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
摘 ?要:初中美術教師應該以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目標為指導原則,改革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依托智慧課堂的優勢開展教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前沿的信息技術,以豐富的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筑造現代化的美術教學課堂,同時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欲望,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和鑒賞能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生活化;智慧課堂;相融合;教學策略
1導言
伴隨著諸多創新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滲入初中美術教學,美術教育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教師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選取科學化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是提高初中美術課堂效果的關鍵,也是徹底打破以往教育模式束縛、提高教學質量、達成審美教育目標的必要保障。
2美術和生活的關聯性分析
基于美術對生活的獨特價值,二者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聯系。正確認識并把握美術與生活的關聯性,是營造生活化教學情境、把生活情境融入美術課堂的必經之路。美術和生活的關聯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美術源于生活。從遠古時期的原始人類活動開始,人類就將狩獵對象畫在洞穴巖石上。殷商時期出現的甲骨文,就用直觀的圖像方式記錄與傳遞信息。自古以來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其原因在于最早的文字就源于圖畫,書畫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內在聯系。可以說,美術最開始對人的價值,就是對人類生活的實用性價值。從美術起源的角度加以分析,就能夠了解美術的實用價值豐富,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生活實用價值,美術才得以產生與順利發展。第二,人們用美術豐富精神生活。美術是一種藝術形式,是人們滿足精神生活需要的必要途徑。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類在追求精神生活的道路上都將美術作為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媒介,積極享受美術帶來的豐富精神生活的獨特價值。第三,美術為生活產品賦予更高的價值。人類對美術的追求步伐從來都沒有停止,人們對生活產品的追求已經不僅僅限于產品的使用價值,更追求物品的美感、設計與外部表現。正是有了美術的飛速發展,如今的生活產品才有了更高的藝術價值。總而言之,美術和生活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正確把握美術和生活的關聯性,理解生活對美術的意義,對于開展美術教學研究和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3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滲透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策略
3.1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初中美術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現狀,了解他們的喜好,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如此方能防止“生活化”教學浮于表面。如,在學習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美麗的服裝》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一些知名的時裝秀吸引學生的關注,隨后在觀看的基礎上分析這些時裝秀的特點,并提出自己的感受,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并借機拓展知識,如服裝設計對于生活中其他方面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讓學生完成自己心中最美的服裝設計。
3.2利用不同的文化風俗
在部分初中美術教材中,有一些內容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需要依據本地的真實情況和實際條件,尋找教材內容中可以與現實生活產生聯系的地方,讓生活化的內容能夠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學。如,教師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時,課程要求學生能夠了解中國民間傳統美術,那么除了主要學習的中國結和剪紙以外,其他的內容,例如年畫、扎染等相關理論知識與制作流程就不能進行系統的學習,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數碼相機拍攝手工藝人制作藍印花布的過程,在課堂上利用智慧課堂的支持,讓學生了解其他的民間美術。
3.3教學結構應該生活化
以往的初中美術教學往往會將課堂教學劃分為導入、教授、實踐、評價、擴展這幾個較為固定的教學步驟,但相對固定的教學模式往往使課堂結構顯得枯燥、乏味,學生可能只對某一個環節有興趣,難以長時間關注課堂。特別是對于“欣賞·評述”模塊來說,其課程目標是提升學生多維度賞鑒美術作品的能力。但是部分學生對欣賞課往往提不起興趣,對于教師的課堂提問,通常只停留在表層思考,僅僅被動地傾聽教師的講解,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初中美術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長與文化素養的優勢優化教學環節,重新構建課堂教學的結構形式,使其更加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如,教師在講授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用雕塑記錄時光》時,應該要求學生從畫面的結構、內容、情感內涵等方面鑒賞,但這對于初三的學生而言實踐難度不算太大。因此,教師可以事先將身邊的一些小畫面用雕刻或者捏的方式體現將作品做出來,讓學生自由賞析,教師則化身為講解員,品評部分作品。這樣,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和感興趣,既能夠靜心思考,又能在與教師探討的過程中,實現一定程度的理性突破,選擇合適主題,親自動手,完成本節課要求的泥塑學習。
3.4教學方法應該生活化
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應該融入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并且能夠思考理論知識對于解決生活問題的幫助。學生如果能夠將學到的知識及時地應用于生活,可以加深自身對于美術與實際生活融合的理解。同時,應用智慧課堂豐富的呈現形式與實踐操作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讓美術課堂更為生活化。如,教師在教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我喜愛的書》可以先讓學生制作一本同學錄,然后邀請其他學生在同學錄上留言。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有的同學錄翻頁較困難;有的同學錄是由塑料或其他光滑材料制作而成,難以書寫;等等。學生在發現問題后,向教師或其他學生求助,將問題一一解決,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在實踐中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完成書籍的裝幀設計學習。
4初中美術教學中應用智慧課堂的具體教學策略
4.1應用多媒體課件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借助智慧課堂的優勢,應用多媒體設施設備可以呈現出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視覺表達形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可以大大提升美術欣賞課的效果。教師可以事先制作多媒體課件,整合搜集好的美術欣賞素材,并設置相關畫家及其作品的介紹與擴展知識鏈接。如,教師在講授經典繪畫作品時,在用鼠標點擊某位畫家的畫作時,既能夠展示作品清晰的全貌,又能局部放大展示相關細節,讓學生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漫步于繪畫藝術的長廊。如,在教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以形寫神》時,教師先應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傳統中國畫作品,并引導學生講述觀看的感受。接著可以點擊《韓熙載夜宴圖》,引出創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資料。之后,教師從作品的繪畫特色、構圖技巧、人物形象、線條表現、畫面質感等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解讀。在此基礎上,學生分組探討作品,感受與鑒賞藝術作品,從而提升藝術鑒賞水平。這種依托智慧課堂開展教學的形式是現階段初中美術教師采用的較為廣泛的一種形式。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先依據教學安排和目標設計課件,再利用數據庫資源收集適合的教學素材,最后用PowerPoint、Flash等專業多媒體軟件將各類圖像、視頻、音頻、音樂等加以剪輯,并輔以文字,實現超文本與超媒體的整合,制作成課件供課堂教學活動使用。
4.2應用形式多樣的信息化手段
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課件可以根據具體內容分為賞析型、演示型與綜合型三種不同的類型。欣賞型的多媒體課件通常應用于主題繪畫作品賞析課,如上文提到的中國傳統名畫欣賞。教師可以應用PowerPoint、Flash等應用程序設計和制作欣賞型的多媒體課件。演示型多媒體課件是針對美術教學活動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教學而專門創設的。如,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我的網頁》這一內容主要是講述了應用電腦技術進行創作的全新美術創作形式,教師在講授課程內容時可以將人物照片以漫畫形式呈現。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將自己的照片掃描后導入電腦,然后用Photoshop軟件進行色彩的反差處理,通過拉伸與變形,將真實的人物形象逐漸漫畫化,并且將這一過程錄屏,制作成生動的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播放。綜合型的多媒體課件是將多樣化的內容和形式融于一體。如,在教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瞬間的精彩》內容時,教師便可以通過一個動態的開篇吸引學生,先將真實的賽跑現場視頻應用Photoshop軟件摳取人物圖像,或者截取某一瞬間,定格在這一瞬間里,引出照片的拍攝手段和方法,引出“如何留住精彩瞬間”這一主題。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結語
在新課程理念不斷深化發展的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也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教師應當根據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實施生活化的美術教學策略。教師應借助智慧課堂的先進設施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欲望,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中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和探索,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靈感和熱情,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美術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環環.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02):166.
[2]連紅玲.淺談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策略[J].科幻畫報,2019(12):263.
[3]徐鵬.初中美術生活化教學實踐策略[J].新課程(下),2019(11):195.
[4]吳雯歆.論中小學美術教學的生活化[J].新智慧,2019 (28):79.