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聲樂表演藝術中,視唱練耳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視唱指的是演唱自己所看到的樂譜,聲樂表演者需要熟練掌握各種譜表,準確表達音高、節拍節奏等音樂要素。練耳指的是記錄自己所聽到的音樂,這對聲樂表演者的聽覺要求較高,需要具有對和聲、結構、聲部等音樂要素的聽覺識別能力。本文就視唱練耳在聲樂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進行闡述,并提出視唱練耳訓練的方法。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各個藝術之間都是相互交流且影響的,可以通過自然深化,逐步超越自己的范疇。視唱練耳、聲樂表演在音樂藝術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兩者看似毫不相關,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
視唱與歌唱都需要通過唱的方式體現,但其也是有差別的。視唱是一項對演唱者綜合能力要求較高的訓練,通過系統的視唱訓練,可以很快地把樂譜符號轉變為真正的音樂。而歌唱是指演唱者借助聲帶發出優美動聽的聲音,不用于日常交流,僅用于抒情和藝術的表達。如果將視唱訓練與聲樂表演進行結合,必然能夠加深聲樂表演藝術的底蘊、提高聲樂表演藝術的質量。
一、視唱練耳的概述
視唱練耳是打開音樂大門的一把鑰匙,歐洲中世紀時期就已經有人開始研究視唱練耳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視唱練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走進了音樂院校,成為所有音樂學習者的必修課程。
視唱練耳有兩個名字,一個是solfeggio,另一個是sight singing and ear training,意思是演唱自己所看到的樂譜、記錄自己聽到的音樂,可以將其理解為音樂中的口語聽力課程。
視唱練耳訓練可以提高音樂學習者的聽覺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聽覺能力包括聽覺的準確性(內心聽覺的清晰)、聽覺的習慣(發現聲音)、聽覺思維(如何處理和判斷聽到的聲音)、聽覺注意力和協調力,以及對音高、節奏節拍、和聲、結構、聲部等音樂要素的識別能力等;音樂審美能力包括聲音標準的建立、音樂聽覺積累、對于聲音品質的觀察和判斷、對于聲音細微差別的敏感和矯正能力等。
視唱練耳訓練可以幫助聲樂表演者找到聲音的目標和方向、理解音樂組織、培養演唱習慣。由于注重方法和思維的訓練,聲樂表演者通常能夠快速、有效地改善演唱中出現的問題,提高音樂學習的效率。聲樂表演者的視唱練耳能力會直接影響整個聲樂表演的效果。
二、視唱練耳在聲樂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
視唱練耳是聲樂表演藝術的基礎。視唱和歌唱都需要用唱的方式來表達樂譜中的情感。下文從獨唱、合唱以及聲樂表演者能力角度闡述視唱練耳的重要性。
(一)視唱練耳在獨唱聲樂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
視唱練耳可以對內心聽覺進行培養,便于聲樂表演者掌握扎實的基本功。比如,獨唱類聲樂作品中包含近遠關系轉調的創作手法,如果聲樂表演者無法感受到調性的對比,即使音準正確,也很難演唱出整個音樂的調性色彩。反之,如果在日常采用轉調視唱曲的方式進行練習,必然可以提升聲樂表演者在演唱中對各種調性轉換的適應能力。
對于一些國外的聲樂作品,其本身的調性轉換就比較多,初學者很難掌握調性的變化,加上舞臺表演時會有緊張情緒,這些因素會影響整個作品的發揮。還有些作品本身的音程關系并沒有直接的提示,需要聲樂表演者依靠聽覺尋找音與音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還存在一些伴奏聲部只有和聲織體,并不附有旋律,聲樂表演者需要通過和聲以及旋律的走向來正確表達音樂。由此可見,視唱練耳在獨唱聲樂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
(二)視唱練耳在合唱聲樂表演藝術中的重要性
合唱是聲樂表演藝術的一種形式,是縱橫交錯的藝術,也是和聲的藝術。合唱類的曲目通常會有千變萬化的音響效果,比如,合唱類曲目中有不同的和弦,如果在合唱的過程中聲部未演唱好,整個和弦的性質必然會出現變化,導致和聲出現錯誤。
作為一個優秀的合唱成員,想要展現完美的合唱作品,就需要了解各個聲部,包括聲部層次的變化、如何進行等。
如果是無伴奏的合唱,每個合唱成員都需要具備較強的視唱練耳能力,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同時,還要聽好其他同伴的聲部,與之積極配合。顯而易見,視唱練耳會直接影響合唱聲樂表演藝術的效果。
(三)視唱練耳對聲樂表演者的能力、表演質量的重要性
從聲樂表演者個人以及表演的結果來看,視唱練耳的作用也是不能忽略的。視唱練耳體現了聲樂表演者看譜識曲的能力,是聲樂表演者扎實功底的體現。如果聲樂表演者的視唱練耳能力較差,無論是獨唱還是合唱,都很難展現較好的效果,表演的質量也會下降。
在整個聲樂表演藝術中,視唱練耳就像是燈塔,指引著聲樂表演者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視唱練耳可以保證整個聲樂表演藝術更具有技巧性、和諧性,展現藝術之靈魂、演唱之精煉、表演者之素養。
三、聲樂表演者視唱練耳訓練的方法
(一)提高聲樂表演者的節奏感
在音樂中,節奏是靈魂,也是視唱練耳訓練要素之一。節奏可以對音樂進行組織,比如,強弱等有序的排列,讓觀眾跟隨音樂前行。若缺乏節奏感,整個音樂就會雜亂無序。
在視唱練耳訓練中,節奏是一個獨立的訓練單元。很多節奏練習看起來和視唱一樣,但其實并不是要求唱的,而是要讀出來。教師可以以音響為例,通過聽、唱的方式讓聲樂表演者對節奏、節拍進行感受;也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典型節奏或者有速度變化的作品進行針對性訓練,讓聲樂表演者感知節奏的律動與變化,培養敏銳的音樂感知力。
(二)提高聲樂表演者的音準
音準是聲樂表演中較為重要的要素,是指在進行器樂演奏和演唱過程中所發的音高,能與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在歌唱過程中,聲樂表演者的音準要與器樂演奏者相互配合,同時還要具備敏銳的聽覺能力和矯正能力。在訓練音準時,可以通過強化練耳的方式,達到對音準的精確把控。
(三)提高聲樂表演者的聽覺能力
在整個聲樂表演中,聽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聽覺可以及時感知音樂整體的風格,對音色、音準等進行把控。不是所有的聲樂表演者都有較好的聽覺能力,這也是有些聲樂表演者在演唱時出錯的原因。因此,聲樂表演者需要多進行聽覺練習,通過聽不同歌曲,對音高、音程、和弦、節奏、旋律、音色等進行判別并模仿,進而提高聽覺能力。
四、結語
在整個聲樂表演藝術中,視唱練耳是非常重要的,會影響聲樂表演者的表演質量和表演效果。因此,作為聲樂表演者,在日常生活應該加強對視唱練耳的訓練,通過對節奏感、音準以及聽覺能力等的訓練,提高自己的聲樂表演技巧。同時,聲樂表演者要注重表情以及情感的抒發,以不斷提升藝術表演的效果。
(西安音樂學院)
作者簡介:代琳(1988-),女,遼寧本溪人,碩士研究生,考級委員會評委,受聘于中央音樂學院現代遠程音樂教育學院“全國音樂教師資格認證”培訓課程授課教師;獲得“英皇考級(ABRSM)樂理&聽力測試”教師資格認證;獲得中央音樂學院“合唱指揮”教師資格認證;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藝術人才培養項目”資助,公派赴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進修,研究方向:音樂學(視唱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