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已經成為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常客,正視微課的教學價值,積極對微課進行應用,能夠為小學英語教學活動導入新的教學資源。但在應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英語教學依舊存在著主題不明、教學流程混亂等問題,教學工作很難得到保障。教學中,筆者對主題微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探析,以期進一步提升微課教學效益。
【關鍵詞】小學英語;主題式微課;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林天培,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長橋中心小學。
主題式微課是基于微課教學理論演化而來的一種教學手段,在全新的教學環境下,其對當前的教學主題進行了重點強調,注重主題在教學環節的表現、應用。對主題式微課加以利用,構建目標明晰、方向準確的教學模式,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要發揮出主題式微課的最大價值,如何選擇主題、應用主題,便成為最為重要的教學問題。
一、詞匯主題,夯實基礎
詞匯是英語教學活動中的重點知識,積極培養學生記憶詞匯、應用詞匯的能力,才能為英語教學活動的后續推進創造必要的條件,打開良好的教育格局。在全新的教育環境下,少有教師會強調詞匯、單詞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其關注點完全落在語法、句式上,認為單詞的學習任務應該由學生獨立完成。隨著教學活動的不斷推進,教師雖然將英語知識帶入課堂中,但學生落后的語言基礎并不能幫助其完成語言學習任務。在主題式微課的推動下,教師可嘗試借助詞匯主題與微課材料互相配合,從而進一步推動教學任務,加深學生對于小學英語知識的理解。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I'm Liu Tao”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借由微課技術開展詞匯教學活動,借助多元化互動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詞匯知識。在這一環節,教師給出簡單的英語字母,要求學生完成詞匯組合、記憶等任務,如給出“a”“b”“c”“g”“f”等多個字母,要求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英語學習經驗組成簡單的單詞。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生借由不同字母的互相搭配組成單詞。部分學生給出了“a”“big”“to”等的結構較為簡單的單詞,部分學生則給出了“kg”“cm”“m”等計量單位。對于教師來說,后者的回答明顯與課堂教學活動脫節,但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微課撥正方向:對于kg、cm等單位,其利用簡單的英語字母代表原單詞,那么,原單詞應該如何進行表述?針對相關問題,教師結合微課給出“kilogram”“centimeter”等詞,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單詞知識。在這一環節,學生意識到計量單位與單詞知識之間的關系,進而完成詞匯閱讀、詞匯分析任務。在完成教學預熱之后,可將表示自我介紹的詞匯帶入課堂中,要求學生結合字母表制作可組合表示“自我介紹”的詞匯。在這一環節,教材與英語知識互相結合,學生借助“I'm Liu Tao”板塊的教學,將“am”“is”“are”等be動詞帶入教學中,進一步完成詞匯教學任務。借助基本的英語知識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學生能夠完成從基礎到基礎的過渡,進而全面掌握英語知識。
二、互動主題,調查學情
學情是學生的語言積累水平與學習能力的集中表現,對學情進行調查,能夠進一步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而對當前的學習活動與學習任務進行規劃。但當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遵循“單刀直入”的特點,少有教師會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了解學生,因此,學生的死記硬背、不明所以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整體學習效率依舊偏低。在利用微課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可借助微課技術對學生當前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進行調查,在了解學生之后重新規劃英語教學工作。教師可選擇互動主題開展教學,在互動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語言素質與學習能力,進一步推動教學工作。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Is this your pencil”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向學生提出互動問題,借助微課技術與學生開展互動:教師導入微課材料,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提問,要求學生梳理所學的英語句式。在這一環節,學生給出疑問句、陳述句兩種句式。教師可要求學生進行舉例,此時,學生圍繞自己所掌握的語言知識開展互動,如陳述句“This is my desk”,疑問句“Is this your desk? Whose table is this?”。可以發現,學生對于一般的英語句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了解,但對于英語句式的應用、類型,明顯缺乏足夠的認知。微課幫助學生整理了自身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教師可要求學生繼續對相關英語材料開展互動交流,進一步分析相關英語知識的應用技巧。在這一環節,學生借助互動重新應用教材內容,結合“Is this XXX?”這一句式完成造句任務。隨后,教師可將“Is he...”“Are you”“Do you”等句子帶入課堂,構建全新的互動提問方式。借由全新的語言環境開展教學,合理應用微課材料,能夠在了解學生的同時完成語言應用任務。
三、教學主題,完成授課
課堂教學是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相關英語知識的重要環節,要發揮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部價值,就必須在課堂教學工作中確定對應的教學主題,圍繞詞匯、語法、句式等知識開展授課,強調理論知識與英語技能之間的互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學工作完全跟隨教材,學生缺乏獨立分析英語知識的能力,面對雜亂無章的教學內容,學生很難明確當前的學習重心。可利用主題式微課重新規劃當前的教學活動:針對當前的課堂教學工作選定主題,將文本教學材料帶入課堂中,以此進一步開發學生的英語技能。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How many”的教學為例,可向學生提出多元學習問題,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點。首先,閱讀文本完成翻譯任務,掌握文章的基本知識。其次,圍繞“How many”的關鍵知識點進行提問,要求學生主動分析“How many”的使用范圍。結合“有多少”這一釋義,學生將“How many”定義為“對數量的提問”。教師可借助微課給出新的問題:現有兩個英語句子“How much water?”與“How many apples?”,兩者同樣都是對“多少”的提問,其存在哪些差別?在觀察活動中,學生已經了解到many與much之間的區別,針對water與apple兩個被修飾對象,學生得出新的結論:many與much的詞性不同,water與apple的詞性也存在差別,前者分別對后者進行修飾。這是在微課中,學生借由觀察得出的學習經驗。教師借助微課材料發起主題式微課教學,圍繞“How many”這一話題開展進一步的教學互動,借由“可數名詞的疑問句”這一話題發起教學工作。強調教學主題,明確教學核心,能夠加快語言知識的流動速度。
四、反思主題,主動進步
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推行“一對多”的教學機制,在教學工作過程中,一個教師需要對多個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自然也存在著不同的學習問題。但受限于教學時間,教師并不能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都進行指導。隨著教學活動不斷深入,學生存在的學習短板問題逐漸演化為“積病”,進而影響到后續的教學活動。教師可利用微課構建反思式微課教學模式,確定以“反思”為核心的教學主題,在發起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語言素質。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What do they do?”的教學為例,受到以往的英語學習經驗的影響,學生可能會將be動詞與do混用,從而將英語句式加工成“What are they do”的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出現新的英語學習問題。教師可構建以反思為主題的微課教學指導機制,要求學生提出學習問題、發起反思,梳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生提出了多個問題:“What do you do?”與“What is your work?”都表示“你的職業是什么”,為何do和be動詞不能相互替換?這是學生對于句式概念理解出現的偏差,教師可對疑問句的結構、原則進行講解。部分學生對于表示職業的單詞無法牢固記憶,如worker、farmer、solder等,教師可利用微課將work、farm等單詞帶入課堂,將不同的單詞相聯系來記憶,進一步掌握并應用單詞,在反思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五、復習主題,不斷提升
復習是對所學知識的回顧。積極指導學生開展復習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熱情。教師可借助復習活動主題帶入微課資源,在對當前的主題進行強調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感與語言素質,同步完成奠基、拔高兩大任務。
教師可借助復習主題的微課對學生開展教學指導,借由微課加快學生的復習效率。在微課中,教師可給出視頻、音頻、圖片等材料,鍛煉學生聽、說的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利用微課材料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將其轉化為視頻、音頻,配合教材中的有關素材開展教學。對于概念辨析問題,教師可利用微課發起進一步的教學活動,如將特殊疑問句與一般疑問句等概念帶入課堂中,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分類。教師可利用微課技術制作線上英語技能評價表,結合學生的實際表現,在線上環境中對學生的語言素質、學習能力進行評價,合理規劃復習活動,確定復習主題,促進復習工作的正規化開展。
總之,在微課教學法中強調主題的應用、選擇,能夠為教學活動的后續開展選定清晰的目標,進而重新規劃英語教學任務。教師應該對主題式微課投入足夠的重視,活用微課,確定主題,靈活授課,從而完成教學指導任務。
參考文獻:
[1]孫亞莉.淺談“微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86):95-96.
[2]張曉迪.微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 2020(86):103-104.
[3]薛智君.小學英語課堂中主題式微課的開發與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0(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