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媛
摘 要: 新時期,高校學生在思想、性格方面出現(xiàn)較大變化,導致學生管理難度加大。目前一些高校教師在學生管理實踐中依然運用基于傳統(tǒng)經驗的管理模式,不僅學生管理目標得不到實現(xiàn),還會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等造成影響,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激勵理論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發(fā)意識、主動性等,有助于學生積極行為和心態(tài)構建。因此,高校教師需切實掌握激勵理論的內涵,將其科學應用于學生管理實踐中,全面增強學生的管理實施效果。
關鍵詞: 高校 學生管理 激勵理論
管理方式方法直接影響管理效果,以往一些學校常常通過制度、懲處等手段對管理對象的行為進行約束,要求學生無條件服從各種規(guī)章,雖然管理效率能夠得到提高,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會受到影響。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教師需積極運用激勵理論,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高質量完成管理任務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從根源上解決學生群體中潛藏的問題。
1.激勵理論的內涵
從管理學層面來講,激勵指通過激發(fā)、激勵等手段的綜合運用,充分調動被管理對象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要結合被管理對象的實際需求,激發(fā)其內在動機,促使被管理對象為實現(xiàn)目標、夢想付諸相應的行動。激勵理論要求將外在刺激轉變?yōu)楸还芾韺ο蟮膬刃臎_動,削弱或加強被管理對象的意志與行為。激勵理論涵蓋數個關鍵要素。第一,需求要素。依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可以得知,任何一個人都存在特定的需求,既有基礎層面的物質需求,又有較高層次的被欣賞、被尊重等需求。以大學生為例,渴望獲得優(yōu)良成績、他人的贊美、獎學金等,都是重要的需求類型。只有具備相應的需求和欲望,大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參與相應的活動。第二,動機要素。動機銜接著人們的行為與需求,產生需求之后,形成某種行為的實施動機。通常可從內在與外在兩個方面劃分動機。以大學生為例,獎學金等激勵內容為其奮斗的外在動機,興趣愛好是主要的內在動機。比如有的學生比較熱愛某一門課程,那么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將會顯著提高。第三,行為要素。為滿足內心需求,實現(xiàn)某種目標,必須付諸相應的行為。
2.高校學生管理中激勵理論的應用原則
2.1堅持有效性與公平性原則
從有效性層面來講,教師所設計、運用的激勵手段,必須促進預定目標的實現(xiàn),方可以將激勵手段的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因此,高校教師需堅持有效性原則合理選擇對學生的激勵形式和手段。從公平性層面來講,需協(xié)調統(tǒng)一相對公平與絕對公平之間的關系,選擇的激勵手段應該面向所有學生,如果激勵手段的公平性不足,那么不僅激勵目標難以實現(xiàn),還會造成一些負面作用。如高校針對成績優(yōu)異學生制定的激勵政策,需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只要達到相關標準,即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
2.2綜合運用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
依據馬斯洛理論得知,物質需求、精神需求皆為人的重要需求類型。如果單單采取物質激勵手段,則學生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若僅僅采取精神激勵形式,則會弱化激勵效果。因此,高校需綜合運用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手段,促使激勵目標實現(xiàn)。如高校設置的獎學金、助學金等為主要物質激勵形式。在物質激勵的基礎上,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動的實施,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出來,引導學生為實現(xiàn)內心深處的夢想或目標而付出努力。
2.3堅持針對性和多樣性原則
雖然運用激勵手段時,要面向全體學生,但不同學生在需求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只有堅持因人而異的激勵原則,才可全面發(fā)揮激勵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師要學生的實際充分了解需求,運用針對性的激勵手段,促使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滿足。同時,同一個學生在不同階段會呈現(xiàn)出差異化的需求,高校教師需結合學生的發(fā)展變化特征,及時調整激勵形式,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激勵手段。
2.4堅持適時性和適度性原則
激勵手段的運用,主要是促使激勵目標實現(xiàn),要合理控制激勵的度,避免過小或過大,否則將難以順利實現(xiàn)激勵目標。同時,只有適時激勵,才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正向行為。如某一學生在考核中取得良好成績,教師的表揚激勵需及時開展,若表揚激勵不夠及時,那么激勵效果將會顯著弱化,損害學生的熱情。
3.高校學生管理中激勵理論的應用策略
3.1貫徹以人為本理念
以人為本理念符合管理領域的發(fā)展趨勢,與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要求相適應。因此,高校在激勵理論運用過程中,需要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高校學生管理實踐中,第一,要營造以人為本的校園氛圍營造,一切管理行為和手段皆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要系統(tǒng)梳理現(xiàn)階段管理過程中可能阻礙學生成長的因素,及時篩除或改進,以便高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充分尊重高校學生的個性,提供學生展示才華與潛能的舞臺。要積極改革高校管理體制,激勵科學構建機制,及時表揚學生的正確行為,促使學生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能力逐步得到培養(yǎng)。第二,以人為本并不是徹底放任不管,高校教師需要通過一系列措施的綜合運用,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通過班會、思想政治課堂等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奮斗目標、遠大理想等,驅動學生積極實施正向行為。過去一些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的管理,缺乏足夠的內生動力,主要原因是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導致主動奮斗意識不足。同時,要運用外部刺激手段,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的行為。如落實點名、懲罰制度,督促學生改變遲到、曠課等不良行為。針對課堂中擾亂教學秩序的學生,教師要依據班級管理制度及時糾正和處理,以便給予其他學生有效的提醒,避免此類行為進一步蔓延。通過外部刺激的運用,高校學習環(huán)境逐步得到優(yōu)化,有助于提升學風建設水平。
3.2準確把握激勵時機
激勵時機會對激勵手段的運用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高校教師需準確把握激勵時機,以便促使激勵目標順利實現(xiàn)。要積極運用一些時機實施激勵工作,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新生入學時。大一學生剛剛進入大學生涯,內心會產生強烈的新鮮感,徹底打破原有的心理定勢。由于學生具有較強的自尊心,鞭策自己不斷提高。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基礎,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自我才能充分展示出來。一些學生雖然不具備良好的學習基礎,但渴望能夠以此為分水嶺,重新通過努力而贏得教師、同學的認可和尊重。因此,高校教師需利用新生入學時機,引導新生充分了解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幫助新生科學制定人生理想、目標等,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取得成功時。當學生在學習或實踐活動中取得優(yōu)良的成績,將會贏得其他學生的贊揚與羨慕,產生較強的自信心和積極情緒,愿意更加深度挖掘個人潛能。因此,高校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相應的贊揚,提出新的要求,鼓勵學生勇于挑戰(zhàn)自己,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第三,遇到困難時。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類困難。在這個階段,學生容易形成低落情緒和產生心理壓力,較為渴望他人的理解、關懷。如果教師能夠及時理解和關懷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困難,那么學生的自信心將會重新得到構建,迅速點燃生活熱情,進而主動、勇敢地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第四,出現(xiàn)錯誤后。高校學生的自制力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出現(xiàn)違反學校、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行為。經過教師引導、教育后,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有悔改之意。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給予這些學生足夠的包容和理解,避免單一采取批評或懲罰等手段。引導學生對錯誤行為出現(xiàn)的根源進行分析和挖掘,避免再次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行為。
3.3綜合運用多樣化激勵手段
為切實提升激勵理論的運用成效,教師應避免單一使用某種激勵手段,綜合運用多樣化手段。第一,榜樣激勵。通過榜樣的樹立,形象化地處理抽象的組織目標,給予其他組織成員有效的示范和引導。如高校可結合實際情況,畢業(yè)生分享活動、優(yōu)秀學生評選活動等。通過榜樣學生激勵作用的發(fā)揮,促使其他高校學生依據榜樣學生的標準,及時調整和轉變學習態(tài)度與行為。第二,物質激勵。物質能夠產生直接的激勵效果,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其中,物質激勵又可分為獎勵與懲罰兩種形式。如將獎學金提供給表現(xiàn)較為優(yōu)良的學生,激勵學生的奮斗熱情等。第三,精神激勵。物質獎勵能夠滿足學生的低層次需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高校需搭配運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手段,促使學生多元化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如針對表現(xiàn)突出、學習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可授予相應的榮譽稱號、榮譽證書等,且于班級、校園內表揚宣傳等,這樣學生的成就感、自信心將會得到顯著增強。第四,目標激勵。在運用目標激勵手段的過程中,需從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要制定班級或小組目標,指導、激勵和規(guī)范組織成員的行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綜合分析自我特長和優(yōu)勢,樹立個人目標,分別制定短期、中期與長期目標等,這樣學生為實現(xiàn)個人目標逐步調整自我行為。在具體實踐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統(tǒng)一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這樣目標激勵效果方可達到最大化。第五,思想教育。通過思想教育活動的實施,促使學生增強紀律意識、集體意識等,提升思想政治覺悟水平。需注意的是,盡量不要單獨運用思想教育激勵手段,否則學生很容易有抵觸、厭煩等不良情緒。要配合使用其他激勵手段,切實發(fā)揮思想教育的激勵價值。第六,賞識激勵。過去很多教師的權威意識較強,往往以高姿態(tài)與學生開展對話活動,不僅師生關系惡化,還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改變思想觀念,以平等姿態(tài)與學生相處和交流,這樣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的建議和指導。
4.結語
目前激勵理論在管理領域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能夠充分激發(fā)和調動被管理者的熱情,順利實現(xiàn)管理目標。高校在學生管理過程中需積極運用激勵理論,結合高校學生的身心特征,綜合運用多元化的激勵形式,切實提高高校學生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慧敏.激勵理論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理論觀察,2018(8):123-125.
[2]張凱源.淺議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112.
[3]王芳.淺議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5):15.
[4]蘇娜.激勵理論在高職院校學生干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經貿實踐,2018(11X):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