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摘要】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除要求人才能自主解決問題,還要求其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要意識到學生自主發展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
【關鍵詞】自主探究;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隨著信息化的高度發展,信息技術逐漸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新課程改革提出,在信息技術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當前,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部分學生缺乏學習動力、興趣下降的現象,甚至出現了抵觸心理,嚴重阻礙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針對此種現象,教師在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學生相互合作探究新知,這既能增進師生、生生間的感情,又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1]。
一、自主探究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信息技術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受傳統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信息技術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學習積極性較差、缺乏主動性、學習成績落后等問題,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在有限時間內不能兼顧每一位學生,因此就需要學生相互合作、共同進步。自主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指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并組建小組進行合作、交流,從而達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規范課堂秩序,讓學生在合作模式下探究新知,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探究能力的培養,還有利于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能力的提升[2]。
二、自主探究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是圍繞教學內容的某個知識點展開的。與問題式學習模式不同的是,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所選擇的知識點并非來自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也不是學生自主選擇的,而是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進度選定的。教師選定教學知識點后,以任務、問題等形式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目標知識點,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初中信息技術第一章第二節“信息獲取與管理”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在課堂伊始,教師播放背景音樂、某傳染病的相關圖片,講解某傳染病的起因、感染人數及社會各界所做的努力,在講解的同時,在屏幕上顯示出本課時的主題:網上搜索傳染病的相關信息。學生通過聽音樂、觀看圖片,了解本課時學習目標。教師向學生提問:“現在我們想了解傳染病,你會通過什么方式獲取信息?”學生回答:“雜志、網絡、電視、報紙。”教師把握追問時機,問道:“在當前教室中,獲取信息的最快方式是什么?”學生望了望計算機,不約而同地答道:“網絡。”于是,教師讓學生打開瀏覽器,搜索傳染病的信息,同時將搜索的關鍵詞、目錄提煉出來,讓學生思考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同一關鍵詞得出的結果是否一樣。在學生進行搜索時,教師可從旁協助,在確定學生操作完后,布置新的任務:“你能通過不同的搜索引擎搜索今天的天氣嗎?”教師讓同桌兩人組成一組,隨機讓一小組上臺演示,隨后再講解其演示過程中存在的錯誤。
教師確定本節課知識點“信息的獲取”后,以任務、問題等形式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搜索引擎的強大功能,體驗互聯網的魅力。這既能讓學生掌握本章節內容,又能讓學生自己挑戰任務,繼續探索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教學內容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與探究性,致使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較低。為改變此種現狀,教師要意識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具有探究性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例如,在教學“圖片的獲取與加工”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圖像基本知識,并嘗試使用工具對圖像進行加工。課前,教師要做好相關調查工作,了解學生獲取圖片的方式;并讓學生根據主題搜索圖片。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可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上臺演示,確保學生掌握多種圖片獲取方式。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興趣,在課堂中導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圖片,適時引導學生對圖片所展示的信息進行思考,并指導學生進行圖片分類,讓學生下載一些圖片,認真觀察,掌握圖片的基本信息;然后出示兩張有問題的數碼照片,提問:“同學們,如何處理這兩張圖片才能使它們看起來和諧一點呢?”學生回答:“使用ACDSee將圖片旋轉,光線調亮,并將周圍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剪裁掉。”教師接著問:“有哪位同學愿意上臺演示一下呢?”在學生上臺演示后,教師提問:“同學們,現在圖片的效果,你們滿意嗎?”學生回答:“總感覺哪里怪怪的,是顏色問題嗎?”教師說:“對,就是顏色問題。相機拍攝的圖片對比度較差、色彩較淡,但后期我們通過軟件調整色調、飽和度等,可使圖片達到色彩分明的效果。讓我們比一比,看誰調整的圖片效果最好。”
教師在講授“圖片的獲取與加工”一課時,先讓學生掌握圖片的獲取方式,了解圖片的基本信息,然后設置具有引導性的問題,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圖片加工。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本課時內容,又能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
(三)組建小組,引導學生自主合作
傳統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為主體,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對此,教師可讓學生組建小組,以小組為單位來自主探究知識,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小組合作模式注重學生間的交流,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教師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融入自主探究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通過小組間的合作探究完成學習任務,可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學“音視頻獲取與編輯”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會音頻、視頻的采集與編輯方法。教師讓學生前后桌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并布置學習任務:制作班級宣傳片。教師說道:“同學們,為了給以后的我們留個紀念,老師決定舉辦班級宣傳片制作比賽。宣傳片的素材圖片、視頻等可使用手機、相機進行拍攝,最后評選優秀作品上傳至校園網站。”之后,教師展示他人拍攝的宣傳片,并與學生分析制作這樣一個宣傳片需要準備哪些素材。學生經過思考后說道:“文字、配音、圖片、視頻等。”接著,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你是策劃人,你要如何將這些素材進行合理整合呢?”學生回答:“應該先做個規劃,確定好劇本、配音稿、背景音樂等。”教師說道:“同學們說得都不錯,那就按照所說的步驟進行制作吧,不過要先確定好小組成員的分工。”學生聽后,立馬著手準備,各司其職。在學生準備好所有素材后,教師可從旁指導學生使用一些視頻編輯軟件,如會聲會影等。最后,學生通過小組共同努力完成作品;教師對作品進行講解、點評。
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班級宣傳片,明確小組成員分工,一方面能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四)開展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若想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就要注重教學資源的恰當引入。傳統的課堂教學只是單純地傳授課本內容,照本宣科,并沒有引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致使課堂教學氛圍枯燥乏味,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入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資源,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在教學“動畫制作”一課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動畫的制作過程。首先,教師使用Ulead GIF Animator展示教材中“奔跑的豹子”,讓學生了解動畫是由多張圖片連續播放形成的,并讓學生以生活為主題,動手制作動畫。學生回顧之前已經學過的“圖像的獲取與加工”和“音視頻的獲取與編輯”,使用手機或相機的連拍功能拍攝一名同學就餐的場景,隨后使用ACDSee的自動瀏覽功能設置圖片的播放速度,從而達到動畫效果。教師也可在課前下載學生感興趣的動畫,如水墨動畫、剪紙動畫、黏土動畫等,在課堂教學時播放這些動畫,讓學生感受到動畫的神奇魅力,隨后再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喜好制作動畫。在學生制作動畫前,教師要先選取有代表性、操作便捷的動畫制作軟件,實際演示動畫制作過程,分析動畫制作的要素,再讓學生開始制作動畫。
教師通過導入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參與動畫制作的過程,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教育行業已步入新的時代。新課程改革強調了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從而為國家輸送更多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李飛.突出自主探究促進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7(04):120.
付東華.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自主探究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