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霞
【摘要】教育的過程實際是師生以心理活動為基礎的情感共鳴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和信念,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文章分別從關注學生情感、把握情感細節(jié)、培養(yǎng)情感價值觀以及平等尊重學生等方面闡述了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落實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關鍵詞】初中生物;情感教育;關注細節(jié);平等尊重;策略
筆者從教二十余年,心里一直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把學生當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當學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有情感的學生。傳統(tǒng)的觀念經常限制我們把文科和理科分得很清楚,導致知識傳授和情感教育脫節(jié)。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大數(shù)據時代的到來,教育的瓶頸已經不是教師不會寫教案,學生不會做答案。我們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的app搜索出我們想要的答案,這些好像告訴我們,沒有網絡不知道,只有自己想不到。但是筆者相信,教育的過程不會完全由智能化代替,教師職業(yè)不可以由智能化代替。因為教師給學生傳遞的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還有人格、品質、榜樣、有血有肉的肢體語言,甚至包括我們骨子里無法詮釋的靈魂。
作為一線生物教師,筆者從一開始從教就深感自己所帶的科目不被學生和家長重視,甚至被學校教研組忽視。生物課一度成為一門弱化科目,就算考試,很多學生和家長也認為只有三五十分,還不如體育課重要。這樣不成熟的觀點和態(tài)度很讓筆者尷尬。記得有一次筆者告訴一位學生,想和她的家長溝通一下,結果電話打過去,家長說生物課又不考試,讓娃輕松一點學。這一句話提醒了筆者:如何讓孩子輕松地學習生物知識?
一、關注學生情感比關心成績更重要
記得那一年筆者接手了初二幾個班級的生物課,還沒有開始上課,幾位地理、歷史科目教師就提醒筆者:“小周,你可耐心點,某班那幾個刺兒頭太折騰人了。”果不其然,一連三節(jié)課,有一位身體微胖的男生上課總是遲到,面對筆者的詢問不屑一顧。讓筆者更惱火的是,這個班都開學兩周了,還沒有一個固定的生物課代表。筆者也不知道當時是什么情況,就說:“天天遲到的你當課代表。”這個遲到的學生立刻推脫自己不會當課代表,緊接著就是全班一片嘩然大笑。可能大家認為這個新老師不但不批評遲到的學生,還給了一個“官”。筆者當時沒有理睬他們。
意料之外的是這個課代表以后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收作業(yè)、擦黑板格外積極。因為有時候上課要用課件,他會早早打開當天的課件。他的變化讓筆者意識到,教育孩子需要一個恰當?shù)臋C會,改變他們也許就在教師的一念之間。很快就到期中考試了,成績單出來后,筆者特意看了看該學生的成績:語數(shù)外加起來沒有過100分,生物滿分100分他居然考了58分。班主任也和筆者交流說任某同學上課比以前穩(wěn)定多了,但是學習習慣還是不好。
后來的日子,筆者更加關注他的情況,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任某同學和學生打架,學校要求她媽媽陪讀一周(就是教師上課的時候媽媽坐在孩子旁邊)。筆者一走進教室,看見學生旁邊家長尷尬的表情,可能是當年筆者兒子也上初二的原因,心里有一點不忍。當時筆者就說:“你回家給孩子準備午飯吧!”家長擔心地說:“這樣子可以嗎?”筆者安慰說:“沒事的。”陪讀的日子結束了,過了幾周期末考試到來,成績單拿到手,筆者依然關注任某同學:語數(shù)外加起來不夠100分,生物居然考了71分。下班路上遇見特意等在校門口的任某媽媽,手里拿著半袋小米說是送給筆者的,自己家里種的。還沒有等筆者詢問,她就說,自從任某當了生物課代表后,孩子就最愛學習生物課,尤其是筆者在一周僅有的兩節(jié)生物課上沒有讓家長陪讀,孩子和家長對筆者表示感謝。一個孩子再差勁,他也不希望連累父母一起受委屈。
從家長的口中得知筆者的小小舉動能夠影響到孩子這么多,筆者一下子想了許多。教師平時在上課注重成績的時候,更應該關注一下學生的個人情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個平等的交流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當學生認可接受教師的時候就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最佳時機。如果學生排斥教師,教師不妨先放下手中的課本,摸摸他的腦袋,讓他明白自己是受關注的。
二、把握生物知識中的情感細節(jié)
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把學科的分類界定得非常明顯,生物屬于理科范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重理性傳遞和探究。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科學的學科,一般情況下就是做實驗,觀察、記錄、調查之類的工作比較多一些。初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道德情感的教育和人性是非的教化也是不可或缺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科技的全面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越來越少。青少年自殺、自閉、抑郁等極端的事情時有發(fā)生,人性的教育不僅僅是道法教師和班主任的任務。一些教育專家認為,所有的課堂都應該把情感教育滲透進去,這樣我們培養(yǎng)出的孩子不僅喜愛生命科學,而且會敬畏生命。
比如筆者在教授七年級下冊“人的生殖”這一節(jié)課時,教材中有這樣一句話:“分娩的過程看似簡單,但是此時母親會伴隨著劇烈的疼痛……”每次講到這里筆者都會補充一句:“世界上級別最高的疼痛就是母親分娩時的宮縮痛,它相當于二十根肋骨同時折斷。”然后筆者結合課后題中懷孕時胎兒、羊水、胎盤的重量,讓學生認識到母親的不容易和母愛的偉大。如果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是一個奇跡的話,那我們如何感謝創(chuàng)造奇跡的爸爸媽媽?然后筆者問:“父母都記得我們的生日,我們可曾知道母親拼盡全力分娩的時候就是與死神擦肩而過?”孩子們頓時沉默了。
在講授八年級上冊“軟體動物”的時候,關于珍珠的形成過程,筆者利用多媒體視頻把整個珍珠的形成過程和人工養(yǎng)殖珍珠的方法展示出來,讓學生明白每一顆漂亮的珍珠背后都有一個凄涼的故事。
“社會行為”這一節(jié)中提到螞蟻群體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成千上萬的螞蟻會抱成一個“蟻球”,像筏子一樣漂過河流,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一部分個體會犧牲。為了完成集體任務犧牲自己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
其實,生物課上相關情感教育的契機非常多,教師只要把握好分寸去正確引導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
三、抓好課堂活動中的情感價值觀培養(yǎng)
新課程對于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要求不僅僅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平臺,師生在課堂活動中的情感交流也比較重要,因為教師的情感投入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學習效率。在教師和學生的情感達到共鳴的情況下,教育的最佳時機才可能出現(xiàn)。
在生物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實驗操作類的活動,這些活動就是師生交流的最好方式。例如在“種子的萌發(fā)”這一節(jié)教學中,筆者布置任務,讓小組幾個學生提前發(fā)豆芽菜。課堂上有的學生失敗了,有的學生成功了,有的學生直接買了一斤豆芽菜提到教室。針對學生這幾種表現(xiàn),筆者分別做了評價。第一種情況,針對操作失敗的原因總結出一個道理:沒有想好怎么操作之前,不要盲目動手,否則就是做無用功。生物科學是一個非常嚴謹?shù)氖虑椤5诙N情況,成功的原因包括家人指導,查閱資料,或者之前的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如何操作。筆者針對第三種情況做了重點評價,我們在探究生命科學和生命現(xiàn)象的時候一定要嚴謹、誠懇,愿意嘗試。如果每個人都奉行“拿來主義”,社會如何進步?在學習中我們一定要學習前輩科學家的精神。筆者以珍妮·古道爾和黑猩猩的故事啟發(fā)學生,學習她十幾年如一日與黑猩猩生活在一起研究黑猩猩的行為,最后探究出許多不為人知的動物行為特點。因此,自己親手操作,體驗觀察種子萌發(fā)的過程,不僅能有效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后來上到“鳥的生殖”時,筆者就和學生一起煮雞蛋;上到“環(huán)節(jié)動物”時,讓孩子們挖蚯蚓,用掌心體驗一下蚯蚓腹部的剛毛。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回答不上來是正常現(xiàn)象。面對答錯或者回答不上來的學生,筆者就說:“讓同桌救你。”如果同桌回答正確,自己不受罰;如果同桌回答錯誤,兩個都要受罰。在這樣的過程中,同桌之間的互助情感升溫,課堂回答問題升級到一種競爭狀態(tài),多數(shù)男生都希望自己可以“拯救”別人。
四、平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情感
學生的成績有差有好,但是坐在教室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能讓學生認為教師只喜歡好學生,厭惡差學生,一個班級里總會有個別不愛聽課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狀況和學習上的困難,因為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不是全部。教師只有從情感上關心學生,了解學生,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交流,教育才不會盲目,說教才不會蒼白無力。
比如班級中一位經常處于前五名的學生,在一次考試中成績滑坡嚴重,上課沒有以前那么專注,面對教師的批評表現(xiàn)出無所謂。經了解,原來其父母婚姻出現(xiàn)了問題。初二的男孩子正處于叛逆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出現(xiàn)極端情況的時候。了解了情況后,筆者立刻改變了批評的方式,私下里和他聊天,談人生,教育他如何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樹立自己的責任心,并且相信他可以進步。后來上課他不再以引人注目的方式尋找存在感了,成績也慢慢進步了。所以,教師要關注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信任自己很重要。有時候教師簡單的幾句期望話語就會打開學生的心結,知識傳授和情感交流相得益彰。
新時代的教育模式在不斷改變,情感在教育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成為與時俱進的合格教師,必須做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把握知識重難點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對情感教育的滲透。
【參考文獻】
陳進興.教師研修之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杜林.給留守學生一片藍天[J].科學咨詢(教學研究),2017(42):10-11.
黃筠薇.培養(yǎng)初中生自主學習化學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3(14):94.
薛燕,李倩文.提高非化學專業(yè)有機化學教學質量的探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6(0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