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平
◆摘? 要: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分層教學理念后,分層教學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分層教學逐漸向著多元分層發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多元分層方式進行小學,符合初中生智力和認知規律,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本文將對多元分層教學進行簡要闡述,對多元分層教學的基本原則加以探討,并提出初中物理多元分層教學的路徑,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多元分層教學;原則;路徑
初中物理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而每個學生生活背景不同,智力發育情況和興趣愛好各異,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采用多元分層教學,分層制定教學目標,采取分層教學策略,讓初中生適應初中物理教學活動,從而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多元分層教學的基本概述
(一)多元分層教學的含義
傳統的分層教學中,教師通常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初中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影響,進而造成分層教學過于籠統。多元分層教學是在分層教學基礎上經過細化而來的,而是將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而進行的多元化分層教學方式。多元分層教學能夠為初中生提供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帶給每一個學生成功喜悅感。
(二)多元分層教學的基本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初中物理教學面向的是班級全體同學,而學生數量較多,每個學生有存在不同的學習特點,個體間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根據學生興趣取向、心理特點以及學習能力等,區分不同個體,讓學生能夠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發揮出主體作用,讓物理教學與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相適應,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可接受性原則
所謂的可接受性指的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教學安排符合初中生的學習可能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接受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會給學生帶來較重的思想和精神上的負擔。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需要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尊重初中生的個性差異,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其發展的教學方式,從而體現出現代教學的平等性。
3.靈活性原則
初中生群體中,學生學習情況具有動態性,不同時間段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會產生一定變化,智力因素在不斷提升,因此,分層教學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進行階段性的調整,體現出多元分層教學的靈活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初中物理多元分層教學的路徑
(一)對學生進行多元分層
在以往的分層教學中,學習成績是對初中生進行分層的主要依據。而在多元分層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綜合因素進行分層。
例如:從物理知識學習能力、對物理學課的興趣進行劃分,可以將學生分為學習能力高,學習能力一般,學習能力差三個層次;在此基礎上可以將每個層次根據興趣不同分為興趣高和興趣一般兩個層次。
這樣對分層教學進行了細化,多學生采取了多元化的劃分層次方式,讓物理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
(二)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是多元分層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確定物理教學目標。
這樣就形成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即:發展目標、提高目標和基礎目標,這些目標是不同層次需要通過教學實現的,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將這些目標向學生展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實際能力,確定學習目標。
(三)課堂教學分層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提問策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策略。
教師采用分層教學方式,將物理知識分成不同難度,讓物理知識更加靠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掌握相應難度的物理知識,實現本層次的教學目標。
(四)課堂練習分層
課堂聯系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物理練習教學,能夠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對學生物理知識掌握情況加以檢驗。教師在課堂練習中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練習題。
(五)課后作業分層
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后,需要根據學生不同層次,設計不同難度的課后作業,包括:基礎題、拓展題、和拔高題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教師在批改作業中,需要重點關注學習層次較低的學生,并給予低層次學生更多的關心和鼓勵,促進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發展。
三、結束語
多元分層教學是在分層教學基礎上對教學方式進行的細化和優化,教師在初中物理實際教學中,需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層次劃分,提升教學準備、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學習任務布置的針對性,從而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分層教學目標,促進初中物理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胡豐峰.初中物理教學探究實驗中“分層多級”方法的運用探尋[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7:73-74.
[2]呂啟松,賀小光.初中物理探究實驗中應用分層多級教學的研究[J].知識文庫,2017:145.
[3]何惠璜.初中物理實驗中分層多級教學方法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