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維芬

摘 要: 教師專業成長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主要從樹立服務教師成長的意識,完善教師管理機制;注入全新的管理理念,改變教師管理模式;激發教師成長源動力,采用合適的教師管理方式;成立教育共同體,拓寬教師管理創新渠道等四個方面深入探討,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增強學校教師的管理效能。
關鍵詞: 教學管理 教師 專業成長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離不開教師的成長,可以說教師成長是學校長足進步、滿足家長對子女健康茁壯成長愿望的關鍵。目前眾多學者從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1)(33-34)、發展困境(2)(15-24),發展模式(3)(46-48)和素養培養(4)(56-59)及校長領導力(5)(123-129)的視角進行了較多研究。然而教師成長無法脫離教學管理真空存在,教學管理機制必須致力于有效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凸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管理才真正成為服務型管理,教學秩序才會規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行進。如果不嘗試用科學、人性的管理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教師的專業成長就會成為空談,教學就會呈現懈怠、無序、低效的狀態,就難以形成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學創新局面。因此,有人說“成長是前提,情感是動力,管理是關鍵,研究是保證”很符合實情?;谠鯓拥墓芾砣谌虢逃虒W,讓教師得到長足進步,我校嘗試探索教學管理服務教學質量的實踐,學校教學與管理打破了被動的一潭死水式態勢,促進了教師成長。
一、樹立服務教師成長的意識,完善教師管理機制。
有效的教學管理能保證學校的蓬勃發展。在教學管理改革實踐探索中,我們認識到,教學管理只有真切融入并服務教學過程,全體教育工作者才有協同努力的根基,改變教育管理者或教師個體單方面的行為。開展教學改革必須改革教學管理思想和教學管理制度,把過去單一、倦怠模式下的所謂量化管理思想和方式進行靈活變通,形成服務模式下的教學質量觀、人才培育觀、管理人本觀,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成長教學環境,為學生創造寬松向上的學習環境,通過校園課改,最終形成充滿活力、激勵創新的教學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教師才會逐步突破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組織形式。
1.讓教學管理鋪墊并服務教學創新發展需求。教師較強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和動力唯有依靠管理的引領,才會自覺承擔起專業發展的主要責任,因此管理必須完成從“高高在上”向“平易近人”的角色轉化,營造激勵師生自我更新的氛圍。通過管理的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發展設計,帶動全體教師擬訂教學計劃、推行實施計劃和調控自我方向,實現管理和創新發展水乳交融的愿景。
2.使教學創新促教學管理走向高品質?!皩W科知識”和“學科教學能力”是構成教師專業素養的基本要素的兩項主要內容。這兩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內在積淀為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促進教學創新能力的形成,轉化為教師的創新思維方式和教學素養。如果廣大教師發自內心地應用新課程理念和教育一般規律于課堂教學實踐之中,就會使管理輕裝上陣,學校內涵得到實質性積淀。
二、注入全新的管理理念,改變教師管理模式。
學校發展離不開類型多樣、層次不同及規格多樣的教師。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教育對教師個性化的需求更強烈,尤其是互聯網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對管理和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把“素質”和“創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學校改革中,并轉化為教育教學管理新動力。通過引導教師參與管理及創新思想,營造民主開放、平等寬容的創新氛圍,校園人文環境因素成為創新內涵的依托,當合作與交流發自教師肺腑時,相互溝通、相互刺激、相互誘導成為教師從教的新常態,使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樂趣,教學創新潛能得到了激發。
2.用扁平的網格化教學扶持替代過去的垂直的線條化行政管理。嘗試把過去的“主任—年級主任—學科組長—教師”這種垂直的線條化管理變為“主任—學科組長”“主任—教師”的網格化扶持,無論是同學科還是相近學科都具備磁鐵般、難以分離的吸附力,實踐證明扶持教學工作能推動學校的管理工作,良好的管理格局能帶動教學創新的整體前行。
3.用教師個體差異發展帶動群體的正向發展,促進學校管理的可持續發展。一所學校如果只有少數領導干部積極行動,大部分教職工無動于衷,甚至呈現職業倦怠,就缺失職業感和責任感,一切工作都將原地打轉。依托有代表性的學科,將管理和教學的實施方案納入各學科的教師培養中,從整體上有機組合和二次優化,系統整合管理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形成整體優化的個性教師培養方案,培養管理和教學創新思路、整合教學管理范式,實現教師組合優化。讓教師的科學素養與學識水平、治學精神與教學能力,能夠影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
4.讓“互聯網+”成為教育管理改革與教學創新的重要憑借。教育管理與教學創新要具有時代特征,勇立潮頭揚遠帆,堅持與互聯網俱進,兼收并蓄,革新管理與教學內容,創新管理與教學方法,嘗試管理與教學的新手段,借助互聯網的優勢,促進學校發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讓教育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欲轉向民主化、引導性,讓管理手段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網絡化轉變。
三、激發教師成長源動力,采用合適的教師管理方式。
教學管理和教學創新要想走向高品質,離不開支持教師成長的有效方法,在學校教學管理改革的背景下,以下方法可以嘗試選用。
四、形成教育共同體,拓寬教師管理創新渠道。
科學的管理會提高教學質量,管理的質量意識就像頭腦風暴一樣會帶來一場顛覆窠臼的認知改變。全體教工能否凝心聚力直接決定一所學校的發展水平。教育的發展不僅需要一種情懷,還需要一種前瞻性戰略眼光和一系列科學發展決策。只有尋找制約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并刨根問底,與時俱進地研究管理與質量的理論與規律,鍥而不舍地實踐教育管理與學科教學、校內外活動與社會團體相融合的探索,才能贏得教工認同、達成凝聚共識、得到家長支持,實現管理和教學的創新、科學及可持續發展。
1.形成并依托教育共同體增強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學與管理工作在平穩、有序的狀態下運轉,創新才有希望。凝聚具有共同愿景的學科教師,形成共同體,利用QQ群、微信等載體相互交流切磋,將管理與創新的教育理論習得融入各科教學中,增強各科學習效果,助推建構師生個性化網絡知識體系,讓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經驗與成果得到豐富。同時,不拘泥于組織形式與規模,團結具有共同愿景的有關專家學者、關心創新教育的各界人士(甚至其他中小學校、科研機構、教育場館與從事教育的相關機構等)團結,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可以是年級的、學校的教師,也可以是外校的、民間的、自發團體的組織,優勢互補地發揮資源共享的優勢與作用,開闊視野,加深感性認識和理性認知,匯聚成創新思維與能力的經驗與成果。但是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的創新教育共同體,關鍵是共同體內的成員——教師、學生、專家學者等,平等地共同學習管理和教學創新的有關理論與知識,共同分享有效開展管理和教學教育的成果與經驗,共同切磋有效實施創新的理念與思路,共同探討推進創新教育管理和教學的科學發展方法與途徑。
2.民主決策中用團隊管理優勢提煉并發展本土特色。在教學決策、執行計劃、常規檢查的過程中注重民主化,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決策,增強團隊決策的科學性和管理的服務性。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制訂、實行公平的政策,創造具有持續性的公平競爭環境下,建立管理和教學適應形勢發展的持續性調整的機制,以實現管理的公正性和教學的創新性能整體推進的目標??茖W的精神、團隊的創新是教育之魂,所以發揮有活力、善創新團隊的聰明才智、推動本土教師團隊的管理和教學創新向縱深發展,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整合教育教學管理機制并拓寬多元化創新渠道??茖W合理而富有奉獻特質的管理制度會增強激勵的有效性。把引導部分教職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目的性行為同化為全體教職工的真誠投入,依賴于個性化教師的教育行為和風格帶動,實現管理和教學的交流與碰撞。積極改革過于強調統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樣性特點,實施動態又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變硬性管理為彈性管理。把教學管理作為一種穩定、服務的特有教育資源,為教學創新提供有質量保證的激勵機制和組合模式。讓管理和教學從傳統的按部就班向現代化的、先進的、科學的“互聯網+”轉變,實現改革和創新的目標,實現管理者本位向教師本位的轉變。滿足了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茁壯成長的內因需求,調動了師生參與學?;顒拥闹鲃有院头e極性,充分發揮了教師對學生的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褚新紅.縱橫“融慧”:打造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J].中小學管理,2020(07).
[2]張平平,胡詠梅.中小學校長領導力對教師專業合作行為的影響[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8,17(05).
[3]彭燕凌.鄉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學與管理,2020(09).
[4]甄瑩.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實踐探討[J].教學與管理,2020(03).
[5]蔡其勇,盧夢麗,袁濤,胡春芳.小學全科教師專業素養培養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