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鳳
摘? ?要: 高校行政人員是高校日常工作運轉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職業道德是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力量。構建長效學習機制,健全服務育人制度體系,加強職業道德監督,是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提升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 立德樹人? ?職業道德? ?行政人員
一、職業道德建設:師德師風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1.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的內涵。
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征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每個行業、每種職業都有相應的職業準則和職業操守。高校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是與高校的職能緊密聯系的。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合作與交流、文化傳承創新五大職能。高校的行政人員配備和高校的行政職能部門設置是服務于學校發展的,高校行政人員是高校各類政策的決策者、決定者和執行者。高校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基本內涵是指高校行政人員在服務學校發展、實現大學職能的過程中需要樹立的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形成的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
2.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的特點。
高校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高校行政人員從事高校日常管理服務工作,在工作過程中,與學校教師和學生打交道,在工作中展現的職業素養、言談舉止對服務對象有教育導向作用,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在與其他高校抑或是社會上的其他機構接觸的過程之中,極有可能進行進一步的傳導。
高校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影響范圍較廣且具有不確定性。高校行政人員是學校師資隊伍的組成部分,分布在學校各工作領域內,行政人員是學校政策下達和實施的中堅力量,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在校的每位教師和學生都有可能在工作或生活中接觸到行政人員,因此高校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影響范圍為整個學校的師生員工。
現有的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約束規范能力有限。職業道德是一種道德規范或準則,相比較于法律而言,對于高校行政人員的約束能力有限。由于高校行政人員地位不高,針對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訓也較少,因此,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主要靠自我意志力及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水平,自身修養比較高的行政人員能夠在工作中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對于自身修養比較低的行政人員能否做到,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和約束機制。
3.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與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同向同行。
職業道德建設與師德師風建設在目的上契合。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目的是加強高校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教育,提高高校行政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更好服務學校建設和發展。師德師風建設的目的是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教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其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的影響,教師的“德”,教師的“風”,對于學生的德育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和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最終目的都是培育有“德”之人才,服務國家建設,服務社會發展。
職業道德建設是涵蓋在師德師風建設之中的,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內容。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指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①。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要堅持“四個相統一”。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②(379)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就是要引導教師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和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以模范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高校行政人員作為高校開展日常管理服務工作的“教師隊伍”,遵守職業道德從一定程度來說,就是堅守師德師風準則的具體體現。
二、職業道德建設: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力量
1.高校行政人員是服務高校運轉的中堅力量。
高校的人員組成可大致分為:教師隊伍、行政人員隊伍、輔導員隊伍等。教師主要從事教學和科研等工作,輔導員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事務管理工作等,行政人員主要是上傳下達,對“上”負責具體落實國家及學校相關政策的執行,對“下”做好服務師生、服務學校發展的工作。高校行政人員是學校和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中間層,學校除了有“大師”——教師群體,祖國的未來——學生群體外,還需要一批運轉的中堅力量——行政人員。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立德樹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次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個根本問題上,高校的專業課教師、輔導員、行政人員等所有育人隊伍都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
加強立德樹人背景下的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意義重大。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要發揮課堂、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各項工作的育人功能,牢固樹立“十全育人”意識,切實增強育人效果。《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指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在高校中,行政人員作為管理服務人員,服務對象是教師和學生,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工作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和學生對學校管理水平的認可程度,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對于優化高校內部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強立德樹人背景下的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2.高校行政人員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機力量。
習近平同志指出,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教師工作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進程,事關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成敗,事關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高校行政人員作為學校師資隊伍的組成部分,自身的職業道德屬于“立德樹人”中“德”的重要組成。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立德樹人是中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中國大學教育效益、管理能力、社會形象及大學文化的根本所在。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對上述根本任務的實現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為高校行政人員在履職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專業素養、精神面貌、服務態度等職業道德狀態對廣大師生和社會公眾有廣泛而深遠的“窗口”性影響。
3.職業道德建設是增強高校行政人員職業認同感的有力舉措。
與部分高校行政人員座談發現,高校行政人員,特別是基層的工作人員,存在職業認同感不強的現象。高校行政人員入職門檻和職業收入有落差影響工作積極性。當前,高校行政人員準入門檻較高,一般高校要求碩士畢業,有的崗位還要求有相關的專業背景。但與之不對稱的是,高校行政人員收入不高,和專任教師相比,高校行政人員收入固定且收入不高,導致部分新入職的行政人員職業認同度不高,工作一段時間后,容易產生職業倦怠。職業發展通道狹窄影響高校行政人員工作主動性。高校對行政人員的職業發展考慮較少。高校行政人員基數大,晉升路徑和空間較小,大多數高校行政人員在退休的時候還是中級職稱。缺乏學習加強平臺影響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水平整體能力提高。高校行政人員事務繁雜,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和學習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行政人員的整體職業道德素質能力增強。因此,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勢在必行。
三、職業道德提高:高校行政人員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
1.職業道德建設與落實立德樹人具有同質性。
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提高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目的上相契合。高校行政人員是服務學校發展、服務學校人才培養的輔助力量,提高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學校。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立德樹人的成效是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提升最終歸宿是服務學校各項工作,因此職業道德建設的目的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行政人員作為學校師資隊伍的組成部分,職業道德屬于“立德樹人”中“德”的重要組成,因此,在國家提出的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高校行政人員必須具備適應國家教育方針的職業素質,具備較高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2.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行政人員素質的基本途徑。
高校行政人員是高校教師隊伍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高校行政人員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近年來,高校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一些部門服務意識不強,部分行政人員職業道德意志薄弱,對于師生反饋的待解決的問題,當面應付,事后不采取行動,處理事情拖延等。究其原因是部門部分人員職業操守缺失,服務意識淡薄,缺乏責任心,職業道德素養缺失等。高校行政人員在本職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自覺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熱情服務、奉獻社會等職業道德的要求融入日常服務工作中,確立正確的職業認識、崇高的職業理想、深厚的職業感情,形成良好的職業形象和職業道德觀念,形成提高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的內推力量,推動高校行政人員整體素質提高。
3.做“四有”好教師是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追求。
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就如何做一名好教師提出了四點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2018年,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再次強調了“四有”好教師的要求。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再次提出“四有”好教師的要求。“四有”好教師的重要論述揭示了教師發展的內在規律,對教師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新期待、新要求。高校行政人員作為高校教師隊伍的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養的輔助力量,據此,高校行政人員應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關于“四有”好教師的重要論述精神,爭做“四有”好教師。一要有理想信念。有理想信念是好教師的首要標準,高校行政人員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只有胸懷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工作中不為細事、瑣事煩憂,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二要有道德情操。黨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德是首要、是方向,立德是一個人做人的基礎。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高校行政人員只有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有明確的認識,才能在工作中守正、嚴于律己、不謀私利。三要有扎實學識。在高校行政工作中,有些崗位對于公文撰寫、語言溝通、PPT制作等方面要求較高,要求高校行政人員注重加強自身文字功底,具備扎實的行政工作能力。四要有仁愛之心。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教師,沒有愛心的人也不可能成為好的行政工作人員,行政工作看似枯燥無情,其實“情”無所不在,用心、用情工作,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人,共同營造良好的行政工作氛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四、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提高的路徑分析
1.加強理論學習,增強理論功底。
加強理論學習,學習領會文件精神,真正做到學懂、學通、學透。通過編印學習資料、開設網上學習專題、發放推薦學習讀物等,積極為廣大教師創設學習載體、豐富學習手段,使其深刻領會中央的部署要求,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精神上,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學校發展建設實踐,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強化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意識,增強能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高校行政人員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定期開展形勢政策報告會,邀請管理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展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相關培訓講座,引導高校行政人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高校行政人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行政人員黨支部學習活動,可利用高校所在地紅色資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場所,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研學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聽黨話、跟黨走的自覺,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搭建學習平臺,構建長效機制。
搭建學習平臺,舉辦高校管理人員培訓,利用新進教工培訓等平臺,加強高校行政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健全高校行政人員培訓機制,當前,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培訓和輔導員隊伍建設培訓,相對高校行政人員培訓來講,數量較多,行政人員的培訓較少,關于行政人員職業道德的培訓,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加強行政人員師德師風培訓,加強行政人員業務知識培訓,強化愛崗敬業意識,是十分必要的。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培訓可借鑒參照教師師德師風培訓相關模式。
3.健全服務育人制度,提高服務水平。
選樹行政崗位服務育人的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大力創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制度育人環境。加強學校行政人員理想信念教育,強化服務育人意識。選樹高校行政人員職業道德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開展“管理育人”先進人物評選,評選出“優秀管理工作人員”“優秀行政人員”等。注重典型人物宣傳,充分運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在學校、學院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網絡陣地進行宣傳報道,并為這些教師頒發相應的獎項,增強行政人員的存在感和職業自豪感,充分發揮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創造良好的管理服務育人環境。
4.加強職業道德監督,強化服務意識。
高校行政管理崗位種類復雜繁多,不同的職能部門從事的工作不同,與師生的接觸次數也不相同。建立高校行政人員服務工作質量群眾監督機制,構建服務質量監督體系,有利于強化行政人員服務意識。可通過服務對象測評、服務對象問卷調查的方式,加強對高校行政人員的職業道德監督,及時掌握行政人員在開展管理服務育人工作中的行為方式。定期召開學校職能部門工作座談會和各部門組織生活會,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強化服務意識。
注釋:
①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5-2.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編號:2019B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