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兆金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具體培養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課前研究、個體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教育環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究數學知識,這既能夠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技能,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探究能力,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進行研究,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習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3-01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91
素質教育理念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活動中,教師要把數學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讓自己對數學知識的講解轉化為學生自主構建數學知識的過程,培養他們良好的問題探究能力,從而構建起數學知識體系。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常規學習活動中做到改變,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數學推理、傳達回饋、總結歸納中獲得新的數學知識。除此之外,教師要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注重數學活動的趣味性與實用性,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進一步聯系起來,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從而讓他們能夠更加專注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必要性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不能把教學重點只放在對知識的講解和技能傳遞方面,而是要注重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總結方法、構建體系、養成習慣。另外,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究數學知識,做到深入去體驗構建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讓每一位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感,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等,這些對激勵學生探究數學知識是有較大作用的。此外,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才能夠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做到自主思考與探究,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相較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題海戰術模式來說,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策略
(一)科學策劃課前研究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需要做到科學策劃課前的研究活動。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想象的空間與時間,而是通過教師自身的自主備課,在課堂開始的時候,直接把所要講解的一些數學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這種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學習數學課心理。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設定課前研究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前備課活動中去,讓他們在課前研究活動中提前預習、掌握將要學習的重點數學知識,這樣可以節省更多的數學課堂時間;而且師生把大量的時間用在研究重點、難點問題中,不但能夠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也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第一,教師一定要注重數學課前研究的開放性,同時還要結合小學生實際的數學學習進度、需求、愛好,來挑選數學課前研究的話題與方向。教師要做到設定出的課前研究答案不要固定化、單一化,盡量減少學生之間的學習依賴性,同時還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真實的學習心理來大膽推測、預習。第二,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來布置課前所要研究的內容,盡量用一些趣味性、形象化的方式來展示學生的數學預習任務。同時,在網絡平臺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也能夠隨時溝通與交流,使學生可以大膽地預習、思考,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可以直接向教師詢問,而且教師也要注重鼓勵、表揚每一位學生,進一步提高他們參與課前數學研究的自信心。而且,小學數學課前研究能夠讓學生把一些零碎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使他們感受到自主探究、課前預習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前預習活動中,大多數教師都是習慣把課前預習任務劃分成一個個小數學問題,讓學生進行反復思考、反復答復,在這種探究模式下,大多數學生非常依賴對于教師的詢問,無法形成整體分析、安靜探究、自主思索的習慣,而且,這樣的預習模式雖然看似很活躍,但是根本無法發揮實質性的教育作用。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能夠自主提出數學問題,讓他們在課前預習中提出心中的問題,并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與解答,相對于教師直接把問題拋給學生,這樣學生其實更加有學習成就感,且能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在面對數學疑難問題時能夠擁有自己的見解與認知,而且,教師要對學生要多一份鼓勵與耐心,要做到有針對性、目的性的開展數學預習指導,把數學思考的天地留給每一位學生。
(二)注重引導學生個體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展開個體學習,讓他們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對象。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由之前被動的數學課前預習,轉換為主動的數學課前預習,這樣才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數學預習效果。而且,教師要做到多模式、多角度提升學生參與數學課前預習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意識到數學課前預習的意義與必要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主題班會活動或者數學知識交流的模式,讓一些擁有良好學習習慣以及品學兼優的學生,提出一些自己認為非常具備可行性的課前預習建議,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夠正確開展數學課前預習。其次,教師要適當地肯定與表揚每一位學生,要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預習特征以及學習進度,來尋找學生的數學學習中的閃光點,讓他們獲得良好的課前預習成就感。最后,教師要在學生的數學課前預習過程中,充分展現出一個“指導者”的作用。因為教師屬于數學學習互動的引導者與組織者,扮演著重要的教育角色,所以,教師更需要擁有積極的數學課前預習觀念,提升自我知識創新精神,采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開展數學預習,努力鉆研數學課前預習中的步驟,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數學預習過程,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數學課前預習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預習方案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