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丹 陳旭
摘? ?要: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發展,大量英語專業人才作為經濟合作的橋梁與紐帶發揮著重大作用。本文從新形勢下英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民辦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吉林省民辦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途徑三個方面討論了吉林省民辦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問題。
關鍵詞: 民辦高校? ?英語專業? ?應用型人才培養
“一帶一路”是國家未來幾十年重點實施的經濟倡議,是國家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集中體現,未來與中國會產生經濟等各方面交流和接觸的國家多達數十個,對于中國、亞洲、歐洲乃至世界經濟政治形勢將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此項經濟戰略中的重要資源,外語人才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具有綜合能力和專業應用能力的國際化外語人才,更是未來市場需求的重點。在此背景下,吉林省民辦高校應把握人才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使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一、新形勢下英語專業應用型人才需求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間經濟合作為民辦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帶來了契機,對英語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1.高素質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
隨著國際緊密聯合,外賓來訪、各大公司引進外資合作等活動日見頻繁,在眾多公共場合英語翻譯都是不可缺少的角色。英語翻譯既要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要具備較強的信息分析和歸納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等,還應該具有外交意識和風度,更好地展示大國風范和文化自信。
2.高素質英語導游人才的需求。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下,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旅游業前景可觀。國內各大名勝古跡、風景旅游區吸引諸多國際游客前來觀賞。就旅游業現狀而言,高素質英語導游人才相對匱乏,一些從事一線旅游業工作的導游學歷、素質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旅游業的聲譽,高素質的英語導游人才較匱乏。
3.跨境電商、物流人才的需求。
在新形勢下,跨境電子商務構建的多邊經貿合作模式,拓寬了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拉動了國內經濟的增長。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國內急需既懂物流和電商,又精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
4.精通國內外法律的人才的需求。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國際合作中常有對國際法律政策不了解,造成商業投資失敗的先例,因此國家和社會急需精通國際國內法律和國際商務的人才,既有利于更好地保護中國商人的合法利益,又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外交政策和對華政策。
二、吉林省民辦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培養方案。
民辦高校現有的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多沒有形成具體體系,缺少創新型課程,不能滿足“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英語應用型人才發展需求。有些民辦高校沒有及時掌握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未能針對性地改變培養模式,專業課比例與實踐課比例失衡,忽視對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
2.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
部分民辦高校沿用傳統教學方式,采用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未引入現代化線上教學平臺,混合式教學模式未得到全面實施,教學手段相對落后,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
3.課程考核方面。
課程考核方式多以考試為主,對于學生實踐環節的監管和考核的重視度尚待提高。
三、吉林省民辦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途徑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設立人才培養目標。
各民辦高校在轉型過程中應立足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結合實際,與時俱進。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服務地方建設為己任、以特色發展為目標”。在工作中,緊緊圍繞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發揮學校資源優勢與“一帶一路”倡議中的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需要相結合。
2.創新課程形式,優化培養方案。
科學制訂符合應用型人才成長規律的多元化培養方案,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將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和第二課堂納入培養方案,形成情操陶冶、文化氛圍雄厚、課上課下共同育人的良性格局。課堂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陣地,是教育改革中最能彰顯教育理念轉變、教育實踐轉化的場所。課堂上把英語基礎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作為學生三個核心能力培養,堅持“通基礎、重實踐”的原則。根據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在完善知識結構的同時,優化課程體系,加大專業實踐課比例,增加專業實踐機會。實行多元化實踐教學,建立并逐步完善包括課堂教學實踐、第二課堂活動、專業實訓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和社會實踐5個維度的立體化實訓模式。
3.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針對民辦高校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多媒體教學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多媒體網絡智能教學,將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融為一體,實現教學、教師、教材和學生融為一體的新組合。探索討論式教學、項目案例式教學、模塊化課程體系等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引入或開發在線開放課程等線上教學資源。課上,為學生模擬各種各樣生活中的真實場景,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學生感興趣的單元主體,組織學生在情境中不斷反復地操練新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從糾正發音、語調,到考查單詞、語法;從組織學生了解國外文化、電影、文學著作和國情知識,到設計各類英語小游戲搶答等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針對較高年級學生,課堂上采用“模擬實驗課”的形式,模擬商務談判、經貿會談、現場口譯等口語課堂,培養學生的語言實操能力。
4.實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實行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既要有校內實踐教學環節,又要有校外實踐教學環節,二者互為補充。校內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內實訓,針對行業需要,單獨設立一些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的實訓。校外實踐教學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內實踐教學資源,加大投入,加強管理,不斷提高校內實踐的質量。除此之外還應積極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加強與校外企事業單位的聯系,爭取把盡可能多的合適的單位發展為學生實踐基地,實現學校與企業的互動雙贏。通過“園中校”的方式將一部分實訓內容放到企業中完成。針對吉林省兩大支柱性產業:汽車產業和高鐵產業,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實踐性學習,總結實踐經驗,日后將語言知識充分服務于國家的“一帶一路”產業。此外,還可帶領學生到翻譯公司、涉外小微企業、涉外建筑工地等實習基地學習鍛煉,使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實踐鍛煉中得到增強。
5.通過專業知識競賽及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增強學生專業能力。
各民辦高??勺灾髋e辦各類英語競賽,積極參加國內各大英語賽事,如“外研社.國才杯”英語演講、寫作、閱讀比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專業相關的知識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和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第一,參賽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可幫助其擺脫習慣性思維,擺脫思維的單一性、僵硬性,使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和新穎性。第二,備賽有利于學生擴大專業知識面,夯實語言基礎,加強語言的實際運用,以學促賽,以賽促學;第三,比賽可增強學生的獲得感,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同時在各大賽事中得到鍛煉,增強自信心。此外,可將創新創業訓練與科研實踐對接,學生可積極申報國家級或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在此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增強學生的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6.創新畢業考核方式,提高畢業生綜合素質。
為了培養符合“一帶一路”倡議大環境下經濟建設需求的英語專業人才,民辦高校可對英語專業學生的畢業考核方式進行創新。
(1)學分規定。設定最低畢業學分線,除了必修課學分和選修課學分,增加素質拓展學分。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素質拓展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開發潛能,增強創新思維和思辨能力并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更從容地面對工作與生活的挑戰;通過參加素質拓展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通過團隊活動形成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團隊精神。
(2)證書規定。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考取各級各類英語專業就業相關的等級證書,如翻譯資格證、教師資格證、導游證、跨境電商資格證等。視證書等級情況給予相應學分,記入學生畢業總學分。通過考取與專業就業相關的國家級職業資格證書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
(3)實習管理。加強實訓實習課程管理,實習不合格者不具備畢業資格。通過創新實習管理模式,英語畢業生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需要。
四、結語
吉林省民辦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是一項長期又艱巨的探索任務,創新和構建符合時代發展及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不斷更新完善。
參考文獻:
[1]陳燦.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大學英語人才培養模式對應用型大學英語教改的啟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7).
[2]程靜.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英語語言學教學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5(09).
[3]方昕.大數據下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新策略的探討[J].微型電腦應用,2015(08).
[4]林正柏.新經濟形勢下的高校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6(06).
[5]趙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J].智庫時代,2017(13).
本文是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吉林省民辦高校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立項編號:2020136040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