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
摘 要:多樣性、多元性是兒童繪畫的主要特征。兒童在學習、成長過程中,經常會選擇以繪畫的形式表達自身所思所想。線描裝飾畫在整個小學繪畫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小學生的繪畫能力發展特征出發,詳細探究線描裝飾畫在小學繪畫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線描裝飾畫;小學繪畫;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2-01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2.076
隨著心理、生理年齡的成長,小學階段的學生繪畫能力開始有所增長,如學生描繪物象輪廓的能力開始提升,對立體空間的描繪也更為準確等。但受相關因素制約,這一階段的學生還缺乏一定的繪畫技巧,并且對自己的繪畫能力不自信,不敢通過繪畫表現自己內心的東西,繼而對繪畫失去興趣。那么在小學的美術教學中,該如何保護學生的繪畫興趣,并讓學生的繪畫能力有所提升呢?下面做詳細分析。
一、小學生的繪畫能力發展特征簡析
在運用線條進行藝術創作這件事情上,藝術家與小學生都抱有同樣目的,便是通過線條記錄以及表達自己內心的所思所想。在一幅繪畫作品中,線條有粗有細,有濃有淡,這些形態不一的線條共同構造出了物象的大小以及明暗關系。
對于小學生而言,線條不僅是一種美術符號,還是一種能體現他們美術能力發展的形式。很多小學生的繪畫作品幾乎都是以線作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因此線條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別樣意義。在《中國當代兒童繪畫解析與教程》中,楊景芝也談道:“線描畫是兒童最喜歡、最得心應手的繪畫表現形式”[1]。線描畫以不同的繪畫材料作為媒介,加以點線面與黑白灰關系作為主要表現手段,比較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審美能力以及動手創作能力。
有學者提出,小學階段學生的美術能力處于“圖畫再現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繪畫能力發展相對緩慢,因而需要通過引導、教育來促進學生繪畫能力發展、提升。對于小學生來說,符號式的繪畫形式已經較為簡單,無法滿足他們的審美需求,他們希望獲得某種繪畫技巧創造出更具視覺說服力的美術作品。也有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學生開始意識到自己在繪畫上的不足,希望能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來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現實事物。加德納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繪畫風格有所轉變,并對自身的繪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缺乏正確認識,在繪畫過程中不易注入真情實感[2]。
總體來說,在小學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經驗、生活經驗的增加,小學生開始不滿足于意象期的作品,他們開始欣賞一些寫實的作品。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繪畫技巧,因而畫面線條缺乏表現力,對物象輪廓也把握得不夠準確。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繪畫能力缺乏信心,如他們不敢用實線勾勒繪畫輪廓,在繪畫時多是以虛線代替實線。基于此,在小學繪畫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不對學生的繪畫表現方式加以限制,而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繪畫能力發展情況給其提供更廣的繪畫媒介,教給他們一定的繪畫技巧,讓他們掌握自我繪畫評價的標準,從而促進繪畫能力發展[3]。
二、線描裝飾畫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兒童線描具有抒發兒童內心情緒、引導兒童個性以及思維智力發展等作用,因而是小學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但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由于對兒童線描教學認識不全面、不深刻,因而在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較多問題,簡單分析如下。
(一)過分重視線描畫的藝術價值
小學階段的線描教學其實只是一個簡單的繪畫技法教學,只是為了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繪畫技巧,幫助學生打破繪畫能力停滯不前的狀態。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部分美術教師卻過分注重線描畫的藝術價值,從而導致教學方向、教學重心有些失衡。究其原因是美術教師未能充分理解、掌握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認知發展規律,沒有將美術教學與學生身心成長緊密連接起來,從而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
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未能實現完全統一,未能將理論落實到具體的指導實踐中去,從而使得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氛圍不濃厚,導致美術課堂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繪畫興趣[4]。
(三)教學評價機制單一
教學評價是小學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通過科學、客觀的評價,教師才能掌握線描畫教學效果,掌握學生學習效果,進而給學生提出完善的建議,促進學生繪畫能力提升。但當前,一些美術教師不注重教學評價,或是在評價過程中存在標準單一、方式單一等問題,評價結果并不能真實反映學生實際情況,因而無法起到促進學生繪畫能力發展的目的。并且在評價機制單一的情況下,小學生的個性得不到發展,作品的獨創性也得不到認同,學生的繪畫興趣、繪畫觀念、繪畫能力等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線描裝飾畫在小學繪畫中的有效應用探索
(一)遵循相關教學理念
在進行小學線描裝飾畫教學時,小學美術教師應將全面發展的教育觀念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正確認識到,繪畫教學不僅是技能教學,還是審美教學,是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交流活動。小學生正處在思維智力、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美術教育應當是客觀且全面的。為此,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學生知識、情感、意識、行為等全面發展。
在進行小學線描裝飾畫教學時,教師也需認真踐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要了解每位學生的繪畫基礎、審美觀念、興趣愛好、認知能力以及繪畫表現風格等,在此基礎上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展開教育,努力讓學生的繪畫興趣得到保護。同時,為保證繪畫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教師還應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喜歡以及接受程度,在此基礎上調整教學策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