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陳曉侃 賀洋程琳

【摘要】本研究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五個維度的二級目標(小學畢業需達到),考察了中部某省六所農村小學84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問卷分析發現,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三個維度與《課標》二級目標較為接近,但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兩個維度卻有較大的差距。基于發此,本研究對農村教師的英語教學提出建議。
【關鍵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農村小學;英語學習
【作者簡介】李紅梅(1993-),女,湖北武漢人,武漢市光谷第四小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語研究;陳曉侃,深圳市寶安區海韻學校,碩士研究生;賀洋程琳,新東方訊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碩士研究生。
引言
2018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教育投入繼續向困難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作為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學對農村孩子形成開放心態、良好品格,發展思維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是指導小學英語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對深入推進農村小學英語課程及教師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課標》,英語課程總目標被劃分為五個維度,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基于這五個維度,《課標》提出分級目標,如小學畢業應達到二級目標要求。《課標》推行已有近十年,但其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效果鮮有受到關注。為數不多的實證研究基本是從教師角度考察小學英語教師對《課標》的認同感,或結合《課標》探究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極少有探究《課標》實施后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未對《課標》五個維度的分級目標作詳細探究。鑒于此,本研究基于《課標》在五個維度的二級目標要求,對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考察。
一、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為中部某省某縣六所農村小學的84名學生及11名英語教師。學生及教師均自愿參與。在84名(男生41名,女生43名)學生中,44名來自五年級,40名來自六年級。半數以上學生是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督促和指導。11名教師中,只有2名為英語專業畢業生,其余教師的學歷背景有漢語、數學、體育等。
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首先,學生問卷通過自我評價的方式考察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以往研究發現,對學業能力的自我評價可以較為準確地預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問卷內容包含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維度。這五個維度的描述基于《課標》中二級目標的要求,即小學畢業的目標。由于對各個維度進行逐一考察可行性較小,本研究從每個維度中選取了較有代表性且較易于考察的幾項能力表現(見表1)。其次,本研究還通過教師問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問卷內容包括教師的教學重點及對學生英語學習情況(畢業時的詞匯量、英語學習興趣)的認識,同樣參考了《課標》中五個維度的二級目標要求。
二、結果與討論
1. 學生調查問卷結果。(1)語言技能維度。語言技能方面,考察學生的聽、說、讀、寫及玩演視聽能力。根據《課標》對二級水平的描述,學生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問候和信息交換,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并講述簡單的故事。結果顯示,五年級和六年級都只有1名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信息交流;五年級有9名(20%)學生能夠進行不太流利的信息交流,六年級也僅有9人(24%);五年級有10名(23%)學生表示勉強能進行交流,六年級則更少,只有8名學生(21%)。兩個年級都有接近半數的學生無法讀講故事。該發現與以往的調查結果相似。五年級與六年級學生間差異很小,說明隨著年級遞增,學生能力沒有明顯的進步。
書寫方面,二級目標要求學生能正確使用大小寫字母和常用標點符號。結果顯示,五年級(89%)和六年級(93%)的大部分學生總是能夠或有時能夠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和大小寫,說明教師在這方面的訓練較有成效。
玩演視聽方面,《課標》要求學生能唱30首左右英語歌曲和歌謠。結果顯示,85%的五年級學生能唱5首左右,六年級的比例是83%,與五年級基本一致,說明學生的玩演視聽能力沒有提升。
(2)語言知識維度。考察了學生的單詞量及對時態的掌握。二級目標對學生詞匯量的要求為600-700個單詞。問卷結果顯示,五年級學生中85%的學生的詞匯量小于50個;六年級學生中詞匯量小于50個的學生占75%。只有13%的五年級學生和5%的六年級學生認為自己的詞匯量大于100個,但也遠低于《課程》二級目標的要求。學生可能對自己單詞量的增長不清楚,誤以為自己只認識幾十個單詞。教師應定期讓學生了解他們的進步,也可以讓他們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如果詞匯量確實與學生的估計一致,他們畢業時的單詞量也很難達到《課標》要求的600-700個單詞。單詞量的匱乏可能嚴重制約學生初中階段英語能力的發展。
時態方面,二級目標要求學生能理解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和一般將來時的意義和用法。結果顯示,27%的五年級和45%的六年級學生能大概理解這幾種時態的意義和用法;僅有1名六年級學生能夠理解并使用這幾種時態。雖然學生的語法知識水平隨著年級的升高有所增長,但與《課標》的二級目標要求還相去甚遠。
(3)情感態度維度。82%的五年級學生和60%的六年級學生回答喜歡英語學習。所有五年級學生都沒有反映對英語的不喜歡,六年級學生中不喜歡英語的僅有7人(8%)。說明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較高學習興趣,與以往調查結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五年級學生喜歡英語的比例遠遠高出六年級學生。以往研究也發現,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隨年級的升高而下降。這種變化可能是由學習難度加大引起的。教師應當注意觀察學生學習興趣的變化并采取適當方法激發和保持興趣。
(4)學習策略維度。大部分五年級(95%)和六年級(85%)學生表示遇到困難時會向老師或同學求助,說明他們能夠在學習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兩個年級中都有約70%的學生表示能夠使用字典查詞,與《課標》要求較接近。
(5)文化意識維度。86%的五年級學生和87%的六年級學生表達了對異國文化的興趣,只有1%的學生表示對外國文化和習俗絲毫不感興趣。
2. 教師調查問卷結果。(1)教學重點。綜合問卷中11名教師對首要教學重點的回答,46%的教師認為單詞是學生需重點掌握的技能;緊隨其后的是口語和興趣,均有18%的教師將其列為首要教學重點。最少被提及的是聽力和閱讀,分別僅有1名教師提及。對于次要教學重點,37%的教師認為口語相對重要,緊隨其后的是語法和句子結構,均有18%的教師將其列為次要教學重點;最少被提及的是語言知識、聽力和興趣,分別僅有1名教師提及。
教師對口語能力的重視反映了學生在這一能力上的欠缺,與本研究中學生的自我評價基本一致。學生的口語弱勢可能受教師本身口語能力不足的影響,該問題在農村小學中相對普遍存在。只有1名教師提到閱讀能力,反映了教師對該能力的重視。然而學生自我評價顯示,半數學生都無法讀懂簡單的故事。
綜合教師對首要和次要教學重點的回答來看,屬于語言知識的詞匯、語法及句子結構等占45%;屬于語言技能的聽、說、讀三個方面的技能占41%,其余14%屬于情感態度。可見,教師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兩個維度比較重視,但對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兩個維度不那么重視。可能的原因是,教師認為學生已經滿足了這兩個維度的要求。這一猜想得到了學生問卷反饋的支持。
(2)小學畢業時的單詞量。54%的教師認為學生畢業時只需掌握大約300個單詞,10%認為應掌握400個單詞,與二級目標要求的600-700個單詞相差甚遠,還有36%的教師對單詞量估計過高。這一結果說明教師對《課標》要求詞匯量并不熟悉,與學生單詞量遠低于《課標》要求的結果一致:兩個年級的學生中,單詞量超過100個的僅有8人。
(3)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11位教師中有10位回答了該問題。8位估計有70%以上的學生喜歡學習英語,2位估計50%的學生喜歡學習英語,與學生的調查結果存在一定差異。以上發現說明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更準確的認識。
結論與啟示
本研究基于《課標》中的五個維度——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考察了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通過對學生和教師的問卷調查和分析,本研究有以下發現:第一,學生在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兩個維度的能力與《課標》二級目標要求相差較大。第二,教師對《課標》缺乏準確的認識。第三,教師對《課標》缺乏認識,可能直接影響學生在五個維度上的能力發展。總之,本研究基于《課標》目標要求,呈現了當今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為農村英語教師、政策制定者及研究者了解《課標》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效果,為設計更加貼合實際的教學方案提供了較有價值的參考。本文也對農村英語教師提出建議,充分了解學生水平,把握教學難度,調動學生積極性,更系統、更準確地學習《課標》內容,為農村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薔.深化改革理念 提升課程質量——解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主要變化[J].課程·教材·教法,2013(1):34-40.
[2]彭靜,陶加輝.小學教師《英語課程標準》的認同感現狀及對策[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21-24.
[3]朱靜,唐婭,胡燕.小學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狀況調查——以重慶市為例[J].英語教師,2019 (12):62-69.
[4]梁笑.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報告——以連云港市贛榆區某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6(12):93-94.
[5]李晶,張杰,朱莉琪.中學生自我評價的發展及其與學業成績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1(3):619-624.
[6]張阿巧.農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及改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0.
[7]楊靜.農村小學英語學習現狀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8]姚文峰.農村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0):110-112.
[9]傅冰玲.農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現狀調查與研究[J].英語教師,2011(7):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