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



摘 ? 要: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作用有限,本文主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科學思維、實驗探究能力出發,結合教學實例,對微視頻在實驗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微視頻;核心素養;學生為主
微視頻是指5~10分鐘的短視頻,近年來手機攝像技術不斷提高,攝像器材平民化,拍攝清晰的微視頻不再是難事。網絡涌現了大量的短視頻播放平臺,如:抖音、優酷、b站等,視頻網站越來越成為年輕人喜愛的獲取知識的平臺。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微視頻具有時長短,信息量大,形式多樣,內容與時俱進,獲取信息輕松等特點。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使用微視頻,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調整學習深度會產生積極影響。
國內外大量的教學視頻案例,國家平臺、各大網站大量的資源,多數是對實驗現象進行輔助觀察,通過慢放或快進播放、微距拍攝等方法帶給學生不同于現場實驗的感官刺激。這些視頻對于學生知識層面的學習有幫助,但同時存在重觀察輕思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幫助有限。在教學中,若選擇合適的網絡視頻,或從校本實際出發拍攝視頻,運用合理教學策略,讓視頻與實驗教學相互融合,將會使實驗教學更加有效。本文主要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出發,結合實驗教學中的實例,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微視頻在實驗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進行論述。
1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探究液體蒸發快慢”實驗為例
科學思維是核心素養中重要組成部分,是基于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的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判,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質疑創新是科學思維中的高階思維,選擇與實驗有一定差異的生活化視頻融入教學,對培養學生思維習慣,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1 ]。
在探究“液體蒸發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通過酒精在不同條件下蒸發快慢不同,學生得出“蒸發快慢與液體的溫度、表面積、液面上空氣流速有關的結論”。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都吃過一種沿海美食魷魚干,需要新鮮的魷魚在短時間內將水分蒸發掉,請問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呢?”學生回答如:陽光曬、海風吹、攤開、烘干。這些也是沿海漁民常用的方法。討論結束后,教師播放一段如圖1所示“旋轉式干制魷魚方法”的視頻,該裝置類似“旋轉木馬”,電動機帶動支架,魷魚在旋轉中逐漸變干。視頻過后再提問學生,“這種方法的原理是什么?這種方法跟傳統的方法相比,有哪些優點呢?”在課堂視頻播放過程,每一位學生都表現出專注,有的學生小聲交流“還能這么玩啊”。課堂上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討論,實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落地。
單純“蒸發”實驗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主要在物理觀念和探究實驗能力兩方面。播放視頻前,學生的思考來自于課堂實驗結論,多數學生對干制魷魚的方法只會局限于簡單的“曬、吹、攤”,能力方面只達到如何應用,如何去做。這樣的教學對學生開拓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是不夠的,同時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記憶材料相似點太多,即思考的問題與已有的知識差別太小,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學習動機受阻。視頻中“旋轉干燥”方法的原理來自于課堂,但處理思路卻與學生的大相徑庭,會對學生大腦活動形成很大刺激,引發學生主動思考。
討論原理時,學生意識到視頻中空氣不動,魷魚動,二者相對運動造成魷魚表面空氣流動快,運動的相對性與蒸發快慢相結合進行分析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對實際情景建模的過程。討論視頻中方法的優點得出:沒有太陽也能進行;比用電烘干更省電;液面上空氣流速更大;節約土地空間。這幾點是基于課內知識的理解分析,多數學生均能思考得到。然而,教師提出在低溫下變干可以更多保留食物的鮮味,這個思考角度對學生是陌生的,但卻是使用這種方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將低溫蒸發與高溫蒸發進行對比,同時也是理論與實際生產的對比,學生勞動意識、技術應用素養獲得培養。隨著討論進行,有學生提出“快速旋轉”會導致沒有蒼蠅,筆者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因為這確實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表明學生意識到實際生產還要考慮環保、安全等因素。學生將傳統的方法與視頻的方法進行比較,該思考過程必然要經歷綜合、分析、評價,在這過程中學生實現了自主高階思考。
通過該視頻輔助蒸發實驗教學,學生在對比思考中思維得到拓展,創新意識獲得提高,促進了解決問題及技術應用的能力。視頻中追求更好的食材加工工藝,體現出設計者社會責任擔當,這是核心素養對培養合格的人的要求,而這恰恰是通過分組探究實驗難以達到的[ 2 ]。
2 ?改變家庭作業形式
傳統的家庭作業一般是讀、寫、背,以紙面練習為主,形式單一枯燥。從學科特點出發,部分家庭作業可以設計成學生實驗。不同于課堂實驗,在家里做實驗,沒有時間限制,沒有外界影響,學生可以更加獨立、開放地進行,對學生培養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有很大幫助,對科學思維的培養作用,絕非是用筆刷題可以做到的。家庭實驗也存在教師無法了解學生操作過程和心理活動的缺點,若將實驗過程以微視頻的形式繳交,教師就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實驗水平,便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
家庭實驗設計有兩類,課前設置探究性實驗降低實驗難度,課后布置應用型實驗反饋教學效果,實現教學承上啟下,視頻記錄過程還可以在課堂呈現,豐富課堂資源。
2.1 ?課前實驗,降低難度,以“探究凸透鏡成像”實驗為例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是一個器材與原理均復雜的分組實驗,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與教學目標間差距很大,學生很難在生活中得到感性認識。實驗過程對學生觀察、動手操作、歸納推理等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學生存在能力差異,學生課堂實驗進度差別很大。如何拉平學生知識水平,降低教學難度,成為這節課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若直接課前預習課本知識,存在難度太大,課堂失去探究能力培養的問題。設計課前探究實驗作為預習作業,實驗過程拍攝視頻,通過網絡上傳,效果良好。
學生從網上購買兩種焦距的凸透鏡,也可以去眼鏡店購買未加工的老花鏡(圓形)進行實驗。作業題目:利用凸透鏡將手機播放畫面投影在墻上,記錄墻上像的特點及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用手機視頻記錄過程。
將實驗猜想環節作為家庭作業,學生可以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操作觀察,沒有同學間互相干擾,猜想獨立來源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歸納。視頻中增加語言表述,教師可以從中了解學生心理活動,判斷學生能力水平,從而為新課教學提供依據。教師可以選擇部分視頻進行課堂討論。針對視頻提問:使用卷尺測量像距和物距,誤差很大,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如何更科學地進行成像規律探究?
學生為了測量方便精確,梯子、椅子、晾衣架,甚至肩膀、手臂都被使用為光具座。微視頻使不同方法得以在課堂上呈現,各種設計思路相互對比,加深了學生對實驗室光具座的認同感,促進了學生科學態度的提升。有了家庭實驗和視頻的輔助,實驗教學難度得到降低,學生對光具座的感覺由“陌生”轉變為“更嚴謹、更科學”,自主探究的意愿也更強了。
2.2 ?課后實驗,呈現過程,以“設計可變電阻”為例
實驗過程能夠反映學生真實的實驗能力,但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有限,學生數多等因素,教師無法準確知道每一位學生的實驗水平和想法,采用布置課后視頻作業可以很好解決這方面問題。實驗作業設計可以與下一課時內容關聯,教師通過視頻及時了解學生水平,以此備課。
電阻第一課時,學生學習了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出于對第二課時滑動變阻器教學鋪墊的需要,課后作業安排設計一個調光電路,器材是鉛筆芯和電學實驗盒中的器材,用手機記錄實驗操作過程。該實驗難度不大,每位學生均能完成實驗。觀看視頻發現,部分學生在電路中增加電流表,并講述如果小燈泡亮度變化不明顯,觀察電流表示數可以知道電流變化,表明學生對實驗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多數學生設計的變阻器如圖2,但一位學生設計的變阻器如圖3所示,該學生成績中等,經詢問得知,他先讓燈發光,再用一根導線進行滑動,認為導線與部分鉛筆芯并聯,沒有意識到鉛筆芯部分電阻被短路。這些意外的教學素材,若不是視頻作業,很有可能被忽略。教師將與眾不同的設計在第二課時播放,視頻呈現出完整設計及操作過程,這是平時單靠教師語言描述無法做到的。
微視頻作業不僅使教師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學生操作技能水平和心理活動,還為課堂討論提供更全面的素材,使學生的思考評價不再局限于自身活動。學生通過視頻作業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知識結構得以完善,對教學目標的思考推向更深、更廣的空間。
3 ?綜合評價實驗,以“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實驗為例
電學實驗操作相對復雜,實驗過程常由于故障或操作不當,產生電路安全問題。電學實驗信息碎片化,相關信息和多余的無關信息彼此間形成互相干擾,多數課堂教學會通過思維導圖或表格的形式進行歸納分析。若在學生實驗結束后使用視頻進行對比分析,會有不錯的效果。
教師可以將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故障或錯誤操作進行編排,請學生當演員,故意模擬錯誤,并拍攝形成視頻,在課堂上讓學生從視頻中找錯誤。問:是否有錯誤或不規范的地方?其中有哪些要被糾正?教學中發現“演員”最好由成績優秀的學生擔當,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們都知道他是老師的“托”,不會產生負面影響,二是對于優生的“錯誤”,會激發其他學生探索欲。課堂視頻播放時,學生發現的每一個錯誤都是經過觀察思考后得到的,表明視頻對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學生針對視頻討論結束后,教師使用表1進行總結,引導學生二次思考并歸納。
此類視頻適合“密度測量”“凸透鏡成像”“伏安法”這類較復雜的實驗,通過使用反例,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主動思考。精密的實驗儀器不適合讓每一位學生都進行錯誤試驗,通過拍攝正反對比實驗視頻,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在正確與錯誤不斷交換碰撞中趨于成熟,觀察能力在主觀意愿下獲得提高。
真實的現場實驗是不可替代的,但有些實驗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差距大,學生接受難度大,有些又差距太小,造成吃不飽,選擇合適的視頻輔助實驗教學,能解決這些教學難題。微視頻為教師及時全面了解學生心理活動、認知水平提供了途徑,選擇合適的微視頻輔助教學,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培養核心素養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使實驗教學對學生終生發展的影響更加深入。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閻金鐸,郭玉英. 中學物理教學概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