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方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等移動技術的不斷進步,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成為教學研究熱點之一。混合式教學模式應從組建線上課程自主學、設計實踐課程合作學、面授課程引導學三個方面組織課程教學,探討實際教學中應該注意的線上線下課時分配、線上線下內容銜接和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等問題。教學實踐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和完善,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學習通平臺? ?傳統教學? ?混合式教學?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各種線上課程崛起。與傳統課堂授課相比,線上教學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而且學生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傳統課堂授課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便于規范管理。因此,未來教學方式必然是線上和線下相融相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根據“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以下簡稱“綱要”課)的課程特點,結合學校教學實際情況,湖南科技學院“綱要”課教研室積極探索和改革現有教學模式,逐漸摸索出一條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新模式。該模式既可以發揮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啟發、監督學生的主導作用,又可以充分體現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達到“綱要”課的最佳教學效果。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一) 培養創新人才的時代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因教育發展水平偏低和升學人口較多,各層次升學壓力大,各級教育一直以應試為目的培養學生,以升學率作為參評各級學校教學質量最主要的依據,使我國應試教育盛行。應試教育是一種灌輸式教育,指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弊端深厚。在沒有升學壓力的大學教育中,應該更多地運用啟發式教育,著重鍛煉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彌補我國基礎教育中灌輸式教育使用過多帶來的不足。
(二) 進行課堂革命的現實需要
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已不需贅言,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創新能力不足。但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仍有優勢,如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保證知識傳授的系統性,教師對于整個教學過程的控制性比較強。線上教學模式雖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交互性,但不利于師生正面交流,教師亦無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監控。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和線上教學模式都有優缺點,但可以相互補充,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現實需要。
(三)順應信息時代的大學教育
5G時代的網絡傳輸具有高速度、低時延等特性,為信息化教學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5G時代的大學教育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綱要”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帶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必然會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契合“00后”大學生的媒介使用方式,能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更新教學內容,擴充知識容量,緊跟時代熱點,增加教學生動性,易于大學生接受思想教育內容。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綱要”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一)組建線上課程——在線自主學
2020年的大規模線上授課促使超星學習通等平臺不斷完善線上課程功能,為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提供完善的平臺。開展混合式教學的第一步是教師首先組建好線上課程。線上課程的組建應當以教材的知識體系為依據,按章節設計好在線課程,線上課程的組成應當有文字、史料、視頻、音頻、圖片、案例等豐富多彩的素材,學生將教材與線上課程結合起來自主學。在學生學習線上課程期間,教師可以發布討論題讓學生思考,在討論中擦出思維的火花,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學完章節線上課程以后,教師應在線上進行單元檢測,考查學生對教材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既可以增強教學效果,又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設計實踐課程——小組合作學
實踐課程是基于學生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實踐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實際體驗更好地理解知識和了解知識。基于此近年來大學課程中實踐課程越來越普遍,設置實踐課程有利于提升教學實效性。
在具體“綱要”課中,實踐課程形式應當以田野歷史遺跡考察、確定主題的研究性學習為主。田野歷史遺跡考察的具體實行形式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到抗戰遺跡、紅軍長征遺跡、偉人故里進行實地考察,在實地考察過程中將課程知識內容升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寫出自己的實地考察報告。確定主題的研究性學習則由教師確定一個研究主題,以具體年份為契機,如2019年可確定新中國成立70周年祖國的巨變。學生5人一組組成研究性學習小組,根據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搜集資料、撰寫研究性學習報告、制作學習成果匯報PPT等,最后各小組派代表在課堂進行學習成果展示,評出一、二、三等獎作為實踐成績。
(三)開展面授課程——老師引導學
無論是自主學習在線課程,還是實踐課程,在歷史虛無主義觀點面前,心智稚嫩的大學生并不能完全辨清觀點的對錯,需要教師在面授課程中發揮傳統課堂的優勢,將“綱要”課中一些混淆視聽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講清講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面授課程是教師能夠系統掌握學生學習狀況的唯一形式,對于部分分辨能力不強的大學生,教師只有通過旁征博引、引經據典的解釋才能讓大學生明白歷史虛無主義的極端錯誤性。所以,線上課程是基礎,實踐課程是重點,面授課程是關鍵,只有三種類型的課程相輔相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才有所保證。
三、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綱要”課中運用的問題與建議
(一)線上線下課時分配問題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上課程會占用學生大量學習時間,學生要在學習通平臺上學習教師組建好的線上課程,這些學習全部利用課后時間并不現實,但是全部利用課堂進行在線學習時間也不夠,所以線上線下的課時分配問題就成了混合式教學模式首要解決的問題。
湖南科技學院“綱要”課實際課時量是48個課時,其中實踐課程占8個課時,剩余40個課時。線上課程因學習時間長,知識體系和知識框架都需要學習,在剩余40個課時中應當占百分之五十,采取學生課后時間和課堂時間相結合的方式,既解決學生課后時間占用過多的問題,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線上線下內容銜接問題
前面我們已經探討了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綱要”課的線上課程主要側重于知識框架和知識體系學習,實現三維目標中的知識目標,線下課程主要側重于“綱要”課中眾多歷史虛無主義觀點的辨析,實現三維目標中的價值目標,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塑造,實踐課程側重于當地革命遺跡的實地考察調研學習及確定主題的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實現三維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學習通是基于微服務架構打造的課程學習、知識傳播與管理分享平臺。利用超星20余年來積累的海量的圖書、期刊、報紙、視頻、原創等資源,集知識管理、課程學習、專題創作于一體,為讀者提供一站式學習與工作環境。教師依據教材知識體系創建線上課程,章節與教材對應,利用超星學習通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得線上課程更為生動、形象,輔助學生對照教材進行自主學習,把教材的基本知識和整體線索梳理清楚。線下面授課程則著重討論分析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性,將大是大非的歷史問題理清楚,塑造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三)混合式教學考核評價問題
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的線上課程考核是一個難題。在線上課程學習中,有些學生可能不仔細觀看視頻、將案例放置一邊而做其他事情,可能將單元測驗題全部用百度搜索也能得到很高的單元測驗分,涉及學生網絡學習誠信問題。
基于此,我校將總成績分成線上課程占比百分之四十、線下期末考核占比百分之四十、實踐課程占比百分之二十。線上課程依據超星學習通的后臺成績記錄為準,涉及學生簽到、回答討論題、觀看線上課程視頻案例等素材,以及每章節的測驗得分。線下課程以期末卷面考試為準,考量的是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果,防止線上課程失效化,以此解決學生網絡學習誠信問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協調組織能力的實踐課程必不可少,這樣總成績就是一個綜合化的成績,更能反映學生的綜合發展水平。
四、結語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知識產生、傳播和應用不可避免地打上網絡數字化烙印,信息化教學已是不可避免的時代潮流。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應運而生,重構了師生角色,優化了教學環境,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師生情感互動頻率,學生課堂參與度還顯著提高,學習獲得感不斷提升,拓展了知識分享途徑,提高了教學資源利用率。本文提出的混合式教學改革具有靈活易操作性,既能發揮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個人魅力,又能發揮線上教學的跨界傳播優勢,有效解決學時壓縮與知識膨脹的矛盾。可以說,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學生自主化學習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羅映紅.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探索[J].高教探索,2019(12).
[2]葉潮流,李德才,檀明,郭偉光.基于MOOC的“數據庫原理與運用”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7).
[3]陳文林.高校思政課基于雨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7).
基金項目:2020年度湖南科技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研究與實踐”階段成果(XKYJ 202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