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科技發展迅速,線上教學為廣大師生所應用,但作業落實情況不容樂觀。筆者對英語教學作業布置情況進行了調查,在作業布置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了系統討論,得出的結論為:通過作業的預設化、合作化、實用化,能夠顯著提升英語作業在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落實,實現新科技發展背景下英語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關鍵詞】高中;英語作業;有效性研究
【作者簡介】顧季萍,山東省齊河縣第一中學。
引言
目前,對高中英語課程進行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習,以提升其英語綜合素質。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英語教師應當依照時代需求,對英語課程的內容進行基礎化與選擇化的改良。但是,筆者調查發現:眾多英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主要將注意力集中于課上教學,對課下作業的重視程度較低,導致教學活動并不能夠充分發揮其作用。特別是近年來,現代科技發展迅速,線上教學有所增加,作業布置落實情況不好。盡管眾多英語教師在布置與批改作業的工作中消耗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是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卻普遍缺乏科學性與時效性,導致學生們無法通過作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導致整體學習效率較低。所以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當著重關注英語作業的有效性,從而保障英語教學的質量。
一、高中英語作業有效性研究背景
1.傳統布置英語作業方式的滯后性。一直以來,眾多高中普遍以高考為最終目的進行課程教學與作業布置,這樣的作業設計模式盡管能夠在短期內幫助學生培養答題技巧,增加考試分數,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并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傳統作業的問題更是不斷彰顯出來。具體而言,傳統作業模式的弊端主要體現為如下幾點:
第一,傳統的英語作業布置過程是以教師為導向的,教師面向所有學生進行統一的作業布置,學生只能依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作業,這種作業布置方式缺乏層次性與針對性。第二,傳統英語作業缺乏合作性,學生總是獨自完成英語作業,導致學生之間缺乏討論與互動。第三,傳統作業內容以復習課堂內容為主,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復習僅僅是學習的一方面,在復習的同時還應當結合有效的預習,從而在整體上提升學生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解水平。
2.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布置的作業應該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引領作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學生結合英語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逐步理解課程知識、獲取語言技能。而英語作業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部分,能夠起到夯實課程知識的作用,能夠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應當提升對作業布置的重視水平,通過創新的作業模式提升教學質量。特別是現代科技發展迅速,線上教學方式多樣的情況下,面臨線上教學監控不到位、作業達成度不高、學習落實情況差的問題,更要關注作業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在幫助學生培養英語興趣的同時提升語言實踐能力。
二、高中英語作業有效性研究意義
高中英語作業是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鞏固與實踐的主要途徑,其直接決定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運用水平,因此在培養學生英語素質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高中英語作業也是融合課程教學內容以及課外知識的媒體。在新課改逐步推行的過程中,高中英語課程已經完成了初步改革,但是英語家庭作業卻較為滯后。當前眾多高中英語作業以背誦單詞與課文為主,這一類型的作業枯燥乏味,壓抑了學生對英語課程的熱情,不利于英語學習的興趣的提高。以往的作業布置模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需求,同時也不符合“立德樹人”的理念。所以,教師應當根據如下兩條理論依據提升作業的實效性:(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學生結合英語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逐步理解課程知識、獲取語言技能。而英語作業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部分,能夠起到夯實課程知識的作用,能夠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能力。特別是在新課改推行之后,作業的重要意義更得以彰顯。(2)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的核心在于將學習者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關注主體的意愿與需求。人本主義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三、高中英語作業有效性研究的主要內容
1.普通高中英語作業現狀分析。第一,當前的英語作業以背誦單詞與課文為主,許多情況下教師安排學生利用早自習時間進行背誦,并于課上進行檢查。這一類型的作業缺乏多樣性與樂趣性,因此制約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
第二,當前的英語作業缺乏層次性,教師往往面向全班學生布置統一的英語作業。在這種模式下,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無法通過作業加強學習能力,進而導致懈怠情緒。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無法應對作業的難度,進而打擊其學習熱情。
第三,當前的英語作業缺乏科學的反饋機制。許多教師過度關注學生書寫的整潔性,對內容卻匆匆略過,長此以往影響教學效果。
2.普通高中英語作業的有效性研究。(1)有關作業量、作業用時的國內外相關研究。國內外研究人員針對這一問題得出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一般情況下,作業量與所消耗的時間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同時,部分研究人員認為作業量與學科成績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甚至存在一定的負向關聯性。研究人員oeL Kincheloe在其著作中指出,英語學科的成績與作業量之間不存在相關性,或者存在一定的負向關聯性。大量的作業并不能導向良好的英語成績。
(2)有關作業分類的國內外相關研究。美國許多高中都會采用Real- life homework,可翻譯為貼近生活的家庭作業。學生在完成課程知識的學習后,教師會安排學生將習得的知識在生活中進行實踐,從而加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能力。同時,學生會發現他們所學的知識有意義。另一方面,在作業量上,要避免各個學科布置不科學,占用學生精力。各科教師要關注學科整合問題,要相互協調,作業在形式上應當朝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研究人員郭華等人將作業分為三類,分別為:基礎型、提高型、擴展型。基礎類作業的主要作用在于培養學生基本的解題技巧,一般情況下,基礎類作業需要圍繞課堂所講的知識進行一定的拓展。而提高型與擴展型作業則側重于探究活動,學生通過這類作業能夠對事物的演變規律以及關聯性進行探究。筆者對眾多研究人員的文獻進行了整理,發現研究人員普遍認為作業能夠對課程學習起到促進作用。但是國內外對作業的研究點往往比較隨意與零散,不成系統和體系。
(3)當前研究的不足及展望。當前各國學者已經得出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尚未建立起系統性的研究理論架構。舉例而言,當前尚未針對作業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得出全面的研究成果。另外,當前學者的研究主題集中度較低,他們的關注點較為分散。
四、提高高中英語作業有效性的實踐策略
1.英語作業預設化。人本主義教學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而英語作業預設化是這一理論的有效實踐手段。具體而言,教師需要將次日英語課的目的與要求作為預設性作業布置給學生,起到預習課程內容的作用,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課堂流程的熟悉度與參與度。在疫情期間,線上教學比較多,預先把教學內容合理化地融入學生的作業中就可以引導線上教學流程化、規范化。
2.英語作業合作化。研究人員埃利斯提出,成功的溝通需要交流雙方的共同努力,另外該研究人員還指出,應當避免以個人主義的方式進行學習,而是通過合作的方式提升雙方的學習能力。所以在進行作業布置的過程中,應當適當規劃合作性作業。教師將學生分為小組,并安排組內成員共同完成合作性作業,在這種模式下,學生能夠充分對課程知識進行溝通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加深學生對作業內容的理解,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組內進行意見交換與交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疫情期間,可以在微信上構建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作業,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英語作業合作化在線上教學期間比學生單獨應付作業更利于提高學習效果明顯。
3.英語作業實用化,題型多樣化。前文提及,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學以致用。傳統家庭作業僅僅是習題化的課本內容再現,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英語與實踐相結合的作業,這類作業能夠將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訂英語活動策劃,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實踐經驗,促使學生在英語應用中獲得成就感和目標感。
另外,單一的選擇題不足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所以筆者認為,在疫情的特殊時期,英語教師應當布置短語中英互譯、重點句翻譯、寫作小練筆類型的作業,提高主觀題在作業中的占比,相應地降低單選題等客觀題在作業中的比重,從而著重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作業作為課程教學的輔助,其發揮的作用包括以下三點:首先,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其次,學生能夠通過作業進行課程預習,為次日的學習做好準備。最后,作業也是課程內容與課外知識連接的媒介,能夠幫助學生對多樣化的知識進行探索。學生通過作業能夠了解自身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水平,為學生提供了自我檢驗的途徑。因此教師應當提高對作業的重視水平,以嚴謹的態度進行作業設計,通過多種資源與技術保障作業的多樣性與實效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積極引入多媒體技術等方式豐富作業類型,提升作業的趣味性。最后,教師還應當對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學習動機進行分析,并以教學內容為核心進行作業設計。
參考文獻:
[1]汪富金,宋順生.課堂任務型“寫長法”實證研究 [J].基礎英語教育,2009(6):23-30.
[2]吳榮華.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英語作業的設計與評價[J].教學與管理,2008(3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