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山東省工業布局特征與發展對策研究

2021-08-09 02:41:38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課題組
現代管理科學 2021年5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摘要]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數據為了解掌握山東工業經濟現狀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為促進山東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由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的跨越,從普查數據入手,全面分析全省規上企業的工業增加值、營收、利潤等分布情況及重點行業在各地市的發展狀況,深入剖析各市產業結構和發展重點,總結歸納全省工業布局特征。研究認為經過多年的發展,山東16市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結構和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但當前工業布局仍然存在問題和不足之處。今后工業布局調整優化的對策建議包括:一是提升產業結構,推動產業橫向區域轉移發展;二是強化經濟內循環,促進區域協同發展;三是引導區域創新,實現產業錯位發展新格局;四是壯大特色產業集群,構建“雁陣型”集群發展模式。

[關鍵詞]工業布局;經濟普查;高質量發展

一、 引言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山東省工業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牢牢把握制造強省定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啟了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跨越的新階段。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1規定,國務院于2018年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調查我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布局和效益。按照全國統一部署,山東省也進行了第四次經濟普查,其數據為深入了解山東省工業經濟現狀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數據和統計年鑒數據對山東省工業布局現狀及其特征進行研究分析,找出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2. 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通過查閱和參考山東省統計部門、中國知網(CNKI)、專著、期刊、網絡資源等的山東工業經濟統計資料及產業發展相關文獻,收集并掌握大量資料,厘清與本文有關問題的理論淵源。

(2)統計分析法。通過對第四次經濟普查的數據和統計年鑒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制作圖表直觀比對,務必使經分析得出的結果客觀和準確。

3. 文獻綜述

工業布局是一國或一個地區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和各生產要素的空間組合與安排。它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一種經濟活動,是生產力布局的主要環節。它取決于社會經濟制度,并受自然資源和技術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從縱向看,工業布局包括工業的總體布局、重大項目的地區分布、地點分布和廠址選擇。從橫向看,工業布局包括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工業企業的空間聯系以及工業區域、工業樞紐、工業中心之間的各種經濟技術上的空間聯系。與此相關的研究理論主要有:

(1)古典區位論。系統的區位理論形成于20世紀初,其中兩個重要規律是距離衰減法則和空間相互作用原理,包括以韋伯(Alfred Weber)1909年提出的工業區位論[1]、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1933年創立的中心地學說為代表的“靜態區位論”和二戰后研究者對影響工業布局的各種因素應用數理統計、線性規劃、投入-產出等方法建立區域模型的“動態區位論”[2]。

(2)空間結構理論。這一理論的研究起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德國,是在古典區位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總體的、動態的區位理論,反映一定區域范圍內社會經濟各組成部分的空間相互作用、位置關系、集聚規模和集聚程度,主要包括增長極理論、點-軸理論、核心與邊緣理論、梯度推移理論。

(3)地域生產綜合體理論(簡稱TPC)。TPC的研究起于前蘇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被介紹到美國、英國,是關于在一定地域范圍以一定的專業化部門組織整個地域經濟生產的理論,這里的專業化部門是指與全國其他區域的產業都存在緊密聯系的產業部門。TPC的理論體系包括生產結構理論、綜合體內相互聯系型論和動態理論[3]。

(4)新經濟地理理論。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等經濟學家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提出了這一理論,在傳統工業布局理論中增加了對規模報酬、集聚效益、不完全競爭等因素的考慮[4]。丹尼·庫(Danny Quah)1999年提出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將影響工業布局理論的發展。當前,研究網絡經濟下的產業布局特別是新興產業布局已成為這一理論發展的重要方向。

我國對工業布局理論的研究最早起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隨后在中西部經濟開發、國內城市化進程、國外先進理論、環境問題的影響下,理論研究重點先后轉向各省級區域的行業產業布局、城市的工業產業布局以及區域理論在工業布局中的實際應用、環境協調與工業布局等方面[5-8]。近幾年,區域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選擇和布局以及應用數理模型定量分析產業發展規劃成為理論研究的新熱點。因此,本文著眼于山東省工業布局的總體特征及各地市工業產業布局研究,從中分析出工業布局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布局調整優化的對策建議。

二、 山東省工業布局的主要特征

1. 頭羊效應突出,產業梯隊明顯

根據山東省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2018年,全省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3萬戶,實現營業收入8.99萬億元1。形成了青島、煙臺兩市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均超過9500億元的第一梯隊,工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占比均超過10%(表1)。兩市工業企業數量累計占全省15.66%、工業增加值占24.4%、營業收入占22.27%、利潤總額占25.25%、資產規模占23.87%、從業人員占20.63%,帶動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頭羊效應”突出。其中煙臺市占全省6%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卻貢獻了全省11.08%的工業增加值、10.76%的營業收入和13.49%的利潤總額,尤其是利潤總額占比超過青島1.76個百分點,高質高效發展表現突出。

濰坊、濱州、濟寧、東營、淄博、臨沂、濟南3等七市作為第二梯隊,各項經濟指標全省占比均在5%~10%之間,七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占比超過全省一半。其中工業企業數量累計占全省47.34%、工業增加值占44.98%、營業收入占54.27%、利潤總額占46.24%、資產規模占50.34%、從業人員占47.66%,成為支撐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其中臨沂市工業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占比達到12.01%,貢獻的利潤總額占比位居全省第三名,成為第二梯隊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發展,基礎牢、潛力大、動力足的地區之一。菏澤、威海、聊城、德州、日照、泰安、萊蕪、棗莊等八市是第三梯隊,各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占比均未超過5%。八市合計工業企業數量占全省37%、工業增加值占30.62%、營業收入占23.46%、利潤總額占28.5%、資產規模占25.81%、從業人員占31.72%,是全省工業經濟下一步發展潛力空間較大的地區。其中菏澤市在第三梯隊中,各項工業經濟指標位居首位,工業企業數量占比甚至能排在全省第五名,加上魯西南特有的區位優勢,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好,潛力大,是最有希望躋身全省工業第二梯隊的區域之一。

(1)從企業規模分布看。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63萬戶,臨沂工業企業達到4358戶,占全省比重10%以上,居全省首位。占全省比重5%~10%的有青島、濰坊、菏澤、德州、濟寧、淄博、煙臺、聊城、濟南九市;全省比重占3%~5%的有威海、濱州、泰安、棗莊四市;比重在3%以下的有東營、日照、萊蕪三市。

(2)從工業增加值分布看1。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1萬億元,青島、煙臺工業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比重占全省工業10%以上。全省比重占5%~10%的有東營、濰坊、淄博、濟南、濟寧、臨沂六市;全省比重占3%~5%的有聊城、德州、威海、菏澤、泰安、濱州、棗莊七市;全省比重占3%以下的有日照、萊蕪兩市。

(3)從營業收入分布看。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營業收入8.99萬億元,青島工業企業營業收入超過1萬億元,煙臺營業收入超過9000億元,兩市占全省比重超過10%以上。比重占5%~10%的有濰坊、濱州、濟寧、東營、淄博、臨沂、濟南七市;比重占3%~5%的有菏澤、威海、聊城、德州、日照五市;比重在3%以下的有泰安、萊蕪、棗莊三市。

(4)從利潤總額分布看2。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4872.3億元,煙臺、青島、臨沂三市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分別比重占10%以上;濟寧、濰坊、淄博、菏澤、濟南五市比重占5%~10%;德州、威海、濱州、日照、聊城五市比重占3%~5%;泰安、棗莊、萊蕪、東營四市比重在3%以下。

(5)從工業企業資產分布看。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總額9.74萬億元,青島、煙臺兩市工業企業資產超過1萬億元,比重占10%以上;濟寧、濰坊、濱州、東營、濟南、淄博、臨沂七市比重占5%~10%;德州、威海、聊城、菏澤、日照、泰安六市比重占3%~5%;棗莊、萊蕪兩市比重在3%以下。

(6)工業從業人員分布看。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數655.98萬人,青島、濰坊兩市工業從業人員比重占10%以上;煙臺、濟寧、臨沂、威海、菏澤、淄博、濟南、德州、濱州九市比重占5%~10%;東營、聊城、泰安、棗莊四市比重占3%~5%;日照、萊蕪兩市比重在3%以下。

2. 工業門類齊全,行業優勢集聚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山東省工業在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3大門類、41個大類和197個中類中均有分布,其中機械、化工、輕工、紡織、建材、醫藥等工業行業在全國均位居前列3,集聚分布優勢明顯(表2)。

(1)機械工業。2018年,全省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1.55萬億元,主要集中在青島、濟南、煙臺、濰坊四市,營業收入均超過千億元,占全省比重均在10%以上,分別為28.48%、13.91%、13.80%和11.26%,累計比重超過60%。比重占5%~10%的是濟寧市;比重在3%~5%的有臨沂、威海、泰安三市;其他九市分布比較均衡,都低于3%。

(2)化學工業。2018年,全省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2.39萬億元,主要集中在東營、淄博、濰坊三市,比重分別為21.67%、18.56%、11.20%,累計比重超過50%。菏澤、濱州、青島三市占比在5%~10%;煙臺、濟寧、臨沂、德州四市占比在3%~5%;濟南、棗莊、日照、威海、聊城、泰安、萊蕪七市在3%以下。

(3)輕工業。2018年,全省輕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1.64萬億元,占全省比重10%以上的有臨沂、青島、濰坊、煙臺四市;濱州、濟寧、威海、菏澤四市占比在5%~10%。德州、日照、濟南、淄博四市占比在3%~5%;聊城、棗莊、泰安、東營、萊蕪五市占比在3%以下。

(4)紡織工業。2018年,全省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3514.02億元,占全省比重10%以上的有濟寧、濰坊兩市,分別為23.62%、12.62%;青島、菏澤、濱州、威海、聊城、德州六市占比在5%~10%;臨沂、淄博、煙臺、泰安四市占比在3%~5%;棗莊、濟南、東營、萊蕪、日照五市占比在3%以下。

(5)建材工業。2018年,全省建材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3417.84億元,占全省比重10%以上的有淄博、濟南、臨沂三市;濟寧、濰坊、青島、菏澤、泰安五市占比在5%~10%;棗莊、德州、煙臺、日照、濱州五市占比在3%~5%;威海、聊城、萊蕪、東營四市占比在3%以下。

(6)冶金工業。2018年,全省冶金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1.29萬億元,占全省比重10%以上的有煙臺、濱州、聊城三市,分別為22.06%、19.99%、10.29%,累計超過50%;萊蕪、日照、東營、臨沂四市占比在5%~10%;濟南、濰坊兩市占比在3%~5%;青島、淄博、泰安、德州、濟寧、菏澤、威海、棗莊八市占比在3%以下。

(7)醫藥工業。2018年,全省醫藥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2677.5億元,占全省比重10%以上的有威海、臨沂兩市,分別為22.94%、11.78%;濟南、菏澤、淄博、濰坊、煙臺、濟寧、德州七市占比在5%~10%;青島占比在3%~5%;聊城、濱州、泰安、東營、日照、棗莊、萊蕪七7市占比在3%以下。

(8)電子工業。2018年,全省電子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3590.93億元,主要集中在煙臺、青島、濟南三市,占全省比重分別為34.76%、27.40%、17.30%,累計達到80%;威海、濰坊兩市比重在5%~10%;其他十二市零星分布,占比均在3%以下。

(9)能源工業。2018年,全省能源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6472.3億元,主要集中在濟寧、東營兩市,比重分別為44.81%、13.47%,累計比重超過50%;其他各市占比都在5%以下,其中,煙臺、菏澤、泰安、濰坊、青島、淄博、棗莊七市比重在3%~5%,臨沂、濟南、濱州、聊城、日照、萊蕪、德州、威海八市占比在3%以下。

(10)其他工業。2018年,全省其他工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354.45億元,主要集中在東營和濰坊兩市,占全省比重分別為36.25%、35.64%,累計超過70%;煙臺市占比在5%~10%。青島、濟寧、日照、淄博四市占在3%~5%;其他十市零星分布,都在3%以下,其中,聊城市沒有該工業分布。

3. 區域分布鮮明, 發展重點明確

山東省各市結合工業歷史基礎、區位、資源、技術等優勢條件,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結構和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

(1)濟南。濟南市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契機,聚焦數字經濟引領、工業優化升級、服務實體經濟三大重點任務,重點布局機械、化工、電子、輕工、冶金等行業,主要有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浪潮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濟南市機械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2160.70億元,占全省機械工業比重13.91%,排名第二;建材工業在全省建材工業中占比為10.85%,排名第二。

(2)青島。青島市出臺支持高質量發展政策,確定優化發展的“956”重點產業集群1,推進“雙百千”行動2和“一業一策”計劃3,機械、輕工、化工、電子等行業快速增長,主要有海爾集團、海信集團有限公司、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青島市工業經濟發展強勁,機械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4423.02億元,占全省機械工業比重28.48%,排名第一;電子工業和輕工業在全省該兩類工業占比分別為27.40%、11.88%,排名都是第二,在全省有著重要的地位。

(3)淄博。淄博市制定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規劃和推進方案,聚力做好“高新輕綠”,聚力推動工業邁向中高端,突出化工、輕工、機械、建材等行業,主要有中國石化齊魯石油化工公司、山東清源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淄博傅山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鋼鐵集團永鋒淄博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淄博市化學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4439.17億元,占全省化工工業比重18.56%,排名第二;建材工業在全省建材工業占比為12.35%,排名第一。

(4)棗莊。棗莊市扎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項目建設,高端制造業快速發展,主要布局化工、輕工、能源、機械、建材等行業,主要有棗莊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兗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山東濰焦集團薛城能源有限公司、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棗莊市工業經濟規模較小,各工業大類在全省排名均比較靠后,在本市各工業大類排名第一的化學工業,在全省化學工業所占比重為2.06%,排名僅第十二位。

(5)東營。東營市推動工業發展由量的擴張加快向創新發展轉變,以創新為引領,重點抓好四大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全力培育工業新動能,化工、能源、冶金等行業優勢明顯,主要有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東營魯方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利華益利津煉化有限公司、東營齊潤化工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東營市因地理環境優勢,化工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5183.91億元,占全省化學工業比重21.67%,排名第一;能源工業在全省該類工業占比為13.47%,排名第二,在本市工業中占比為11.62%,排名第二。

(6)煙臺。煙臺市在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上持續加力,積極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重點培育“7+N”主導產業集群1,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重點布局冶金、機械、輕工、電子、化工等行業,主要有山東黃金冶煉有限公司、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南山集團有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東岳汽車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煙臺市工業經濟發展強勁,電子工業和冶金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分別為1248.05億元、2854.42億元,分別占全省該兩類工業比重34.76%、22.06%,排名都是第一,占本市各工業大類比重分別為12.09%、29.51%,排名分別是第四、第一,在煙臺市乃至全省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7)濰坊。濰坊市在全省率先組建新舊動能轉換基金。16家企業列入國家、省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上云企業超過3000家,PPP項目入庫和簽約落地數量全省第一,化工、輕工、機械等行業優勢明顯,主要有中化弘潤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公司、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諸城汽車廠等重點企業。濰坊市化工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2679.90億元,占全省化學工業比重11.20%,排名第三,占本市各工業大類比重32.35%,排名第一,在濰坊市有著重要的地位;紡織工業和其他工業分別占全省該兩類工業比重12.36%、35.64%,排名都是第二。

(8)濟寧。濟寧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等高新技術產品產量翻番,針狀焦、石墨烯等關鍵核心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重點布局能源、輕工、化工、機械、紡織等行業,主要有兗礦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如意時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山東太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華勤橡膠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濟寧市工業經濟總體向好,因地理環境優勢,能源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2900.09億元,占全省能源工業比重44.81%,排名第一;紡織工業在全省紡織工業占比為23.62%,排名第一,在本市各工業中占比為11.05%,排名第五,也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9)泰安。泰安市落實“產業興市”戰略,圍繞“10+1”產業培育2,健全完善專項規劃,組建“11+4”專班推進機制,優勢產業加速發展,重點布局機械、冶金、輕工、能源、化工等行業,主要有石橫特鋼集團有限公司、泰開集團有限公司、瑞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能源重型裝備制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泰安市工業經濟發展比較滯后,各工業大類在全省排名均比較靠后,在本市各工業大類排名第一的機械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487.37億元,在全省機械工業中占比重為3.14%,排名僅第八。

(10)威海。威海市堅持以“四新”促“四化”,聚焦數字經濟,實施工業互聯網戰略和大數據戰略,促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重點布局輕工、醫藥、機械、化工等行業,主要有威高集團有限公司、迪尚集團有限公司、三角集團有限公司、成山集團有限公司、惠普打印機(山東)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威海市醫藥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614.13億元,占全省醫藥工業比重22.94%,排名第一,占本市工業比重19.07%,排名第二,在威海市乃至全省有著重要的地位。

(11)日照。日照市編制實施了《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確立了“一帶一路”港口樞紐、日照(石臼灣)中央活力區、先進鋼鐵制造基地、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基地等“十大專項”,重點布局冶金、輕工、化工、機械等行業,主要有日照鋼鐵有限公司、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日照寶華新材料有限公司、亞太森博(山東)紙漿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日照市工業經濟總體發展比較緩慢,冶金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941.47億元,占全省冶金工業比重7.28%,排名第五,占本市工業比重34.75%,排名第一,在日照市有著重要的地位。

(12)萊蕪。萊蕪市(現為濟南市萊蕪區和鋼城區)推進十大重點產業項目和十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努力做好以“四新”促“四化”,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冶金行業優勢明顯,主要有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萊蕪分公司、山東九羊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萊蕪市工業經濟規模較小,各工業大類在全省排名均比較靠后,發展最好的冶金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1138.38億元,在全省冶金工業所占比重為8.80%,排名第四。

(13)臨沂。臨沂市明確“一城引領、兩廊帶動、三園集聚、全域協同”的總體布局。對重點產業逐一制定專項規劃,堅決淘汰落后過剩產能,工程機械、木業、精品旅游、商貿物流四個產業集群,被列入全省首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重點布局輕工、化工、冶金、機械等行業,主要有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山東清沂山石化科技有限公司、臨沂鑫海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東部銅業股份有限公司、臨沂新程金鑼肉制品集團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臨沂市工業經濟總體向好,輕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2304.67億元,占全省輕工業比重14.00%,排名第一;醫藥工業雖然在本市工業中占比為5.71%,排名第六,但在全省醫藥工業中占比為11.78%,排名第二,在全省醫藥工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14)德州。德州市堅持以“四新”促“四化”,東部城區德州創新谷、高新區(禹城)中央創新區、齊河中關村海淀高新園區三大園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生物技術、醫養健康、現代農業四個產業納入全省首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重點布局化工、輕工、機械、冶金等行業,主要有山東萊鋼永鋒鋼鐵有限公司、山東恒源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華魯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德州電廠、德州實華化工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德州市工業經濟在全省排名比較靠后,在本市各工業大類排名第一的化學工業,在全省化學工業中所占比重為3.36%,排名僅第十。

(15)聊城。聊城市立足邁向產業中高端,加快推進產業集群化、產品高新化、模式新型化、品牌高端化,產業發展競爭力全面提升,重點布局冶金、輕工、機械、化工等行業,主要有信發集團(茌平)有限公司、魯西集團有限公司、陽光祥光銅業有限公司、山東鑫華特鋼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冠洲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聊城市工業經濟發展最好的是冶金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1331.33億元,占全省冶金工業比重10.29%,排名第三,占本市工業比重42.34%,排名第一,在聊城市有著重要的地位;在本市各工業大類排名第二的輕工業,在全省輕工業中占比為2.99%,排名僅第十三;其他工業在聊城為空白。

(16)濱州。濱州市重點推動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向高端邁進,加快國家級輕質高強新材料產業基地、高端石化產業基地、糧食加工轉化基地、新型紡織產業基地、優質畜牧水產基地和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冶金、化工、輕工等行業優勢明顯,主要有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西王集團有限公司、山東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東廣富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創新金屬科技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濱州市冶金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2586.91億元,占全省冶金工業比重19.99%,排名第二。

(17)菏澤。菏澤市聚焦“七大主導產業”,全面實施新舊動能轉換“十大工程”,東明石化產業園、定陶潤鑫化工產業園等7個化工園區獲省批準認定,化工、輕工等行業優勢明顯,主要有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玉皇化工有限公司、山東恒偉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玉皇盛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鐵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渮澤市化學工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1775.21億元,占全省化學工業比重7.42%,排名第四。

三、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工業分布集中于東部沿海,區域差距依然較大

多年以來,山東工業總體分布呈明顯的集中特點,主要是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以濟青線為軸心的“工業走廊”。2018年,濟青線兩側的半島地區和魯中地區各項經濟指標依然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占41.76%、工業增加值占50.81%、營業收入占48.79%、利潤總額占52.07%、資產占48.88%、從業人員占48.04%。工業布局的不平衡加劇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工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產業優勢難以發揮。

2. 區域增長不均衡,三大圈層一體化發展面臨挑戰1

全省大多數城市工業經濟雖然保持較快增長,但是依然存在著區域增速不均衡的現象。2018年,濟南、青島、淄博等13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5%以上,而棗莊、東營、聊城、濱州四市相對低位增長,增速低于5%,其中位居第二梯隊的濱州還是負增長;主營業務收入方面,日照、臨沂、萊蕪、淄博四市增速較快,增幅均在10%以上,而濱州、聊城則是負增長;利潤總額方面,萊蕪、棗莊、日照、淄博、泰安增速均在20%以上,而東營、濱州、煙臺和聊城則是負增長。

3. 市域范圍產業協同難度大,錯位發展格局尚未形成

各地市產業協同發展方向不明晰,區域產業特色不鮮明,產業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比如在各市現有重點行業中,涉及化工行業的有16個市,涉及輕工行業的有15個市,涉及機械行業的有13個市,涉及冶金行業的有9個市,市域的行政區域劃分、制度壁壘林立、公共資源失調等原因嚴重制約著這些行業的協同發展,同一行業在不同區域之間主要以低水平競爭關系為主,合作較少,良好的區域分工格局尚未形成。

四、 優化工業布局的意見建議

1. 推動產業轉移發展

促進產業橫向區域轉移發展,推動山東鋼鐵、焦化、化肥、水泥、陶瓷等傳統行業的生產性環節向中西部等經濟發展緩慢地區轉移,以騰出空間發展與高新科技、現代服務業相關聯的產業,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和服務功能。鼓勵菏澤、棗莊等經濟欠發達地市關注資本、技術、信息和產業鏈節點,在產業薄弱的地方承接和吸納產業的轉移和輻射;引導青島、煙臺、濰坊等產業集聚地市借助高新技術資源,改造機械、化工、紡織等優勢傳統產業,并努力發展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增強經濟實力和發展后勁。

2. 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當前,在強化經濟內循環的大背景下,從優化資源配置的角度對區域協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根據產業集聚區、城市新區、開發區等不同載體的資源優勢、環境承載能力、主體功能規劃、產業發展基礎等具體情況,制定和完善有差別的產業發展戰略和政策措施,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強化區域聯動,支持濟南、青島市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提高綜合承載和輻射帶動能力。以同城化為方向,培育發展濟南都市圈和青島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實施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的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省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3. 實現產業錯位發展

依照各區域所具有的自然條件、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產業發展基礎,不斷實現區域間的產業協調錯位發展,形成各市內部和大中小城市分工合理、布局科學的現代產業發展新格局。一方面,要發揮沿渤海、黃海的區位、資源、交通、信息、生態環境等聚集優勢,集中布局高端石化、鋼鐵、海工裝備等產業以及原料、產品進出口依存度較高的產業,打造山東沿海高端產業功能區。立足資源型城市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深入挖掘發展潛力,推動工業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轉移,推進菏澤、濟寧、棗莊、濱州、東營、臨沂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生產性服務業新的增長極。另一方面,要實施有效的區域內產業經濟利益分享與補償機制,充分發揮產業創新主體作用,突破產業結構優化的關鍵核心技術,引導產業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和創新要素,促進區域內生產要素的優化與組合。

4. 壯大集群特色發展

要立足全省工業布局,在各市優勢產業的基礎上做強化工、機械、電子、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集群,做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群。充分發揮集群發展標桿示范作用,進一步推動各市立足區域特色和產業基礎,合理布局和積極引導產業集群的發展。一方面,以濟南章丘和煙臺福山汽車零配件組團、青島家電及電子產品產業組團等為標桿,圍繞骨干龍頭企業形成和壯大一批產業集群;另一方面,以即墨服裝產業集群、滕州市中小機床產業集群等為標桿,圍繞同類中小企業形成和壯大一批特色產業集群。建立“雁陣型”產業集群及集群領軍企業培育庫,對認定的產業集群,明確在土地供應、資金安排、能耗指標、重大項目等方面政策支持。通過產業集群的布局形式,眾多中小企業抱團發展,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安虎森.區域經濟學[M].2版.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2] 陳秀山,張可云.區域經濟學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 賈益東.產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4] 李小建.經濟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產業布局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6] 劉濤,曹廣忠,江藝東,等.區域產業布局模式識別:指標體系與實證檢驗[J].地理學,2010,2(30):190-196.

[7] 肖春梅.我國工業布局的演變特征、存在問題與優化策略[J].當代經濟研究,2011(1):73-78.

[8] 張小平,鄧曉衛,焦軍彩.基于集聚效應的產業布局優化研究[J].商化時代,2013(4):119-120.

Abstract:The data of the fourth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provides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o speed up the leap from a big industrial province to a strong industrial province, this paper uses the census data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added value, business income, total profit of enterprises above designated size on the provincial scale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ajor industries in 16 cities.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focus of each city, and summarizes the industrial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provinc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focus of each city are analyzed and the industrial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ole province are summarized,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16 cities have formed their ow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dvantages and established a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layout.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industrial layout in the future: first,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horizontal regional transfer of industry; seco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irculation of economy and promot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e third is to guide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realize a new pattern of industrial dislocation development; the fourth is to strengthen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build the "geese formation" development mode.

Key words:industrial distribution; economic censu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作者簡介: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課題組。課題組成員包括:劉際寧(1972-),女,本科,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工業經濟;李國芹(1967-),女,本科,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工業經濟;陳高華(1961-),男,本科,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工業經濟;王巧婧(1982-),女,碩士,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經濟師,研究方向為工業經濟;陳文(1982-),男,本科,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工業經濟;邵磊(1983-),男,碩士,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工業經濟。

(收稿日期:2021-03-09 責任編輯:殷 ?。?/p>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中國市場(2018年18期)2018-06-13 05:41:22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不卡视频|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日韩高清一区 |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久久91精品牛牛| 欧美区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亚洲成年人网|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内视频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软件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欧美日韩91|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国产成人一二三|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亚洲黄色成人| a天堂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99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毛片|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九九免费观看全部免费视频| 国产色伊人|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APP|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成人蜜桃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在线网站18禁| 亚洲人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第一页| 亚洲视频影院|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精品老司机| 青青青草国产|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屏|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白浆在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无码91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在线色国产|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