠道聯系并推薦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1]岳昌君.關注雙創背景下的人才培養與就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筆談——關于創新創業的必要條件[J].高等教育.2017(08).
[2]楊琳.創新創業助力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9(17).
[3]李雅潔.高校大學生就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2019(8).
作者簡介
谷德君(1990—),男,漢族,遼寧省丹東市人,職務:沈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輔導員,職稱: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胡蝶(1991—),女,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職務:沈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輔導員,職稱: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