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微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內容,也是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大學生對傳統文化普遍缺失認同感,因此需要將傳統文化和高校的思政教育相融合,讓傳統文化有一個好的傳承,增加大學生的認同感。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徑
如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充滿了新期待,而這種新期待必然涵括了對文化自信的需求。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了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做好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而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效融合,不僅可以提升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還可以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1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大學生自身對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感缺失
現階段,高校課程體系中傳統文化內容所占比重較小,加之大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的逐年增大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專業課程的學習上,從而未能認識到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是引導其行為作風、理想信念的重要課程,忽略了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提升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很多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缺乏自豪感與親近感,之所以選擇與其相關的課程主要原因是為了獲得學分,而不是出于內心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需求。
1.2教育者教學手段固化,相關知識理念欠缺
高校的思政教育對大學生而言,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在大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作為思政教育的教師,他們自身的文化水平,嚴重影響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授與傳承。但是,當今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由于對傳統文化的宏觀沒有足夠的把控力,主要的融合方式就是融入傳統文化,進行灌輸教學,教育手段固化,很少或未能從根本上實行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師生之間缺乏平等有效的教育對話,學生多是被動接受改造,沒有獲得感。在師資建設上,兼具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素養的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部分教師關于傳統文化知識理念的欠缺導致相關融入工作在效果上差強人意。
1.3高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氛圍薄弱
“內憂外患”是當前高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現狀的生動寫照。“內憂”即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匱乏,除部分課本對傳統文化有零散闡述,或將傳統文化課程列為選修課程以外,關于學習與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學習方案與活動寥寥無幾。“外患”是指隨著新時代的快速發展,因獲取信息便捷迅速,大學生受外來文化的影響越來越深。由于自身抵抗能力的缺乏,盲目倒向外來文化意識形態,為其學習、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帶來了巨大改變。不少大學生的價值觀被多元文化所侵襲,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脫節、文明禮儀修養缺乏、價值取向功利化與個人主義傾向嚴重,于無形之中消解了我國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與意識形態,讓高校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氛圍變得更為薄弱。
2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措施
2.1提升意識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文化認同是一個民族共同體以民族基本價值認同為核心,在國家社會和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對重要事物的肯定性認同。在思想價值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自己的民族對自身文化的強烈認同,不僅是國家的偉大精神力量,也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支撐。因此,文化認同是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的重要基石,也是綜合國力競爭中“軟實力”的重要核心。
2.2創新傳播載體,提升教學質量
首先,對于創新發展與轉化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方式,探求二者最佳結合點和實現途徑才能切實增強高校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創新教育一直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舉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把創新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互聯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創新課堂范式,例如視頻直播、微課等進而構建輕松有趣的教育環境,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吸引力,讓學生自覺聽課,自主學習。另一方面,在高校積極舉辦實踐活動,例如:參觀博物館、開展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辯論賽與講好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等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興趣,突出實踐環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3烘托文化氛圍,涵養教學風氣
有一則故事中曾經講到“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因生存環境的問題,導致橘子有不同的味道,表明著外部環境對一個人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大學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提供有著濃厚的學習氛圍與文化熏陶的外部環境,這能幫助大學生平衡知、情、意、行之間的關系。大學生潛移默化的吸收日常生活中在學校所感受到的文化氛圍、處世風格和道德素養。所以,應當重視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烘托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以創造充滿正能量的外部環境,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品行。
3總結
一個國家之所以能擁有話語權并引領世界歷史,關鍵就在于其優秀的國家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文化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自然巧妙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很好的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還可以通過校園文化輻射以及反哺功能讓社會大眾也接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這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新時代背景下實現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意明.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7(19):18.
[2]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及發言摘編[N].北京:人民日報,2016-0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