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攀科 高曉光



摘 要: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既是新時代我黨為解決“三農”問題制定的重大戰略,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舉措。雖然鄭州市在精準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兩者在有機銜接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精準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在銜接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較多問題。為此,本文通過對鄭州市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現狀進行分析,深度剖析兩者在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在此基礎上,嘗試構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路徑,力求為鄭州市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借鑒。
關鍵詞: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銜接路徑;農業產業;貧困人口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6(b)--04
1 引言
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既是新時代我黨為解決“三農”問題制定的重大戰略,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舉措。脫貧攻堅旨在解決農村絕對貧困問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和底線任務。鄉村振興戰略是為解決農村相對貧困問題而提出的,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新的動力和保障。2018年9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進一步提出“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要求。
鄭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河南“三區一群”建設的排頭兵,理應在打贏扶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雖然鄭州市在精準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兩者在有機銜接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然而,不可忽視的是精準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在銜接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為此,課題組通過對鄭州市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現狀進行分析,深度剖析兩者在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在此基礎上,嘗試構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路徑,力求為鄭州市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借鑒。
2 鄭州市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現狀分析
2.1 鄭州市精準扶貧現狀分析
2.1.1 鄭州市貧困村概況
2014年底鄭州市有248個貧困村,包括登封市85個、新密市49個、滎陽市40個、新鄭市31個、中牟縣27個、上街區2個、航空港區14個。
2.1.2 鄭州市扶貧成效概況
2017年鄭州共實現了0.7萬人脫貧致富,57個貧困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2018年度鄭州市共完成1434戶3800人摘掉“貧困帽”。2019年脫貧成效取得了積極進展,全年共實現脫貧746戶1719人。
2.1.3 未脫貧人口、邊緣戶及脫貧監測戶情況
2019年鄭州市順利完成了存量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年度目標。2019年底登封市新增貧困人口1戶,共計6人,該戶為因病致貧戶。此外,2019年鄭州市貧困人口動態管理期間,全市共排查并錄入邊緣戶76戶234人(人均純收入6990.57元),標注脫貧監測戶29戶104人(人均純收入8859.58元)。
2.2 鄭州市鄉村振興現狀分析
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課題組主要從農村產業、生態、鄉風、治理、生活富裕程度五個方面來分析鄭州市農村鄉村振興現狀。
2.2.1 鄭州市農村產業概況
鄉村振興,重點是產業要興旺。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有關產業興旺的要求,并結合鄭州市農村發展實際選取單位面積糧食產量、人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兩個指標衡量鄭州市農村產業發展概況,選取單位耕地面積總動力、單位耕地面積用電量、有效灌溉率三個指標衡量農業設施現代化情況。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單位面積糧食產品近5年基本維持在0.47(萬噸/千公頃)左右,說明鄭州市農村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相對穩定。2017年人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1.01(億元/萬人),近5年最高,之后該指標有所下降。此外,2016—2018年單位耕地面積總動力相較于2014年、2015年有所下降;單位耕地面積用電量有減少趨勢;耕地有效灌溉率逐年提高,以上數據說明鄭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加強,農業整體抗自然風險能力在提升。
2.2.2 鄭州市農村生態概況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有關生態宜居的要求,并結合鄭州市農村發展實際選取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場所三個指標衡量鄭州市農村生態宜居概況。具體情況如表2、表3所示。
由表2可知,2014—2018年鄭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減不定、動態起伏,污染的空氣會對生態宜居水平產生負面影響;2014—2018年鄭州市農村廁所普及率逐年提升。由表3數據可知,鄭州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場所數量遠低于安陽市,在今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進程中,需要在此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2.2.3 鄭州市農村鄉風概況
課題組在對國務院發布的鄉村振興規劃綱要中對鄉風文明要求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結合鄭州市農村發展實際,采用農村居民消費中文教娛樂支出比例這一指標反映農村鄉風文明要求。
由圖1數據可知,2014—2017年農村居民消費中文教娛樂支出比例逐步提高,2017年文教娛樂支出比例達到最大,2018年出現明顯下降。以上數據表明,鄭州市農村居民在2014—2017年比較重視文教娛樂消費,這些數據反映出農民在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對精神文化生活和身心娛樂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說明鄭州市農村居民精神生活整體是豐富多彩的。
2.2.4 鄭州市農村治理概況
課題組在對國務院發布的鄉村振興規劃綱要中對治理有效要求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并結合鄭州市農村發展實際,選取鄭州市所屬三個縣(市)新鄭、鞏義、滎陽在全國百強縣中的排名情況,作為衡量鄭州農村治理概況的衡量指標。根據中國中小城市網公布的數據,2014—2019年滎陽市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的排名由2014年的61位逐步提升至2019年的56位,表明滎陽市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鞏義市2016—2019年排名有明顯提升,說明2016—2019年鞏義市的綜合實力有所增強。2014—2019年新鄭市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的排名一直有所浮動,2018年排名提升至第40,2019年排名躍居39位。以上結果表明鄭州農村治理水平有所提高,治理效果成效明顯。
2.2.5 鄭州市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概況
根據國務院公布的鄉村振興中衡量農村居民生活富裕標準的評價指標并結合鄭州市鄉村發展實際,課題組選取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每日消費支出、城鄉收入比、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四個指標來評價鄭州市農民生活富裕水平。具體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2014—2019年鄭州市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逐年減少,表明鄭州市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在逐漸提升。此外,城鄉收入比指標逐年降低,說明城鄉收入差距在逐步縮小,鄭州市農村居民生活富裕程度有所提高。
3 鄭州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存在的問題
根據鄭州市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現狀分析可知,鄭州市在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在精準扶貧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銜接過程中尚存在以下問題。
3.1 體制機制銜接斷鏈
鄉村振興戰略正處于由頂層設計、整體規劃轉向具體對待、微觀施策的過渡期。因此,實踐中兩者在銜接度、同步度上出現不同程度的斷鏈。首先,銜接政策匱乏。雖然鄭州市政府已經制定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方案,但是有關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細則和實施方案尚未出臺,導致兩者銜接效果缺乏保障。其次,組織銜接困難。為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鄭州市雖然也成立了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但是鄉村振興的機構設置多是基于產業、生態、文化、組織、人才五大內容進行部門劃分,這種職責劃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組織協調溝通的困境。最后,項目規劃協調難。精準扶貧的財政投入政策按照“保基本”的原則旨在解決鄭州市農村廣大貧困戶的絕對貧困問題。然而,鄉村振興重在進取,重在經濟、生態、文化、社會多維提質增效,解決相對貧困問題。
3.2 產業升級困難
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產業興旺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更是打贏精準扶貧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抓手。目前鄭州市農業產業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扶貧產業效果可持續性差、產業結構單一、各產業間融合度低等問題。首先,產業扶貧中扶持起來的產業結構單一且很難實現升級迭代。精準扶貧出現的很多產業只是為了獲得短期成效,持續效果差,脫貧工作一直都在施予其較大的壓力,造成了一些地方的產業扶貧行動只重視前期投入,而缺乏后續保障,導致很多脫貧產業都中途夭折。其次,不同產業缺乏融合。雖然農村特色種養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鄉土特色產業等農村新業態發展態勢較好,但這些產業只是二次融合,甚至沒有融合發展。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難以實現資源、技術、市場需求等要素在農村的最大化整合重組利用。目前來看,鄭州市鄉村的一二三產業之間聯系不夠緊密,尚未達到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
3.3 內生動力難以激發
農民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與鄉村振興的主要力量,是決定扶貧成效和鄉村振興的內因所在。然而,農民內生動力不足、主體意識缺乏現象普遍,已成為制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銜接進程中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實施精準扶貧還是鄉村振興戰略,政府起主導作用,農民是主體力量,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意識和文化素質水平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農民主體力量發揮是否達標。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的思想嚴重,“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現象普遍存在,總想不勞而獲,沒有樹立“致富光榮、安貧可恥”的思想。此外,鄭州市的部分山區農村,由于地形制約無法種植農作物或者收成甚微,為了增加收入,很多貧困家庭的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外出打工掙錢,家中留守的多是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和小孩,他們勞動能力有限且文化程度低,無法有效參與本村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農村“造血”能力不足。
4 鄭州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路徑構建
針對鄭州市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從以下幾方面構建兩者銜接的有效路徑,以確保不返貧、不產生新的貧困人口,確保高質量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全面小康。
4.1 制定銜接方案,統籌落實體制機制
為解決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機制斷鏈問題,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并研究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方案,確定方案后真抓實干,建立健全定期開會研究的工作制度,加強統籌協調,持續推進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進度。其次,做好政策銜接。根據鄭州鄉村實際情況,在中央、省級政策基礎上,制定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微觀政策和實施方案。最后,落實考核評價機制。借鑒精準扶貧工作中形成的比較成熟的評價機制對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銜接效果進行考核。
4.2 鼓勵鄉級產業融合,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
針對目前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解決:首先,全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根據各地區資源優勢以及農戶家庭的獨特優勢,因地制宜,引導農戶種植適宜的農產品,并通過專家給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提高農戶種植技術。其次,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在原有扶貧產業的基礎上,助推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通過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產品增加值,進而提高貧困戶收入。最后,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通過構建高產出、低能耗的高效率生產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的高度融合,不斷創新農業生產機械,充分運用現代先進技術,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促進“三鏈”轉型升級。
4.3 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做好主體銜接工作
推進鄉村振興主體與精準扶貧主體的有效銜接,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力:首先,加強教育引導。深入開展“聽黨話、跟黨走”活動,鼓勵各個貧困村評選出2~3個優秀脫貧事例,邀請評選出的脫貧榜樣講述自己的脫貧故事,通過宣傳加強對其他貧困群眾的教育引導,著力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其次,改進幫扶方式。除了直接給予無償的物質補助外,還可以采取生產獎勵補助、勞務補助、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方式進行幫扶。最后,提高貧困村民駕馭市場的能力和本領。通過開展線上或者線下講座對貧困群眾進行市場知識方面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市場預測能力,搶抓機遇、贏得先機,助力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參考文獻
楊麗莎,楊優.貴州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脫貧攻堅戰有機銜接問題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19):22-25.
劉鵬.精準扶貧助推鄉村振興:邏輯思考及實踐路徑[J].管理觀察,2019(13):91-93.
汪三貴,馮紫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邏輯關系、內涵與重點內容[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19(05):8-14.
豆書龍,葉敬忠.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銜接及其機制構建[J].改革,2019,299(01):19-29.
廖彩榮,郭如良,尹琴,等.協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保障措施與實施路徑[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9,18(02):144-153.
鐘韶彬,鐘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必須緊扣五個把握好[J].南方農村,2018,34(06):22-23.
陳潤羊,高云虹.縣域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以甘肅省甘谷縣為例[J].蘭州財經大學學報,2019(05).
雷俐麗.全域旅游背景下鄭州市旅游精準扶貧現狀研究[J].綠色科技,2018(05):229-231.
徐虹,王彩彩.鄉村振興戰略下對精準扶貧的再思考[J].農村經濟,2018(03):11-17.
鄭金輝,劉程軍,王睿.鄉村振興背景下精準扶貧路徑研究——基于農村金融與民間投資的視角[J].現代管理科學,2019(12).
章文光.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有效銜接[J].人民論壇,2019(04):106-107.
莊天慧,孫錦楊,楊浩.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及有機銜接路徑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39(12):117-121.
李小云,許漢澤.2020年后扶貧工作的若干思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01):62-66.
Abstract: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not only a major strategy formulated by our party to solv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a major measure to achieve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Although Zhengzhou City has achieved great results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ositiv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However, it cannot be ignored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inking up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an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Zhengzhou Citys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and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in the process of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two.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also attempts to build a path for the organic connection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triv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Zhengzhou'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nection path; agricultural industry; poor pop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