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萍
摘 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和開發能促進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網絡資源,提高學生科學學習的效率。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資源作為新興的科技手段,對于學生的學習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但是,教師不能完全放棄傳統的教學手段,而是要將二者有機融合,才能使科學教學更高效。
關鍵詞:小學科學;傳統教學;新興科技手段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4-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4.020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互聯網已經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資源以其信息的豐富性、生動性和便捷性很好地彌補了現實教學的一些不足。利用和開發能促進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網絡資源,是當前科學教師的重要技能。但是與此同時,傳統的教學手段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并不能完全被新興科技手段所取代。因此,教師要認識到新興科技手段的重要價值,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運用一些合適的方法,例如在線學習、專題研討、微課、資料查詢等,促進學生的科學學習,為小學教學服務。
一、新興科技手段在小學科學課中的運用價值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運用新興的技術手段,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對重點知識以及難點知識的有效領會,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一)有助于幫助學生實現對重點知識及難點知識的有效領會
科學這門學科涵蓋了較多的知識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授課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一些比較難理解的現象。學生受限于自身的閱歷、見識以及理解能力,難免在接觸和學習這些知識內容時遇到困難。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教師應當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這些科學現象。在多媒體技術的直觀展示之下,使學生較好地接受這部分知識內容。這樣能夠達到對重點知識及難點知識的簡化處理的目的,從而也保障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借助PPT課件的制作和使用,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致
小學生習慣于形象思維,因此,科學課授課教師應當把握好學生的這一特點,將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于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設備獲得直觀的知識學習體驗。從小學生的記憶力表現情況看,他們在直觀記憶力方面表現較為突出。根據科學研究,如若學生主體單純依靠聽覺器官來實現對知識的獲取,則其所獲取的知識只有15%左右;如若主體依靠視覺器官獲取知識,則其所獲取的知識為50%左右;如若主體同時使用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獲取知識,獲取的知識將達到65%。作為信息技術手段代表之一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對音頻資源以及視頻資源的直觀呈現,學生在通過多媒體資源學習科學知識時,將不再如同以往一樣只是單純地聽教師講解,而是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所承載的視頻與音頻,直觀地看到各種科學現象,這同閱讀教科書當中的內容或者聽教師講解所獲得的學習體驗是截然不同的。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讓學生對于相關知識內容的記憶更加深刻。
(三)借助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
科學課程提倡學生能夠結合所習得的科學知識,實現對科學現象的自主鉆研和探究,通過科學課程教師的引導,學生將開展對外部世界的探索,并在這一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小學科學課程教師通過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實施開放式教學,把學生的學習活動置于廣闊的背景當中,能加深學生對各種科學現象的體驗和印象。
二、小學科學課程中傳統教學與現代新興科技手段的有機融合
(一)新興科技教學模式同傳統教學模式間的關系
當前,已步入信息時代,這一時代的特質表現為:彰顯個性、多元化趨勢、尊重主體地位。小學科學課堂應當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造全新的教學模式,但這并不意味著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徹底推翻。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盡管存在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主體性不夠突出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它也有著自身獨具的優勢,如教師的授課活動更加嚴謹等。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師依托信息技術手段創設全新教學模式的過程當中,應當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即如何能夠在發揮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優勢的同時,實現新興科技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程度的兼容。唯有這樣,才能夠達成構建小學科學課程高效課堂的目的,這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科學素養的增強都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小學科學課程教師首先應當在創設全新教學模式之前,重塑自身的教學理念,將自身的角色定位為學生鉆研和探索科學知識的引導者和領路人,讓學生真正成為科學課堂的主體。小學科學課程教師要秉承建構主義教學觀,積極打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時,小學科學課程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科學探索精神以及科學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得到持續提升。在課外學習任務的布置方面,科學教師應當賦予學生自主權,通過為學生安排相應的科學調研任務,組織學生積極投身于科學小實驗當中,如此便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同時也能夠大幅度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還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得到強化。
(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新型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的整合策略
時代與時俱進,教育也在不斷發展。新型科技手段為小學科學課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新興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有機融合,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新型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的整合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注重對自身教學理念的更新。新型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的整合是全新的教學模式,目前缺乏可供參照的模板。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教師應當把握好下述要點:(1)對教學活動整合的價值給予高度重視;(2)通過查閱文獻和同行交流等方式,了解國內外關于科學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的最新研究成果;(3)在踐行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不斷觀察和聽取學生的建議和意見,以便能夠及時對創新模式加以調整;(4)小學科學教師應當借助線上教學平臺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借助互聯網、圖書館尋找問題的答案,并將自己在對問題求解過程當中的心得、想法以及疑惑記錄下來,以便在課上可以與教師和同學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和疑難問題的求解;(5)在授課之前,通過班級微信群為學生布置好導學案,要求學生根據導學案當中的內容先行自學,在課前自學完成之后,應當將自己的學習成果發送到教師指定的電子郵箱當中,教師會在課上挑選優秀的學習成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并將這些成果發送到學校的微信公眾號當中,以此達成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調動學生對科學知識的鉆研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