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雅倩

【摘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習難度較高,因此,教師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創設是一種新興教學方法,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其學習效率。基于此,本文簡要分析了情境創設對高中生數學學習的影響,并探究了情境創設的有效實施路徑,以期促進高中生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情境創設;高中生;數學學習;實施路徑
高中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了激發高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相對抽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高中數學教師應不斷嘗試多種教學方法,而情境創設就是其中之一。所謂情境創設,就是指教師根據教學要求,綜合學生實際情況,營造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氛圍[1]。
一、情境創設對高中生數學學習的影響
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對其數學學習具有積極影響。
(一)激發高中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情境創設能夠為高中生營造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數學課堂的高難度、高嚴謹性特點被無限放大,讓部分高中生失去了學習熱情[2]。比如,在一些概念、公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而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發散他們的思維,提升其學習能力。
(二)降低高中生的數學學習難度
高中數學有一些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使學生理解所學知識。比如,在學習立體幾何時,如果沒有強大的空間思維能力,僅僅依靠教師板書畫圖,高中生很難想象出圖形的實際情況,自然也難以掌握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幫助學生一邊看一邊理解。比如,在講解長方體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教室為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分析和解決長方體的相關問題;對于一些不規則立體圖形,教師可以用黏土、橡皮等制作成相應的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還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3]。
(三)調節數學課堂教學氛圍,發散學生思維
在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需要發揮引導和輔助作用。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尤其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高中生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認知理念,如果教師繼續沿用以往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保持絕對的權威,學生難免產生厭煩心理。而在情境創設教學模式下,教師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問,并及時為學生解答疑問,這不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發散思維十分重要。高中數學試題千變萬化,而學生要想取得較好的成績,就必須在各種各樣的題目中發現重點問題,利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情境創設有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有效應對各類題目,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4]。
(四)提升數學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一方面,教師能夠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常識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使其感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進而激發其數學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夠將抽象的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另外,在情境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凸顯,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情境創設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的路徑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重視教學結果,常常忽略學生的探究過程。長此以往,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他們也缺乏探究學習能力。基于此,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設法來促進高中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一)問題情境
提問是推動課堂層層深入的重要方式。以問題為核心,輔之推理、想象和建模等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5]。比如,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并讓學生根據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生活情境
單純的數學理論知識過于枯燥,所以教師可以將生活事例和數學知識相結合,讓學生意識到生活和數學的密切關系,同時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6]。例如,在解答真分數型不等式時,如果教師直接講解,課堂氛圍會十分單調、枯燥,但是,如果教師借助生活情境進行闡述,課堂的趣味性就會大大增強[7]。
比如,一瓶b克的鹽水中含有a克鹽,此時鹽水濃度為,如果再添加m克鹽,這時候鹽水的濃度為 ,那么現在的鹽水是變咸了還是變淡了呢?根據生活常識,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加了鹽水自然會變咸,于是可以得出不等式 > 。通過具體生活情境,學生很容易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因此,教師應擅于利用學生生活經驗與現實生活情境組織教學活動,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活動情境
任何成功的教學活動都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雖然高中生的心理、邏輯思維逐漸趨向于成年人,但他們仍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進而開拓學生的思維,在幫助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法的同時,培養其團結協作能力[8]。比如,在教學概率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兩人為單位開展拋硬幣活動,一人拋硬幣,另一人記錄結果,合作拋10次、100次、200次……兩人合作統計正面、反面分別朝上的次數,并分別計算隨機拋一枚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開展這樣的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對概率的理解。
(四)實驗情境
大多數高中生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已經掌握了實驗的基本步驟,能通過提問、探究、實驗、總結等環節得出實驗結論。數學和這些課程有所不同,但是教師仍可以借助多媒體或者其他相關教學軟件為學生創設開放的實驗環境,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比如,在教學圓錐曲線的統一定義時,由于這一知識比較抽象,教師就可以借助幾何畫板或者微課等來演示、挖掘其中的規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綜上所述,采用情境創設方法開展高中數學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降低他們的數學學習難度,還可以活躍教學氛圍,發散學生思維,幫助他們獲得最優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綜合采用問題情境、生活情境、活動情境和實驗情境等多種方式,創設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情境,推動情境創設教學深入開展,引導學生開拓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承小華.高中數學新授課的問題情境創設策略分析:以“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的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8(12):65-66.
陳先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談課堂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中學數學,2020(07):52-53+56.
唐潔.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與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20(05):64-66.
林昌堯.例談高中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1):53.
楊新鵬,董蓉艷.基于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教學的情境創設:以“拋物線的定義”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0(12):25-27.
劉學民,龍海芹.新時代下數學教學情境創設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4):118-119.
周穎.問題情境驅動下的高中數學建模教學研究與實踐[J].新課程,2021(12):68.
劉青.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試題與研究,2021(0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