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好杰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創新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開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對素質培養的一種有效詮釋與組織保障。思想政治作為高中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培養學生的政治思想、科學精神、法治意識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當前的高中政治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缺乏有效的組織手段和應對策略,導致學生在學習質量和參與效果難以得到保證。因此,本文重點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創新教學展開研究,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3-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92
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學生在課堂環節的參與和學習效果上存在不足,往往產生消極、抵觸等不良狀態,不僅影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效果,還使課堂教授的整體性難以實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缺乏合理、科學的組織手段和引導方法,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下面,筆者對此淺談幾點見解。
一、當前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1.主體發揮欠缺。眾所周知,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因此學生的主體發揮和能動參與尤為重要。然而,在當前的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依然慣用傳統教學思想,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這不僅影響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質量,還使學生的政治素養難以得到有效培養。同時,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注重對學生應試內容的講解,缺乏有效的引導策略,致使學生的學科素養得不到有效發展。
2.課堂氛圍不足。課堂環境、學習氛圍等方面的營造,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未知信息的探索心理,這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主體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教師沿用傳統教法,缺乏對課堂氛圍的營造和學生主觀意識的引導,導致學生在主體參與的感官和心態上存在不足,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致使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教學反饋呈現滯后性的問題。
3.環節組織不當。課堂環節是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環節的組織和設計,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和組織性,還能使學生在活動環節的引導下展開積極的探究與學習活動,有助于打牢學生的課堂基礎。然而,在實際的教學發展中,部分教師未能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來設計課堂環節,導致環節組織與實際學情產生脫離,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課堂體驗呈現不足的現象,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
4.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方法的使用,不僅能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認知能力,使學生高效掌握和吸收課堂信息,還使課堂活動的開展得以有效、有序進行。但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仍然采取單一講授、示范講演的方式進行教學,枯燥乏味且引導單一,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效果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部分教師還未采取正確有效的引導手段,進而導致學生出現兩極分化、差異學情的現象。
二、開展高中政治課堂創新教學的具體策略
1.構建情境課堂,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以語言講授為主,引導學生對課堂新知展開學習活動,缺乏有效的激趣手段,導致學生的主體參與效果不佳。對此,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情境課堂導入其中,以其圖像、音效、視頻等生動形象的直觀展示為引導,讓學生充分感知課堂內容和學習目標,更易于激發學生對新知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靈活構建情境課堂,創設適合學生學習和探索的主題場景,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進而實現有效教學。如在“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清楚了解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社會形態的演變和具體特點,我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將有關的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構建以社會形態演變為主的情境課堂,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社會形態及其未來發展的趨勢,激發學生對社會形態這一知識點的探究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和科學精神。
2.設置問題環節,加深學生課堂理解。問題環節是課堂活動有效開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能檢驗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加深學生的課堂理解,鞏固其學生的課堂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對問題的作答情況,將課堂問題進行延伸與拓展,使學生的認知思維得到提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政治素養。因此,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靈活設置問題環節,把握學生的思考方向,保證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深度學習與有效探究,從而實現其有效設問的教學目的。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教學中,為了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理解,我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設置以下探究問題:(1)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我們需要完成什么任務?(2)為什么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這兩個步驟有什么關系?(3)為什么我國不能走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通過對課堂問題的靈活設計,不僅能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還能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
3.展開話題討論,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話題討論的有效開展,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課堂效果。同時,以熱點話題或主題討論為牽引,還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公共參與得到加強,進而實現其素質發展的目標。因此,在政治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教情發展和學情基礎,合理展開話題討論,引導學生的發展方向,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導向,促進其主體的有效發展。如在“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對各知識點展開深入把握和科學分析活動,我結合當前的學情發展,設置相關的討論議題,如“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改造”“如何認識中共八大”等,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我還利用多媒體投影技術,以“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改造”這一議題為例,引入建國初期時工商業發展情境、集體經濟轉變的社情現狀,以圖文為依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思辨討論的效果。通過話題組織、議題討論等形式,既能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