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浩
【摘? 要】對于農村的初中生來說,由于他們受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其中的不良因素影響,導致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厭學的情緒。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積極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農村初中教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從而完成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本文主要對農村初中生厭學情況與解決策略進行淺析。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厭學情況分析;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0-0004-02
Analysis on the Worry of Study among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Solutions
(Junior High School of Dongdu Town, Xint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JI Hao
【Abstract】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ural areas, because they are affected by bad factors in their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some of them become tired of studying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mprove their own teaching methods, explore a teaching model suitable for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omplete the teaching goal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study-weariness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solutions.
【Keywords】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alysis of study-weariness; Solution strategies
一、農村初中生產生厭學情況的原因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再加上初中的課程難度加大,學科種類增多,那些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叛逆心理,導致班級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應試考試,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對其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抱有應付心理,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態度不端正,出現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從而出現越學越差的情況,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對于一些比較難的科目,例如英語和數理化,部分初中生在課堂中聽不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沒有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動態,導致這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和逃避心理。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對于學生來說,家庭對其心理和個人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家長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以及對待學習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今后的發展。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如今我國的農村父母大多數是初中文化水平,這部分家長在初中畢業之后就直接進入社會,對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沒有形成全面的認識。另外,隨著城鄉差異化加劇,農村大部分父母開始外出打工,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撫養,使孩子缺失父母的教育和關愛,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監督,導致這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生涯沒有任何規劃。雖然有的父母沒有外出打工,在家照看孩子,但是由于自身對孩子的學習不重視,間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態度。
(三)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生每天待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家里,就是學校,學校氛圍的好壞決定了學生學習狀態的好壞。以往教師由于自身的教學方法存在不足,導致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不高,在課堂上不能積極配合教師的講課內容,課后也不能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習態度不端正。另外,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很少組織校園活動,沒有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外活動時間,單調的學習生活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倦感。再加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互動的次數比較少,學生出現學習上的問題不能夠積極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不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需求,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社會方面的原因
初中生對社會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認識,容易受到他人和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部分輟學去外地打工的學生在節假日回到農村之后,身上穿著艷麗的衣服、手里拿著高端智能手機等,這些都會對在校學習的學生產生不利影響。部分學生可能會向父母索取物質方面的東西,用手機玩游戲、看視頻,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習時間,還消磨了自身的學習意志。
二、針對農村初中生厭學情況的解決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農村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不好,他們認為學習沒用,沒有端正自身的學習態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不定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可在課余時間利用互聯網下載一些學習與不學習學生的對比資料或者視頻,然后利用班會時間,將學生分成兩個小組,向學生播放提前制作好的課件,讓他們針對學習的有用性展開辯論。教師可以給學生留十分鐘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溝通,促使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對學習形成一定的認識。當學生辯論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對贏的小組給予鼓勵,激發其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并對學生辯論的過程進行點評,讓他們在教師的點評中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的意義,明確自身的學習方向和學習目標。
(二)教師與家長配合管理學生
根據網絡調查研究發現,農村父母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城市父母對孩子的重視程度,城市父母會不定期給學生報各種補習班,關注他們在校的動態,通過短期的考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聯系教師并分析原因,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成績。農村父母由于文化水平和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導致他們從不過問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回家休息時也是任由其嬉笑打鬧,不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再加上部分家長外出打工,距離孩子比較遠,基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組建一個家長群,然后制作學生的學習動態表,讓家長定期進行填寫,將學生在家里的情況如實反映給教師。教師針對動態表可以借助聊天工具或者見面訪談的方式,與家長一起探討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那些距離比較遠的父母,教師可以將學生在校的動態錄制成小視頻發給家長,積極與家長溝通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情況。通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一方面能幫助家長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家庭和學校都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進行學習。
(三)學校應全方面開展教學
對于農村學校來說,學校為了應試考試,在平時比較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了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減少了各種校園活動和校外活動,其實這樣的措施會使學生在校園的生活比較單調,不利于他們調整自己的狀態并更好地進行學習。因此,學校可以利用每周升旗時間或者下午課外活動的時間,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化娛樂活動,比如演講比賽、歌唱表演等,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時間,還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也可以在這些活動中了解到不同學生的特長,不斷對其進行培養,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另外,校園還可以根據節日舉辦不同的校外活動,例如在植樹節帶領孩子去植樹,培養他們愛護花草的意識;在勞動節組織學生在校園附近打掃街道、撿拾垃圾等,在勞動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互幫互助的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不是由單方面造成的。教師和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從不同角度分析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以往的管理方法和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教師與家長兩方面的配合,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他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學校也應豐富校園活動,增強學校的吸引力,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從而以良好的狀態進行學習。
參考文獻:
[1]陸其國.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互動模式的構建[J].新課程(中學),2018(12).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