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謝成
【摘要】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引入,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有效調(diào)動,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對自身知識體系進行有效構建。文章就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對基于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思維導圖;應用
一、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教育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能夠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手段,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能夠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內(nèi)容,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探究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對思維導圖方式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策略加以分析和探討,確保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及實效性得到切實提高,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中思維導圖應用的重要性分析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與以往的教學模式相比,教師除了進行知識傳授,還需要對學生的思維加以訓練,從而為學生今后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1]。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在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
思維導圖與其他思維模式不同,能夠有效調(diào)動左右腦各種思維,比如理性思維、藝術、色彩、想象力等,充分發(fā)散思維,通過圖文形式,構建知識網(wǎng)絡。思維導圖形式主要包括餅狀圖、樹狀圖、蜘蛛圖等。首先,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基于不同知識間的交互關系,有效構建知識網(wǎng)絡,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形象化的思維。其次,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清晰梳理和呈現(xiàn)所有的知識關系結構,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及閱讀能力。再次,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簡潔、輕便等優(yōu)勢,能夠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及創(chuàng)造力,同時使教師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和主題。并且利用思維導圖構建放射性立體知識結構,能夠使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學習興趣不足
小學生年齡小,思維較為活躍,好奇心、求知欲強,極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注意力易分散,對學習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通常采用知識灌輸?shù)姆绞剑叨汝P注學生學習成績,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學習需求缺乏重視,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教學內(nèi)容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學習效率不理想
新課改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標和方向。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加強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2]。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因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往往要求學生反復抄寫,死記硬背,按照熟能生巧的原則,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對所學知識進行記憶。但學生對于知識背后的關系及規(guī)律缺乏深入的理解,極容易遺忘,導致學習效率較低,對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造成不利影響,增加學習壓力,無法保障學習質(zhì)量。
四、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導圖制作與欣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對思維導圖教學方式進行合理應用,針對不同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及學習方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思維導圖制作過程,并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有效總結,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可先就思維導圖的制作重點和方法進行講解,再引導學生根據(jù)烏鴉喝水的步驟制作思維導圖,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加深理解,提高學習效率。在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時,教師還可將其與合作學習方式相結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討論和探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另外,思維導圖表現(xiàn)形式具有多樣性。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過程中,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結合教材內(nèi)容,通過音頻、圖片、文字、視頻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充分發(fā)揮思維導圖多樣性的優(yōu)勢,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如在《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中,為了彌補靜態(tài)思維導圖的不足,教師可出示相應的圖片和視頻,組織學生對西沙群島美麗的景色進行觀賞,加深對文章中所描繪的情景的理解,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對學生自主學習及思考能力加強培養(yǎng)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加強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對自身知識結構進行有效構建。由于小學生年齡的局限性,思維能力及空間想象能力不足,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引導和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效率[3]。如在《大自然的聲音》一課中,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比如“課文中描述的聲音有哪些?除了文章中所描述的聲音,你還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聲音?”并要求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展開思考和學習,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歸納,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學生無法確定文章主線,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難以發(fā)現(xiàn),不能對文章內(nèi)涵進行準確把握的問題。因此,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利用嚴謹?shù)乃季S導圖結構對學生的思維模式進行有效引導,使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有效梳理,對文章主線進行明確,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確定文章內(nèi)容主次關系,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
如在《秋天的懷念》一課中,教師可針對此類敘事類文章,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進行梳理,使學生對文章所敘述的三個事件進行分析,對文中“母親”身上所體現(xiàn)的偉大母愛有正確的理解,并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感悟,從而增強閱讀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較好的閱讀技巧。
(三)使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得到滿足
語文是一門需要堅持長期學習的重要基礎學科,語文知識較為雜亂繁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加強重視,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配置,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在思維導圖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自身教學的不足,及時調(diào)整和改進教學方式,實現(xiàn)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教育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文章類型較多,包括說明文、記敘文等,課文中含有大量的短語、生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任務,明確教學重難點和主次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使學生在此過程中準確掌握學習重點,減輕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確保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有效掌握所學知識[4]。
在小學階段,學生往往對寫作存在畏懼心理,并且因閱讀能力不強,會對審題的準確性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并不斷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在進行《春天的顏色》寫作時,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方式,讓學生搜集不同顏色的詞語,擴充學生在景色認知方面的相關知識,構建集動物、植物、人物于一體的思維情境,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開展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五、結語
在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語文教學的要求,教師需要對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應用思維導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及個性特點,合理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繪制思維導圖,仔細梳理文章內(nèi)容,更好地理解和歸納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另外,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時,應將其與合作探究教學方法相結合,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劉春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神州(上旬刊),2020(03):204.
陳麗.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2):567.
闕利娟.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新課程(小學版),2019(04):138.
張蓮.議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課堂內(nèi)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19(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