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如何有效地將核心素養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成為焦點。很多學校和教師進行了有關將核心素養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實踐,而根據實踐證明,英語核心素養在初中課堂的有效滲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還能夠幫助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能力,樹立學生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有助于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課堂滲透
【作者簡介】鐘丹妮(1993.11-),女,漢族,福建長汀人,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學。
2014年教育部明確提出“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學生綜合核心價值素養的教育和培養成為我國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所謂英語學科核心能力素養的培養,主要是指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基本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以及與英語相關的文化素質和綜合素養的逐步形成。英語教育的核心文化素養能力大致可分為四個基本維度:綜合語言表達能力、文化素質品格、思維表達能力和英語學習實踐能力。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考慮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的基本知識和語言技能,創設真實語境引導學生應用語言,還需要進行思維品質的塑造、文化和德育的滲透,才能夠培養出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轉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目標
只有將核心素養理念融入具體學科中,才能更好地實施學科的核心素養。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素質、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創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英語教師徹底改變“教師一言堂”,只強調語言知識和技能,不重視語言的合理應用和文化內涵學習的傳統教學理念。英語教育工作應充分重視綜合培養學生的文化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塑造其健康的道德人格,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教學活動的目標始終是一切德育活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因此,教師應該通過優化教學過程目標來引導和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和教學過程。著名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發現它,因為這個發現是最深刻的理解,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為了有效培養和不斷提高中小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教師應不斷轉變教學觀點,優化教學目標,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積極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應用語言,進行語言實踐。
二、學習了解多元素文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文化性格的有效滲透。當他們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時,他們理解文化差異和異國風情。同時,他們應該加深對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讓他們在傳播我們的文化時形成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比如,教師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 have a great time”教學時,可以結合課本上的內容向學生提問:“What do you want to do if you go to the party?”在得到學生的回答后,教師可以通過聚會將話題延伸到西方的派對文化,“When attending a party, participants need to bring some fruits, drinks or snacks made by themselves”,通過講解西方的派對文化引發學生對于本節課堂的興趣,教師還可以接著提問:“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western party culture?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發言,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積累。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激發每個學生積極的好奇心,督促其他學生積極提問,然后積極探索,尋求正確的答案。然而,西方派對文化所涉及的文化或社會歷史背景往往是復雜的,想要學生在短時間內充分了解西方國家的派對文化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針對這種特殊情況,教師可以通過閱讀課外讀物來補充學生的基礎知識,或者鼓勵學生在課后通過互聯網和公共圖書館查找更多關于西方國家派對文化背景的信息。這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逐漸認識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價值認同和對西方文化的寬容意識。
三、教學立足于教材,補充學習資源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英語教學教材的主要內容側重于學生對語言基本結構的掌握。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教學素養,英語教師應該認真研究英語教材,及時解讀、重構甚至補充其他教學資源,而不僅僅是“讀”教材,“教”教材。所謂教學資源的適當補充,主要是指教師能夠有意識地、適當地添加一些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符合學生學情的、有利于不斷提高學生語言和英語綜合核心能力的資源。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B 2b 關于熊貓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設置教學任務為“介紹一種瀕臨滅絕的動物,描述其習性、現狀和保護措施”,以對學習的內容進行遷移和應用。教師可補充關于瀕臨滅絕動物的閱讀材料,比如大象、海豚、藏羚羊等等,讓學生能夠了解更多和動物保護相關知識和語言表達,為最后課堂教學大任務作鋪墊。在八年級下冊U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這一單元中涉及許多國外經典文學作品。其中,SA 3a 是《魯濱孫漂流記》的部分選段,教師可在課堂上補充更多的選段給學生進行閱讀和學習,幫助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故事的發展和判斷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個人品質??傊?,通過補充適合學生情況的教學資源和材料,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能夠提供更多的思考和語言應用機會,以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四、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口頭交流機會
英語課堂的學習不可避免地需要良好的語言環境,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缺乏使用英語對話和學校的環境,很少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英語教學核心能力的深入培養。在學習英語時,除了少數積極的學生之外,大多數學生都正在學習“啞巴英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材要求,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欲望,盡量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學習機會,讓他們接觸和應用語言。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八年級中的Unit 9“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有條件的情況再在教室中舉辦一次小型的聚會,并且邀請同學以及外國朋友參加,讓學生在聚會中暢所欲言,并且在活動前,讓同學收集自己想了解、想知道的問題,在聚會上進行交流。教師還需要在聚會中,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交流并且注重收集有關英語的資料,以培養他們的英語口語和表達能力。通過與外國友人的交流,了解西方國家的生活習俗和傳統文化,學生們逐漸加深了對外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聚會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專門組織現場交流,進行學習總結。主要目的是總結學生在交流和學習過程中所學到的西方語言文學和傳統文化知識。在這個總結學習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提高了學習英語的基本核心知識,除了參加交流活動外,教師還發現他們可以自由組織各種活動,如“英語角”比賽和表演。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英語語言進行交流,還可以充分體會到與同學使用英語共同完成某件事的巨大成就感,享受與英語文化交流的獨特魅力,從而達到充分發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良好目的。
五、創新作業形式
作業是教師不斷加強課堂教學效果反饋的重要教學方法。因此,在作業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重課后不斷創新作業教學形式以調動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充分結合英語備課團隊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共同努力不斷優化課后作業,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在初中英語學習階段,教師應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充分利用英語課后的作業時間,培養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應用英語的交際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和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進行英語課堂學習之后,除了部分書面作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利用英語進行表演,表演的主題可以根據課上學習的內容制定,例如在學習“Will people have robots”這一單元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機器人為主題排練一部話劇,課后,讓小組同學分工合作,完成編寫英語臺詞,排練等任務。這種,作業方式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英語實際應用的掌握,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綜合核心能力。
六、積極反思,努力提高教師的個人文化素質
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只有融入英語的具體教學過程中才能實現,教學設計要與英語的核心素養理念有機融合,目前英語的初中閱讀教學大多是單向的語言輸入過程,強調對語言知識的分析,或者局限于機械化訓練、課本上的閱讀練習等靜態課堂教學。大多數教師停留在淺層次的教學,較少關注學生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等高階思維的培養,缺乏對閱讀材料所蘊含的文化背景的深度挖掘,而且教師的個人魅力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堅持不斷學習,加強基本技能教學,提高專業素質。其次,要加強師德修養,做好學生的引路人,用更精彩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再次,鼓勵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度面對和努力克服現實生活和工作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人生觀和核心價值觀,為未來的成長做好準備,成為綜合心理素質良好的優秀人才。此外,教師要積極反思,養成課后寫教學反思和案例分析的好習慣。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弱,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初中階段學生主要的學習動機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和要求。如果學生喜歡甚至崇拜一個老師,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增加,反之,如果學生對于老師感到不滿或者厭惡,會大大降低對于學習的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素質,英語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每節課結束后及時記錄課堂教學的成功,分析失敗環節的原因,反思教學中的不足,找出解決辦法,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為成長為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做準備。
七、結語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漸形成的正確價值觀、本質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應不斷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和素質,緊跟時代的發展,學習最新教學理念,立足學生實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過程,創設課堂情境提供讓學生使用語言的機會,提升課后作業有效性,才能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有效滲透在教學中,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義青.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分析[D].洛陽師范學院,2020.
[2]凌楠.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英語教材分析——以人教版必修一為例[D].重慶師范大學,2020.
[3]黃輝萍.淺析在鄉鎮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東方英語:中學版,2018(7):69-70.
[4]張超.淺析核心素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新東方英語·中學生,2018(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