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摘 要:互動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不僅強調知識和技能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也注重學生情感領域目標的實現,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提高教學效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使用互動式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等形式來主動探索生物知識,從而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生物;師生互動;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在初中教學體系當中,生物教學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組成部分,教師在開展生活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那么就需要采用互動式教學法,促進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將實踐動手能力與生物理論知識相結合,讓學生的應用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 互動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基本內涵
所謂的師生互動教學策略,就是以師生平等的關系為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構建一個氛圍和諧的互動式課堂,這樣能夠更加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對于初中生物學科來說,互動式教學就是讓學生重新站在課堂主體的地位,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合作學習,這樣能夠讓學生的自主意識得以發揮作用,讓他們在互動中提高技能,對生物知識點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逐漸達到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界。
三、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說,互動式教學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以便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生物課堂學習當中來,使得師生之間進行平等的對話,為師生之間的情感聯系增添一條紐帶,這樣就能夠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同時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牽絆,讓學生更加樂于聽課,逐漸融入生物課堂的學習當中來,不斷提升生物學習的效率。
(二)有利于避免“教條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出現了“教條化”的生物課堂,在這種課堂上教師都會以教材為主,以教參的提示為“真理”,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沒有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機會。但是,教師將互動教學應用到生物課堂之上,能夠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樂于與教師進行互動,從而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除此之外,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讓學生敢于質疑,這就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更加樂于探究,逐漸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四、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的策略
(一)借助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
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說,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那么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就會出現沒有辦法接受所學到的生物知識,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在這個時候,教師如果能夠創設科學合理的情境,那么就能夠將學生的思緒引導回課堂之上,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緊迫感,進而最大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生物思維的時候,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從而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生物學習當中去,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習當中的無窮樂趣。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的《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多媒體課件或者微課視頻都是非常好的互動資源。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搜索相關題材的資料,然后借助一些圖片和Flash動畫等進行剪輯,這樣能夠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首優美動聽的曲子和一幅清幽自然的風景,待學生看完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這些風景美不美?那么構成這些美麗風景的微觀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呢?此時,學生可能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之上。接下來,教師就可以通過使用三維立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個情境,并且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觀察拆分過程:葉子從風景中的一棵樹上飛了起來,葉子的組織不斷地掉落,最終只剩下一個清晰可見的細胞結構。當一個個清晰可見的細胞結構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可以分別對這些細胞構成部分進行一一編號,然后讓學生與計算機進行交互,再完成還原式組裝。在組裝的過程當中,學生便會主動進行思考:微觀的細胞世界到底是什么樣的呢?細胞又是怎么組成許多不同的物種呢?由此可見,教師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的創新思維隨著情境而變化,能夠體現互動式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來,進而可以增強學生對生物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
(二)創設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傾聽
真正的互動,必然是在整個互動的過程當中對雙方都產生影響和作用的,只有這樣的互動才是有效的。對于初中生物課堂來說,如果教師僅僅是提出問題,而學生進行簡單的回答,那么就是沒有真正的互動,雙方都沒有進行真正的思考,這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是無法起到作用的。若要真正對學生產生影響,就需要與學生進行真正的互動,讓學生對問題進行重新認識和思考,而師生之間要想進行真正的互動,就需要讓學生先學會傾聽,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產生獨立思考,再用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來說服對方。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輕松和愉快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放下所有的思想包袱,將自己的想法大膽表達出來,從而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輸血與血型》一課的同血型輸血原則時,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導入環節為學生鋪設這樣一個課堂氛圍:同學們,這節課學習知識之前,我們先讓同學們來進行一次角色扮演游戲。此時,同學們聽到做游戲,都會非常的好奇也會非常有耐心。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看五分鐘的課本,因為這是后面表演需要的。然后,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將每八個人分為一組,并且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代表著不同的血型型號,分別為A、B、AB、O血型的受血者和獻血者。最后,讓每組同學分別找到對應的型號來進行配對,同時把每一位獻血者各自編號,以便于能夠模擬醫院同血型獻血,同時教師進行補充:現在由于我們醫院血庫沒有血,醫院里這種血型的血正在告急,那么現在請1號獻血者來到病房。此時,課堂的學習氛圍達到了高潮,學生也更加樂于參與到課堂中來。由此可見,通過與學生實際相關的內容來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學會傾聽,然后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