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社會日益國際化,英語作為一門通用語言,在生活中的應用頻率漸漸升高,也成了優秀人才步入世界的必備技能。作為一門學科,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初中學生的聽說基礎都比較薄弱,距離流暢交流尚有一段距離,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聽說能力;教學手段
【作者簡介】王晶,江蘇省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民族初級中學。
一、聽力教學
1. 現狀分析。就目前我國初中英語的教學分析來看,聽力教學的效率較低,且重視程度不夠。由于一些省份并沒有聽力考試,且聽力在中考中不占比重,再加上設備與環境的限制,教師會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語法等基礎知識方面,導致聽力的訓練量不夠。即便是有聽力練習,也大都局限在播放錄音,學生做題,做完后校對答案,很少有詳細的講解或課外的拓展,教學形式單一枯燥,讓學生提不起興趣。由于英語是第二語言,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觸比較少,自己在課外也不會花時間了解和練習,僅僅依靠課堂教學,很難掌握語音、語調、發音技巧的規律,導致考試時候聽不懂,長此以往,學生的聽力能力自然無法提高。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會更偏重學生的書面能力而忽略他們的發音問題。雖然有教師帶領,但在實際情況中,初中學生對單詞發音的掌握并不好,很多學生不懂音標,甚至還在用漢語拼音來記憶發音,這是非常不利于長期學習的。其次,很多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語調較慢,而考試時聽力錄音的速度是比較正常的,再加上一些連讀、略讀、重音的技巧,學生難以適應。最后,由于文化差異,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了解不夠,往往對聽力內容產生陌生感。在聽力的過程中,不知道單詞的正確發音是什么,較為還原真實語境的語速、語調,陌生的語言背景,都加大了學生聽力的難度。
2. 改進方法。(1)重視學生興趣的投入。初中生喜歡有趣的事物,對枯燥的教學容易產生厭煩心理,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創設英語學習情境,利用多媒體等途徑,豐富聽力練習的形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在優質的國外新聞網上搜集新聞broadcast,每天在課前三分鐘播放,不但可以磨一磨學生的耳朵,而且能夠豐富他們的課外知識,讓他們多了解時事,針對新聞中的一些生詞,教師再進行一些精講,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還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一些符合學生現階段水平的英文動畫、電影等,擷取片段在課前播放,例如BBC的優秀動畫《雨果帶你看世界》(What's The Big Idea),這部動畫每集5分鐘,畫風簡潔,短小精悍,又富有思考性,臺詞難度非常適合初中的學生觀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好的課堂導入與營造英語學習氛圍的材料。
(2)重視學生習慣的養成。初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師首先要在平時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最重要的是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正視聽力的重要性,嚴肅對待每一次日常的聽力練習。聽力效率受狀態的影響很大,學生在聽力錄音播放前一定要注意力集中,提前看題,圈出關鍵詞,在聽力過程中,選答案時不能猶豫,導致錯過后面的內容,一旦錄音停止,就根據自己的判斷立刻選出答案。除了良好的習慣,聽力技巧也需要掌握,教師要讓學生對錄音里出現的時間、地點、人物、數字,學會快速記錄,例如縮寫:Sunday可以寫為Sun,氣溫的升降用箭頭表示等,方法不固定,只要利于自己理解;記住一些慣用套路:如聽到“No”“But”的出現要警惕是對前面所陳述內容的否定,聽到“And”要注意是內容的補充。聽力能力的提升,練習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對之前做過的練習有反思,有總結,找到合適的方法。
許多學生在聽力過程中常常會誤聽單詞,例如將“ate”聽成“eat”,或者單詞變了形式就聽不出來了,比如雖然學過“jog”和“run”,卻無法辨認“jogging”和“running”,甚至一個單詞的重音改變位置,就把它當成陌生單詞。究其原因,是基本功不扎實,不會判斷題目中的時態,學習單詞時沒有掌握其具體用法,自己在讀課文時不注意語調的變化。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首先應當更加嚴格地規范自己的讀音,問句中的上升語氣一定要讀出來并要求學生模仿,單詞中的重音位置要強調,而不僅僅停留在“差不多讀對了就行”的狀態。聽說不分家,如果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發音規范,有組織句群,適時停頓的能力,在聽力練習時,就能準確地抓住重點,辨明形式。
(3)重視學生的學習狀態。在聽力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狀態往往對他們聽力水平的影響很大,長時間連續的聽力播放會讓學生陷入疲乏與困意,臨近考試,他們又會精神緊張。聽力是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動,過于松弛與緊張的精神狀態都是不利于學習的,教師可以適時地暫停,用幽默的語言,如英語小笑話調節一下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情緒得到緩解,稍做休息再繼續聽力訓練,能夠幫助他們發揮更好的水平。
初中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往往有了自我意識,自尊心較強,又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贊賞。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當他們出現錯誤,成績下降時,不過于苛責,而是耐心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信心和關愛;當他們過于驕傲時,也要適當地提醒。當學生能夠以一個健康的心態投入學習,勢必會專心細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口語教學
1. 現狀分析。新課標對學生口語表達的要求為 “使用恰當的語調、語氣和節奏,提高表達的自然性和流暢性”。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能更好地輸出。在英語教學中,重語法、輕實踐的現象長期存在。經調查顯示,許多升入高中的學生都希望自己在初中能夠接受更多的口語學習,這表明口語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影響并不小。語言學習最終還是要回歸日常交流,而目前來看,很多學生到了需要用英語交流的場合,甚至無法用簡單的句子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由此可見課文朗讀與組織語言進行口語表達,并不是一回事。許多教師能夠意識到口語的重要性,但苦于教學任務重,口語評價方法不完善,往往刻意忽略了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
學生的口語水平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交流的語境。在漢語的語境下學習英語,學生沒有英語思維,往往會出現chinglish中式英語的情況,舉例來說,在國內,上英語課時班長喊起立“Stand up”,然后同學們向老師問好,英語國家的人這時候會說All rise而不說Stand up。同樣,美國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俚語表達,這在教科書上也是鮮少體現的。教師進行的口語訓練一般是對課文內容的朗讀和背誦,形式單一枯燥,重復機械,學生往往會產生抗拒心理,降低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2. 改進方法。(1)增加學生的主動性。目前的口語教學,大多只停留在課堂上老師念一句,學生跟讀一句,長期這樣枯燥機械的練習,由于缺乏溝通,其實對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幫助不大。首先,教師應當轉變“口語無用”的觀念,重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如上文提到的那樣,口語水平的提高對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學生不知道怎樣說是正確的,又如何能聽得正確呢。在實境中溝通非常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要豐富課堂口語練習的形式,設計多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用英語進行交流與對話,在這個過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例如,一開始的口語話題可以是“Introduce your family”“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food”等與生活聯系密切的,隨著學生逐漸熟悉這個活動,可以提高話題的深度與廣度,例如“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festivals in the world”,這時教師可以提前兩天公布話題,給學生時間去搜集資料,這個過程也鍛煉了學生整合知識點的能力,擴寬了他們的知識面。
為了讓學生適應用英語表達的方式,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前,每節課可以預留三分鐘邀請學生上臺演講,只要是有關本單元的主題,內容不限,文稿要事先準備好,待演講結束后,教師和學生共同點評。例如在“My friend”這課中,學生就可以談一談“My best friend”。這樣的形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備稿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擴展知識面,提升閱讀能力與知識整合能力。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的口語訓練,教師可以首先從課堂找切入點,創設英語情境,讓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開口說英語。例如,在“Welcome to our school ”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模擬,讓學生結合書上的表達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對話,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學校,互相交流自己喜愛或擅長的學科等,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不能過于嚴厲地糾正,應當多鼓勵,多使用“excellent”“good job”等夸贊的詞語,激發他們的口語學習熱情,避免學生因怕犯錯而不敢開口說英語。
教師每星期可以選擇一天的早讀教學生唱一首英文歌,英文歌的選擇一定要是學生喜歡的,而且減少陌生詞匯。中高年級的學生掌握單詞的發音不難,但是一些爆破、連讀等細節,往往被忽視,這就導致在聽力練習中,聽不出這些細節,造成單詞的誤判。英文歌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語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事實證明,這樣的形式是學生所喜愛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快樂中學習,才能讓學生越學越想學。
在課后,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口語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美文朗誦等,讓學生在展示、收獲的喜悅中品嘗說英語的樂趣,平時也要多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語,授課時,一些簡單的指令與句子可以用英文表達,營造英語的學習氛圍。
(3)以閱讀促進口語表達。課本的內容遵循嚴謹的語法規則,往往會陷入生硬死板的語言,例如:“I am Helen, 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 We always go walking in the evening. In the afternoon, I help my father wash the car. In the evening, I cook dinner with my mother. I love dancing and playing the piano.” ,中式化嚴重,脫離了實際,學生不但無法掌握生動自然的口語表達,也不利于閱讀能力的發展。而繪本中則有很多地道的英文表達,諸如一些語氣詞或俚語等,教師可以借助繪本自帶的原生音頻,將繪本故事更加生動真實地展現,讓學生接觸純正的英音美音,鍛煉聽力能力,跟著模仿練習,糾正口音。
參考文獻:
[1]聶麗娜.淺議如何優化初中英語聽說訓練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20(5):79.
[2]高昊亮.設計高效初中英語聽說課活動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4):54-55.
[3]葛麗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聽說寫技能的培養[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0(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